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五個獨白的空間對話

開幕時間:2020-01-04 16:00-18:00

開展時間:2020-01-04

結束時間:2020-02-29

展覽地址: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北京第二空間

策展人:尹吉男

參展藝術家:劉慶和,隋建國,蘇新平,徐冰,展望

主辦單位: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展覽介紹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榮幸地宣布,將于2020年1月4日在北京第二空間,重磅推出由尹吉男策劃的,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五位藝術家:劉慶和、隋建國、蘇新平、徐冰、展望的群展“五個獨白的空間對話”。
  關于五個獨白的空間對話
  尹吉男
  人類的語境已經全球化了。貿易戰(zhàn)雖然不是冷戰(zhàn)的替代品,但它一定程度上占據了我們的部分思維。我們知道國家主義并不能代替國際主義,現(xiàn)實主義也不能代替理想主義。當然,這些緊迫的現(xiàn)實主題不一定都能成為絕對的藝術主題。
  元旦過后,中國的春節(jié)即將到來,在國際新年和中國新年之間,我們加進了這樣一個展覽,把五個極具個性的藝術家放到一個空間里,在獨白中對話,在對話中獨白。提出一個讓他們彼此認同的藝術理念是非常困難的。他們僅僅具有相似的成長背景和國際文化語境,出生于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既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變動的見證者,又是中國當代藝術運動的參與者。他們提供了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藝術形式。
  這個展覽最初的想法來自我主編的一本書《今天,我們用什么做藝術?》(山東美術出版社),收錄了這五位藝術家的文字性的自述,此外還包括了云南的毛旭輝和北京的朝戈的自述。自述的本質是獨白,獨白的理想是對話,希望在對話中得到理解。我希望他們能用有形的藝術作品在同一個空間中獨白并對話,而不是用文字。彼此對話,共同與變動的世界對話,與有靈魂的生命對話,提供精神和思想獨白的藝術形式。
  2020年元月于北京
  藝術家
  劉慶和
  此次展覽將呈現(xiàn)劉慶和極具特色的水墨作品若干件。劉慶和是極具當代體驗感和實驗感的水墨藝術家。他關注當代都市,描繪當代人的視覺經驗和心理感知,在探索中化解傳統(tǒng)筆墨范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與當下體驗契合的表達方式。他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敏銳,真實地再現(xiàn)了社會中人的存在處境,渲染出一幅當代人類的精神圖景。
  “劉慶和保持了自古以來文人對于現(xiàn)實若即若離的態(tài)度,即一種處于現(xiàn)實“邊緣”去旁觀現(xiàn)實的狀態(tài)。而作為一個本身也生活于現(xiàn)代都市中的“個中人”,他又處于“在場”的狀態(tài),能夠真實地感受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人的處境,特別是人的憧憬、欲望、失落、無奈等等復雜的心理意緒,正是這些不尋常的感覺,使得劉慶和的藝術具有相當鮮明的“當代”品質。于此可以說,他的“在場”,不是一個旁觀者偶而介入的游戲,而是一顆現(xiàn)代文心在沉落與升騰間的觀照。”(范迪安)
  劉慶和曾在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武漢合美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等地舉辦個展,也在德國格平根美術館、北京民生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國查森美術館、美國克里夫蘭州立大學、西班牙馬德里孔德杜克宮、匈牙利德布勒森美術館等地舉辦群展。他曾獲得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水墨藝術家大獎,上海證券報年度金藝術家獎,《藝術財經》2013年度水墨藝術家獎。他的作品被國內外重要機構和個人收藏。
  劉慶和1961年出生于中國天津。1981畢業(yè)于天津工藝美術學校,1987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1989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1992在馬德里康浦路狄安塞大學美術學院訪學,現(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蘇新平
  蘇新平此次將展出自2015年創(chuàng)作至今的、長22米的繪畫巨作《荒原》系列。早年在草原的生活體驗以及軍隊服役的經歷,使得蘇新平對大地、天空與心靈的孤獨狀態(tài)體驗深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蘇新平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反映這類主題的版畫作品,顯示了其藝術精神的力度和生命意志的強度。
  由于敏感地認識到中國社會轉型的陣痛,蘇新平開始運用油畫、素描等直接繪畫的手段探討欲望、精神、思想危機等社會現(xiàn)實問題。隨著對自身工作方式理解的逐漸加深,蘇新平將自我的反思及傳統(tǒng)文化的追問也納入實踐范疇,由此引發(fā)對藝術與日常的互文關系、時間與思維的有效同步等理念問題的思考。
  蘇新平,1960年生于內蒙古集寧市,1977年入部隊服兵役,1983年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198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得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F(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造型學院院長?,F(xiàn)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曾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促進獎”提名獎、魯迅版畫獎等。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第七屆教學名師,2014年獲得“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油畫類大獎”,2015年獲“四個一批人才”稱號。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舊金山博物館、福岡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收藏。
  隋建國
  隋建國此次將展出他近年來傾力探索的重要作品:大型3D打印雕塑《云中花園》系列。對于隋建國來說,藝術理想是從制造“天地萬物”的層面上來理解雕塑,而“天地萬物”這一概念不光超出了雕塑,實際上也超出了藝術的范疇,而進入到了文化與思想的層:“從‘盲人肖像’到‘肉身成道’,期間的過程將近9年。借助3D技術,我才完整展示了‘泥’的形象,同時也強調出人的參與——印在泥塑周身的我的手的紋路。從文化的角度上理解,雕塑作為一種媒介,在這里成為‘天地萬物’生成的一次具體化身。”
