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勾金紅蓮》
2011年,中國嘉德以“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之名隆重推出中國書畫高端夜場,春秋兩季應者云集,連續(xù)兩場成交逾10億。“大觀”夜場嚴控數量,提升質量,已成為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規(guī)格最高、最受矚目的專場之一。2012春拍,中國嘉德再次從全球征集的千余件珍品中再次精心遴選出26件,質素上乘,以饗藏界。據悉,本專場拍品將于5月8日至11日預展,5月12日晚8點拍賣,地點均為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毛主席詩意與革命圣地創(chuàng)作
自195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政治、社會各方面涌現出一種對革命圣地的崇拜熱情,與中共歷史相關的韶山、井岡山、延安等地,地位不斷提升。1960年傅抱石的《毛澤東同志故居》、《韶山八景》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美展,最早將革命圣地的描繪脫離寫生層面,進入主題性創(chuàng)作,“革命圣地山水”題材開始形成,這種新的山水畫類型在1960年代中期得到空前發(fā)展,成為與“主席詩意山水”并行的兩大國畫題材。此番上拍的朱屺瞻《革命歷程》冊與陸儼少的四幅毛主席詩意山水堪稱新中國這兩類國畫題材的代表。
朱屺瞻《革命歷程》冊征集自香港重要私人珍藏,全冊八開,從嘉興南湖到長江橫渡,在寫生的基礎上融入歷史事件,是畫家七十年代的重要創(chuàng)作。陸儼少的四幅主席詩意山水分別寫毛主席《沁園春》、《清平樂》、《漁家傲》、《念奴嬌》詞意,無論是百舸爭流的湘江,還是天高云淡的六盤山,在陸儼少筆下都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的巧思。
革命圣地山水的巔峰巨制
革命圣地山水的巔峰巨制――李可染《韶山》將成為本場壓軸力作。此幅曾是1996年秋季中國嘉德《新中國美術作品》專場的封面作品,16年后再次現身中國嘉德,定將引起市場的熱烈反饋。五十年代,李可染決心從畫室走向自然,遠游寫生,積累素材。至六十年代,李可染“采一煉十”,構圖日臻成熟,完成由景入境的集約升華。此幅《韶山》創(chuàng)作于1974年,是李可染同類題材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幅;是李可染變“寫生”為“意構”,化“寫境”為“造境”的典范之作;亦是李可染革命圣地山水創(chuàng)作的集大成之作。
文革期間的李可染,遭遇動亂沖擊,畫畫一度被迫中斷,獲準對“韶山”題材的創(chuàng)作讓畫家重新拿起畫筆,繼續(xù)對藝術的探索。目前所知,1969年李可染離開牛棚,被召至北京飯店作布置畫,即有一稿未及署名的《韶山》(109.8×166.2cm);1971年李可染下放丹江,又畫有一稿《韶山》(71×107cm);1974年,李可染在對前兩稿的基礎上,斟酌構圖,細心經營,創(chuàng)作出這件巨幅《韶山》(141.5×243.1cm)。與前兩稿相較,此幅《韶山》畫家加強了整幅畫面的空間感和敘事性。
名家上款徐悲鴻集結
亮相本專場的徐悲鴻作品來源可靠,多為名家上款,如贈茅盾《 立馬》,贈黃君璧《獅子貓》,贈翦伯贊《落花人獨立》。
《立馬》為徐悲鴻親贈茅盾,1996年時為籌備茅盾文學基金會,經嘉德秋拍拍出。徐悲鴻善畫馬,此幅立馬寫“哀鳴思戰(zhàn)斗,迥立向蒼蒼”之意,畫得尤其瀟灑酣暢,駿馬獨立秋風的孤傲溢出畫面。
徐悲鴻、張書旂合作《獅子貓》為贈與黃君璧的作品。畫一側身回顧、黑白毛色相間的獅子貓,巖石下是杜鵑花,這件作品原藏于黃君璧在臺北的“白云堂”,是徐悲鴻1937年末與張書旂合寫,1938 年題贈給黃君璧的。1938年6月徐悲鴻曾為黃君璧作白描坐像,跋語中稱贊與調侃兼具。題贈這件《獅子貓》約在為其畫像前后。他因見黃家老鼠出沒,感慨系之,所謂“以紙貓代真貓相贈,不知能否助君捕鼠否?”表達了諧笑之意。
《落花人獨立》由翦伯贊后人委托上拍。以“落花人獨立”為題材的畫作,目前所知有4幅存世,其中兩幅很長一段時間畫家留在家中,一幅送給他的學生張蒨英,另外一幅為朵云軒舊藏,可見這類題材,徐悲鴻并不用于一般賣畫或應酬,而是帶有創(chuàng)作、研究、比喻意味,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得到。送給張蒨英的一幅去年秋拍自嘉德拍出,留在家中的一幅后歸其子徐伯陽所有,近年也出現在市場上。留在家中的另一幅1949年徐悲鴻再度潤色加工后贈予好友翦伯贊,就是目前我們看到的這幅。此幅一直由翦氏后人珍藏,此季首度亮相于市場。
張大千不同時期力作呈現
此季“大觀”遴選大千力作四幅,涵蓋早年、壯年、晚年三個時期,面貌清晰,風格明確。
《勾金紅蓮》作于1938年,為大千早年精心之作。畫家自題效仿唐人筆,整幅工整嚴謹,紅蓮勾金,盡顯盛唐氣象,極富裝飾性。
《觀世音菩薩》為大千1947年所作,在經歷了敦煌的洗禮后,大千筆下的佛像盡顯盛唐莊嚴氣象,描摹工謹,敷色妍麗。此幅為實業(yè)家李國偉所作,大千敦煌風格佛像素來難尋,此幅來源可靠,莊嚴堂皇,確為市場稀見。
《前赤壁賦圖》為大千1948年所作,為其壯年精作。此幅寫危崖之下,蘇子泛舟。山石皴法兼得王蒙、石溪之意,而化出自家面目;水法則出自劉道士《湖山清曉圖》,亦為此時期大千常用;舟中人物描摹細膩,栩栩如生。此幅為粱溪榮氏舊藏,畫幅上榮氏鑒藏印累累,足見珍視之重。
《富春江一曲》為大千1966年所作,此時的大千僑居巴西,大膽出新,潑彩技法已臻成熟,此幅氤氳滿紙,而大千于一片混沌中,巧心經營,布置流泉飛瀑,白帆行江,一下增加了畫面的生意。此幅上款人王孟鐘先生為銀行家,曾任中南銀行天津分行總經理。此幅由其后人委托上拍,來源可靠。
“撥云莊” 藏白石貝葉工蟲
齊白石貝葉工蟲素來難求,此番有“撥云莊”舊藏白石貝葉工蟲一件,品相完好,堪稱稀見。
“撥云莊”主人即著名抗日大將闕漢騫。闕將軍民國十六年,黃埔軍校四期畢業(yè)。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在八年抗戰(zhàn)中,闕漢騫歷經10戰(zhàn),屢建奇功。闕將軍為一代儒將,熱愛書法且自成一體,吳稚暉譽為“撥云體”。齊白石與闕將軍屬忘年之交,齊白石長闕將軍40余歲,闕將軍數方印章均為齊白石所刻,二人是湖南同鄉(xiāng),又同好藝術,交誼深厚。
【編輯:張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