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的“品德——當代玉器臻品拍賣會”中,北京正道拍賣遴選了當代玉雕印章作品十余件,這些印章以玉為材,顏色豐富,風格各異,形制不同,結構簡單卻表現(xiàn)出了深沉的藝術氣息,創(chuàng)作空間狹小亦表達出廣闊的文化場域,方寸之間蘊天地,具有較為濃厚的文人氣息,值得關注。
印之歷史
中國印章的歷史比較悠久而燦爛,以印章表示符證,長久以來,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習尚,其名稱也多種多樣,印章、關防、鈐記、記、印記等。中國的印章,以其內(nèi)容功能可分為有征信作用和無征信作用兩種。有征信作用的印章,從不同角度充當憑信工具,具有一定的法律效能;不具有征信功能的印章,內(nèi)容廣泛而繁雜,形式多樣而精巧,人們通常稱之為閑章,文人所用閑章多屬此類。兩類不同作用的印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互相影響,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交相呼應,組成了中國印章藝術發(fā)展史,成為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Lot201陳春波碧玉山水閑章
詩、書、畫、印組成了中國畫的悠然意境,幾乎每一件傳世的書畫名品都具備這四種元素。想必有些人對此一定會有疑問,因為印與詩、書、畫的結合從元代才開始流行,詩、書與畫的結合再早也早不過唐朝。早起的名畫就算沒有詩和印,也會在后世的鑒賞收藏中被題詩鈴印,最后同樣詩、書、畫、印齊全。
眾所周知,過去皇帝的印章叫做“玉璽”,以清代為例,清代皇帝的玉璽光正規(guī)的就有“制誥之寶”、“皇帝之寶”、“皇帝信寶”、“制馭六師之寶”等數(shù)十種,此外每一任皇帝都有其專屬的年號玉璽,死后也有廟號玉璽,玉璽上的印紐幾乎都是螭虎,也有的是蟠龍,天子的神武、權勢和王者風范一覽無余。從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代玉璽來看,多為青海、新疆的青玉和山料,由清宮造辦處的玉器工匠來制作。因為玉質材料本身較硬,這類玉璽的制作無論是雕刻印身還是篆刻印文,都要經(jīng)過專門的雕琢打磨,但其形制必須固定為方而且印鈕的神獸樣子不可改動,頗有受命于天、天道不變玉璽亦不變的感覺。
印材之美
一枚印章大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印章本身,一是印文的篆刻,兩者之間雖為不同的藝術卻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印文的篆刻屬于書法,印章本身則說的是印材和雕刻,不同材料所對應的雕刻尺度、手法不盡相同,對應的印章類型及受眾群體也不同。
Lot202瞿利軍和田玉籽料福壽添璋印
大多數(shù)文人都會選擇親自去設計篆刻自己的心中所想的印章,因此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為代表的三大印石在歷史上逐漸興起,這類石頭嚴格來講并不屬于玉,其質地較軟,隨便用刻刀、砂礫都能使之改變形態(tài),易于廣大文人雕刻,故文人中玉印較少,而這類石印居多。
如由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瞿利軍先生創(chuàng)作的“和田玉籽料福壽添璋印”,從印章的材質來看,此方印章則以和田玉籽料為材,印鈕留有灑金皮色,與油潤細膩的玉質相得益彰,具“細、膩、溫、潤、結、凝”之和田玉“六德”,為玉材之上品。
印鈕之美
印鈕有立體鈕和博古鈕的之別,顧名思義,立體鈕是印鈕雕成各種立體的圖形,可以是神獸、動物、人物或是它們的組合等,常見的有龍、風、辟邪、生肖、瓜果、仙人等;博古鈕又叫“平鈕”,是指在印身四周雕刻淺薄的浮雕而成的印鈕,有的仿三代器物上的饕餮紋、雷紋、云紋等,也有的是山水、人物、花鳥的浮雕,因為浮雕比較淺薄,有些也被稱作“薄意”,是用淺淺的浮雕來表達印紐淡淡的寓意。
Lot197黃罕勇和田玉籽料天祿鈕對章
由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黃罕勇先生創(chuàng)作的“和田玉籽料天祿鈕對章”,印鈕雕刻較為精致,以立體雕技法雕就一只“天祿”,但見天祿作蹲伏狀,方口闊鼻,大眼隆起,口微張,銳齒外露,四足緊貼于地,趾爪有力,脊椎明顯,肌肉飽滿,蓄勢待發(fā)之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神態(tài)威武而又不失溫順和善。天祿鈕立于修長的章身之上,有氣貫長虹之勢。此對印章材精良,琢磨圓潤,制作精巧,又寓意吉祥,當為藏家珍視之。
雕工之美
印章之雕工之美,可以從印文及印身的雕刻工藝來看。而文人雅士的印文兼工詩書畫,無處不散發(fā)著文藝的氣息,因此他們手中既有方方正正的姓名字號印,也有不規(guī)則的隨形印、子母印、六面印等;自己的普通書房有印,收藏鑒賞同樣有印。印上的文字也是多種多樣,細朱文、滿白文、朱白文、鳥蟲篆甚至各式各樣有著個人風格的章法。
印身的雕刻工藝,印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詩、書、畫、印則組成了中國書畫的悠然意境。欣賞印章之美,多從印章的材質美與工藝美兩個方面進行。從印章的工藝上來看,章大多都有鈕飾工藝,而鈕工的精粗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印章的工藝價值。
Lot199葛洪和田玉籽料守護章
由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葛洪創(chuàng)作的“和田玉籽料守護章”用料足,由和田玉籽料雕就,頂部留有黃褐色玉皮,并將其浮雕為變形的夔龍紋,紋飾簡潔。以章棱為中線,在章身相鄰的兩個側面雕刻為饕餮紋,兩側對稱排列,臣字眼,線條多為彎曲的弧線。在章身另外一側,則雕琢為玉琮形制的三組饕餮紋,圓眼方鼻,與上組由曲線來表現(xiàn)的饕餮紋不同,這三組饕餮紋的線條為平直的直線,方正平直。此方印章無論是從印材、亦或是印鈕的雕刻工藝來說,堪稱玉雕印章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