  隋建國1956年生于山東省青島市,1984年畢業(yè)于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得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得碩士學位,現(xiàn)居住和工作在北京,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國在自己三十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對創(chuàng)作觀念、作品形式、媒介選擇、處理方法、時空經驗等多個方面都有獨特理解和認識。
  隋建國近期個展有:《體系的回響——隋建國1997-2019》,(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2019)、《體系:隋建國2008-2018》(深圳OCAT,2019)、《肉身成道》(北京佩斯畫廊,2017)、《盲人肖像》,(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弗里德曼廣場,2014)、《隋建國的擲鐵餅者》(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2012)、《運動的張力》(北京今日美術館,2009)、《隋建國:理性的沉睡》(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2005)等。他曾參加《羅丹百年大展》(法國巴黎大皇宮,2017)、《城堡中的花園——第九屆巴騰貝格雕塑雙年展》(德國法蘭克福,2013)、《見所未見,UNSEEN——第四屆廣東雙年展》(廣東美術館,中國廣州,2012);《重新發(fā)電——第九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館,2012)等群展。
  徐冰
  徐冰的《地書》是藝術家一本用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標識符號,寫成的“普天同文”的書,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譯的讀物?!兜貢贩譃楹诎變蓛粤Ⅲw書,講述了主人公小黒(一個標準白領)一天24小時忙碌風趣的生活。這套標識系統(tǒng)構成了一個烏托邦,超越現(xiàn)有知識等級和地域文化。它不對位于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識,不管是什么文化背景,講何種語言,只要有當代生活的經驗,就可以讀懂這本書。從《天書》到《地書》,徐冰帶我們完成了一段“天上人間”的奇妙旅程。然而在他看來,這兩本書都有一個理想:“不管你講什么語言,也不管你是否受過教育,它們平等地對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徐冰1955生于重慶,1981年畢業(yè)中央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1990年移居美國紐約,現(xiàn)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紐約。作品曾在美國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美術館、華盛頓賽克勒國家美術館、堪薩斯史賓沙藝術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西班牙索菲亞女王國家美術館、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博物館、新南威爾士美術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捷克布拉格國家美術館及德國路維希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展出;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悉尼雙年展、圣保羅雙年展、約翰內斯堡雙年展等國際展。
  1999年由于徐冰的“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造能力、個人方向和對社會,尤其在版畫和書法領域中作出重要貢獻的能力”獲得美國最重要的個人成就獎,麥克亞瑟“天才獎”(MacArthurAward)。2003年“由于對亞洲文化的發(fā)展所做的貢獻”獲得第十四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2004年獲得首屆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獎(ArtesMundi),評委會主席奧奎(OkwuiEnwezor)在授獎辭中說:“徐冰是一位能夠超越文化界線,將東西方文化相互轉換,用視覺語言表達他的思想和現(xiàn)實問題的藝術家。”2006年由于“對文字、語言和書籍溶智的使用,對版畫與當代藝術這兩個領域間的對話和溝通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獲全美版畫家協(xié)會“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2010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2015年被美國康乃爾大學授予安德魯.迪克森.懷特教授稱號,獲得美國國務院頒發(fā)藝術勛章。
  徐冰作品《何處惹塵?!贰ⅰ禬u街》、《一個轉換案例的研究》展出于“1989后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紐約,2017-2018
  展望
  在裝置作品《困局》中,展望設置了一個空間:在一個白色的六面體中打球,球會在里面四處來回碰壁,產生不規(guī)則運動,墻壁上留下球的印記形成平面的壁畫,而平面的壁畫又是由三維的空間構成。球的來回擊打墻壁的過程構成的是第四個維度,時間與過程的維度,這個維度看似自由,但實際上受困于三維的固定空間中而無法形成更大的格局。
  展望1962年生于北京,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假山石系列是其觀念雕塑的代表作。展望的藝術有著以簡單材料形態(tài)營造復雜問題的特質,他的藝術實驗像是一場在趣味、心性和感官世界中不斷尋找平衡的智力游戲,它不斷帶來驚喜和高潮但卻從來不提供清晰的答案,他是少數(shù)幾位在自己設置的藝術問題中進行獨立工作的藝術家之一。
  展望在中國美術館,798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今日美術館,龍美術館舉辦過大型個展。曾參加上海,威尼斯,新加坡,夏威夷等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三年展。其作品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以及倫敦大英博物館,舊金山Deyoung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等首次收藏陳列的中國當代雕塑作品。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