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立象與對話:李禹煥 王舒野 & 杜大愷 劉巨德藝術展

開幕時間:2019-10-10 13:30-14:30

開展時間:2019-10-10

結束時間:2019-10-31

展覽地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區(qū)一層學院美術館

策展人:魯曉波

參展藝術家:李禹煥,王舒野,杜大愷,劉巨德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東京畫廊+BTAP,佩斯(紐約)

展覽介紹


  展覽前言
  全球當代藝術正處在紛繁復雜的轉變之中。始于工業(yè)化浪潮的社會變革,以及杜尚以來的叛逆和否定被過分濫用,導致傳統(tǒng)藝術樣式的瓦解,“美”的概念遭到貶低;藝術過于追求觀念、形式的獵奇,浮于表面。新媒體、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更加快了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消融和解體。處在時代岔路口上的藝術面臨著終結或重生的命運。
  與當代藝術的全球化相伴隨的是當代藝術的地方化。東方與西方,作為歐亞大陸的兩極,有著長期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享有諸多近似的價值理念和藝術觀,同時又各具特色,各美其美。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方藝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先后加入全球當代藝術的行列,在走向世界的交流碰撞中,將東方智慧帶入國際對話。
  立象與對話,是本次展覽的主題。“立象”語出自《周易·系辭上》“圣人立象以盡意”。“象”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范疇,賢哲觀察紛繁復雜的世界建立起直觀的形象,再借助這些形象去解釋世界,形成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本次展覽試圖提出并探尋這樣的問題:東方的世界觀是否也應當成為當代藝術的哲學根基之一?東西方藝術如何在此基礎上展開對話?
  在四位參展藝術家中,世界知名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物派”和韓國單色畫派的重要代表,他將源自東方繪畫的余白理念極致發(fā)揮,是集“無為”藝術哲理之大成者;旅日藝術家王舒野是“新朦朧主義”的發(fā)起者之一,以“無差別觀看”營造出超越慣常感知的空明世界;杜大愷和劉巨德則是根植中華文化傳統(tǒng)、秉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精神與藝術理念,以藝術本體語言、從形式美感悟天地之道的當代藝術大家。四位藝術家在全球文化交融互滲的語境中,致力于探索東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普適價值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
  在借鑒與反思當代藝術的基礎上,四位藝術家從不同的角度對東方文化傳統(tǒng)進行了傳承式的解構和創(chuàng)新。其作品植根于東方古典哲學和藝術思想,蘊涵世界精神和東方智慧,在形式探索中包藏著鮮活而又深邃的生命感悟,為觀察體悟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為當代藝術開拓了新的路徑。
  現(xiàn)代化、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消融著“傳統(tǒng)”,在文化藝術領域引發(fā)一系列失落、失衡與不自信。本次展覽選擇并呈現(xiàn)的四個藝術實踐案例,無一不是精神飽滿、元氣充沛,流露出強烈的文化自覺、自信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帶有超越性的當代藝術探索,跨越了古今、東西、土洋等一系列二元對立,將藝術創(chuàng)造提升到一個更為自由開放的境界。
  世界富有、日新而生生不息。東方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種積極力量與智慧,一定會在世界劇烈變革、新的多元化藝術范式的構建中發(fā)揮特殊重要作用。在此時間節(jié)點上推出這個展覽和學術對話,對于重塑當代藝術精神、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與和諧發(fā)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預祝本次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魯曉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參展藝術家簡介
  李禹煥
  哲學家、藝評人、作家,同時也是畫家、雕塑家和日本首個贏得國際聲譽的當代藝術運動“物派”(Mono-ha),以及韓國“單色畫”(Dansaekhwa)的核心人物。
  1936年生于韓國慶南山區(qū)的李禹煥從小受家庭儒學思想的影響,先后在慶南學院和首爾大學學習書法、詩歌和繪畫。1959年他搬到日本橫濱并在1961年于東京日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
  2001年和2000年,李禹煥分別榮膺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Praemium Imperiale)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王舒野
  1963年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989年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990年移居日本,十年間未發(fā)表作品,為探究宗教、哲學等精神思想和深究視覺藝術表現(xiàn)而默修獨研。期間形成了如下藝術根本內(nèi)容:確立了使藝術重歸于陶冶理想精神境界的藝術觀;形成了刻意打破分辨物體視覺慣性的無差別視覺方式,并以此提出"裸視時空"的概念(即去掉以人的區(qū)分意識來劃定時空的差別化外衣,而觀照時空世界赤祼的無差別真實);創(chuàng)立了呈現(xiàn)“裸視時空”視覺方式的獨特繪畫表現(xiàn)(即以振動交錯的筆觸來消解對象性的物體化輪廓區(qū)分)。上述重視心性修養(yǎng)的藝術觀,挑戰(zhàn)既有的視覺慣性、世界觀、時空觀念的視覺方式變革,以及把寫實繪畫從刻畫物體的造型觀念中解脫出來的視覺表現(xiàn)形式革新,成為其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深化和反復實踐的一貫內(nèi)容。
  2001年以來,在日本的池田20世紀美術館、東京畫廊十BTAP等一些著名藝術機構連年舉辦個人藝術展,并應邀參加各種重要的國際性聯(lián)展。2011年獲得日本文部科學省文化廳主辦的文化基金“TAKASHlMAYA美術獎”。近年開始在中國國內(nèi)展開藝術活動,目前生活工作于中國和日本。“新?朧主義”的發(fā)起藝術家。
  杜大愷
  生于1943年8月8日,山東龍口人。1980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并留校任教,現(xiàn)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院長。
  出版有:
  論文集:《藝術帚談錄》、《硯邊絮語》、《水窮云起》;
  畫集:《杜大愷水墨作品集2005》、《杜大愷水墨作品2006-2007》、《杜大愷水墨人體2006-2007》、《杜大愷人體速寫2006-2007》、《杜大愷水墨作品2008-2009》、《杜大愷水墨作品2009-2010》、《杜大愷水墨作品2010-2011》、《杜大愷水墨作品集》、《杜大愷水墨作品2012-2013》等。
  劉巨德
  1946年出生于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盟,蒙古族。1970年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3年任云南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1978年考取龐薰琹教授研究生,研學中國傳統(tǒng)裝飾藝術與西方現(xiàn)代藝術之比較,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學位委員會主席?,F(xiàn)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畫協(xié)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專著《圖形想象》、《面對形象》,出版畫冊《劉巨德素描集》、《渾沌的光亮——劉巨德藝術作品集》、《劉巨德油畫作品集》、《劉巨德寫生作品集》、《劉巨德雕塑陶藝作品集》、《劉巨德扇面百圖集》等。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