王小慧的裝置作品以蓮蓬為視覺元素
上周末在浦東文化地標證大喜瑪拉雅中心舉辦的“花非花:穿越時空的對話”,是著名藝術家王小慧一次多彩多姿的跨界嘗試。9年前,她曾在上海美術館舉辦“花之靈”個展。如今她對記者說:“我從來不愿重復自己,這次個展再次以花為主題,完全是由于喜瑪拉雅中心無極場‘玄天幻境’的特殊空間,激發(fā)了孕育于心底的藝術激情。”
命題作文呼應“玄天幻景”
喜瑪拉雅中心由日本頂級建筑大師磯崎新先生設計,經(jīng)過十易其稿,將他對東方道法自然的文化精神的理解,借助模擬自然樹木生長的奇思妙想融入到建筑中,成為上海最有型的自然主義靈魂建筑。在喜瑪拉雅的建筑中段,29根柱子如參天大樹破土而出,相觸相擁,頂部為5,300平米空中花園,融入了宇宙本源——“道”的哲學。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先生這個玄天幻境的“異型林”部分命名為“無極場”。而王小慧的展覽沖動是在喜馬拉雅中心無極場的工地上形成的:“我看著工作人員把周邊的燈光慢慢關閉,隱隱約約中幾十根異形大柱尤如參天大樹破土而出,向上生長,我似乎聽到大自然的呼吸,聽到生命的召喚,這是無極場魔幻般的力量。”
“我想像中的花就是從這樣的土壤里生長出來,它來自原始之初,來自生命之源?;ㄊ巧幕?,建筑是自然化的建筑。這將是花與建筑的對話,藝術與生命的對話。Reincarnation of Flowers(花的涅槃)——展覽主題油然從我心底涌出,這是生命的重生和輪回。而中文,我更喜歡用‘花非花’。”她還引用了哲學家周國平在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話:“小慧拍出不是植物學的花,不是園藝學的花,總之不是作為物質(zhì)對象的花。花非花——這是藝術家的一個發(fā)現(xiàn),與哲學家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殊途而同歸”。
跨界藝術“跨越時空”
“我把展覽的副題定為‘跨越時空的對話,是因為九年前的展覽在我心里一直沒有畫上句號。”王小慧不愿意重復自己,總是在用不同的材質(zhì)與語言進行新的嘗試,但她卻念念不忘花的主題,她說:“9年前展覽的裝置作品所用的5000支蓮蓬我至今仍珍藏著,我一直醞釀用這些枯蓮蓬重新做個作品?,F(xiàn)在9年前的蓮蓬再次成為視覺中心和視覺符號,但我這次用了更多新的視覺元素,比如各種形態(tài)的玻璃,各種材質(zhì)的雕塑,各種光源的燈光,包括中國藝術家很少用的霓虹燈,還有音樂音響,三維影像,行為藝術等各種視覺藝術元素。希望這次展覽能成為跨界藝術的一次實驗。”
“無極場”是一個巨大的自然崇拜圖騰,混沌之初,天地陰陽交匯產(chǎn)生天下萬物,清水混凝土的灰是太空的顏色,未經(jīng)雕琢的樸素大美,充分表達了中國文人一生堅持的自然生活態(tài)度。王小慧在這里用攝影藝術、玻璃藝術、陶瓷藝術、多媒體影像藝術、燈光藝術以及裝置藝術與無極場的建筑藝術對話,講述前世今生花的故事,營造美輪美奐的花之迷宮。玻璃、鏡面、燈光,互動影像,似花還非花,似夢還非夢,花影幢幢,燈光迷離。
世博會開啟藝術新天地
“有的人以為我只做攝影,其實我是最早跨界的。”王小慧向記者表示,她學過的專業(yè)很多,如建筑、裝潢、繪畫、攝影與雕塑。她還追溯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母親是作曲的,因此她從小就嘗試編曲、編舞、編劇。她回憶,上大學前就學過國畫,拜師于天津的書法名家。因此,她嘗試跨界比較自然。她的探索還不止于視覺元素,如這次展覽中陶瓷的蓮蓬是未上釉的瓷,采用了夜間荷花的香氛,可在6個月里散發(fā)這種香氣,已經(jīng)涉入嗅覺藝術。
跨界還意味著把藝術引入生活。比如她在展覽中呈現(xiàn)的燈光藝術作品,在西方已經(jīng)是雅俗共賞的品類了,但在中國還很少見,因此她把作品做成西方當代家具陳設中的茶幾,可以進入日常家居空間。而她嘗試3D影像,則與世博會有關。2006年她在同濟大學組建的視覺藝術中心一成立就被邀請參加世博會相關場館的競標,在49家參與競標的機構(gòu)中奪得第一。由此積累了運用“無極場”這樣高大的異型空間的經(jīng)驗。她引用證大董事長戴志康的話:“無極場和我的氣場特別吻合。”這是一場自然與科技的完美結(jié)合,也是一場藝術與品牌的對話。
【編輯: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