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作為首屆Condo上海的參與方,東畫廊與來自洛杉磯的Ghebaly畫廊針對中國藝術家胡為一與墨西哥藝術家Yoshua OKóN的錄像作品展開對話,以此呈現(xiàn)本土畫廊與國際伙伴之間的雙向交流。兩位藝術家同是敏銳的觀察者,特別是關于人類行為的方方面面,他們總在探索一項看似反常的身體技術如何能夠建立起一處私人領地。他們通過鏡頭傳遞了一種人類學的方法,利用行為、表演、行動之間的不穩(wěn)定關系進行試驗。
為了這次在中國的首展,Yoshua OKóN深入剖析了美國人與所謂歷史之間充滿分歧與迷思的特殊聯(lián)系。作為一位文化組織者,OKóN涉及的話題包括跨國主義概念與全球性力量的本地化效應。他將游戲性與批判性置于同等尺度,用來映射過去發(fā)生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對當代日常生活的顯著影響。他因紀實與虛構的相互交織而聞名,且通常與詮釋對象達成合作、重現(xiàn)現(xiàn)場。
胡為一來自成長于急速社會發(fā)展時期的年輕一代。作為藝術家暨策展人,他編造話語事件,把自己對解放、自由與革命的想象操練為極具象征性的姿態(tài)?;貞狾KóN的實踐,胡為一折返到他邁向街頭劇場的過程當中,重描自己的創(chuàng)作習性如何在不經意間與和平年代形成對峙。在此脈絡中,占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讓藝術家與逐漸消散的過去產生締結,并記錄下這種補償經驗。
胡為一,1990年生于上海。他先后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yè)(2013年)及跨媒體學院(2016年)。他善于將隨機性和自然生成的關系扭轉為主觀表達,在預設觀眾軌跡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對空間、概念和對外延伸的信息。2014年,胡為一憑借作品《我靜靜地等待光從身體穿過》獲得華宇青年獎大獎。他的個展包括“想象就是現(xiàn)實”(與胡介鳴雙個展,香格納畫廊,新加坡,2018年)、“例行公事”(東畫廊,上海,2017年)、“胡為一”(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策劃,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二館,臺北,2015年)、“兩點之間沒有直線”(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5年)與“我靜靜地等待光從身體穿過”(M50藝術空間,上海,2014年)。其近期參與的眾多群展包括“轉折點——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龍美術館,上海,2018年)、“海上丹迪”(東畫廊,上海,2017年)、“上海星空II”(余德耀美術館,上海,2017年)、“身體·媒體II”(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2017年)、“山外有山”(Helmhaus美術館,蘇黎世,2016年)、“家庭影院”(華·美術館,深圳,2016年)、“真山水和園林”(時代美術館,廣州,2016年)、“我們/一個關于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力量”(chiK11美術館,上海,2016年)等。
Yoshua OKóN,1970年生于墨西哥。他畢業(yè)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接受富布賴特獎學金并獲得藝術碩士學位(2012年)。他的作品,如一系列通過鏡頭呈現(xiàn)的泛社會實驗,將舞臺場景、文獻紀錄、即興創(chuàng)作結合到一起,且對現(xiàn)實與真實、自我人格、道德規(guī)范的慣常感知發(fā)出質詢。他的個展包括“Yoshua OKóN”(Ghebaly畫廊,洛杉磯,2018年)、“所有之地”(Asakusa,東京,2016年)、“薩羅島”(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當代藝術中心,爾灣,2014年)、“章魚”(Mor Charpentier畫廊,巴黎,2012年)、“出生入死”(雷配托畫廊,米蘭,2011年)、“Octopus”(角屋,曼徹斯特,2013年;漢默美術館,洛杉磯,2011年;SUBTITLE,城市藝術館,慕尼黑,2008年)等。其近期參與的眾多群展包括““人們?yōu)榱隋X可以做些什么:一些合資企業(yè)”(第11屆歐洲宣言展,蘇黎世,2016年)、“燒毀的房子”(第十屆光州雙年展,光州,2014年)、“宿醉之前”(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博物館,墨西哥城,2011年)、“不協(xié)調”(州立美術館,洛桑,2011年)、“The Mole sHorizon”(美藝廳,布魯塞爾,2010年)、“第三條河岸”(第6屆南方共同市場雙年展,阿雷格里港,2007年)、“業(yè)余愛好者”(瓦蒂斯當代藝術中心,舊金山,2008年)、“用外語朗笑”(海沃德美術館,倫敦,2008年)、“適應性行為”(新美術館,紐約,2004年)以及“墨西哥城:一個關于身體與價值之間轉換率的展覽”(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PS1,紐約,2002年;藝術工廠,柏林,2002年)。他的作品被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漢默美術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olección Jumex收藏基金會、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