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記憶的倉庫——曾曉峰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8-04-30 16:00:00

開展時間:2018-04-30

結束時間:2018-06-18

展覽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公園1903凱旋門

策展人:管郁達

參展藝術家:曾曉峰

主辦單位:昆明當代美術館

展覽介紹


  本次展覽的主題"記憶的倉庫",來源于藝術家曾曉峰的的作品中對"記憶"的隱匿與重現(xiàn)這一問題的反復糾纏。他的創(chuàng)作猶如一個記憶的倉庫,給出了我們一種回憶過去的方式--不由自主的回憶。只有不由自主的回憶,才能通過當時的感覺與某種記憶之間的偶合,使我們的過去存活于我們現(xiàn)在感受到的事物之中。而曾曉峰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機在于:尋找似乎已經失去,而其實仍在那兒、隨時準備再生的時間。時間的隱匿與重現(xiàn),是曾曉峰的藝術追尋并耗費時光的生命主題。這個主題是如此重要,所以值得付出一生的代價去追尋、收藏、保管和守護。
  作為一位屢次與時代潮流擦肩而過、執(zhí)著守護時間記憶與藝術精神性的藝術家,曾曉峰這樣的案例有點像藝術史家、評論家、策展人和美術館在時間的長河中試圖打撈的一條沉船,船上所載的寶物如何開啟和陳列、展示,需要我們給出和以往的藝術史研究不同的方法與"鑰匙"。但藝術史的幸運在于,每個時代都有像曾曉峰這樣不隨時流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就像曾曉峰在自述中所談及的--用"記憶把過往用某種方式留在那里,它也許會崩塌、也許會毀壞、如同洶涌洪水的來臨,但終會退去,那些山峰土地還是會顯露出來。過去不會消失,毫無擺脫的可能,就是時光倒流回到源頭,也不能免除重蹈覆轍的宿命。"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6月18日,昆明當代美術館免費向所有觀眾開放。
  展覽前言
  曾曉峰的作品異常準確地描繪、記錄了他那個時代的歷史和他個人的心靈史、精神史。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個不同維度的敘事常常相互糾纏,出現(xiàn)在同一件作品之中。這些作品,無論是繪畫、裝置,還是手稿和那些草草寫就的筆記,皆以我稱之為"人類面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仿佛一座塵封已久的記憶倉庫經由魔術師之手開啟,那些被"智力"隱匿、失語的時間之流在此時此刻激活,得以重現(xiàn)往昔的"靈韻"(Aura),從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在凝視與觀看中遭遇。
  所謂"人類面孔",并非專指曾曉峰作品中那些尺幅巨大的讓人焦慮、不安,甚至是有些恐懼的人的肖象。這些形象盡管多以老人、小孩的面孔出現(xiàn),偶爾也"變相"為游魚、飛鳥、走狗、枯樹,和畫面中、鐵柜上那些無法辨識的無意義的書寫,但這些形象卻是一個寓意深刻的容器,將一個時代的歷史與藝術家個人的心靈史、精神史攪拌澆注其中。這個符號和圖像,既是一個個具體的、有生命性格特征和社會屬性的人的面孔,卻也是抽象的、超越時空、國別和族群,包納蕓蕓眾生命運的"人類面孔"。
  作為195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曾曉峰的人生經歷與他同時代的人大同小異,他們都是毛時代國家主義和集體意識塑造的一代,也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解凍"后文藝新潮最早的啟蒙者與吶喊者。但是,在具體的藝術追求和藝術語言、藝術風格的探索、實驗中,曾曉峰卻與他所處的時代和同行格格不入,保持了一種特立獨行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品格。他的作品執(zhí)著于守護文化記憶中的人文主義遺產,猶如時間倉庫的守夜人,與時代的喧囂保持了相當?shù)木嚯x。他的作品,跨越不同的年代和空間,卻始終如一的維護藝術的靈性、詩意和精神的價值,在時間之流中以"人類面孔"的方式不斷地叩問生命的意義。
  "記憶的倉庫--曾曉峰作品展",展出了曾曉峰近些年來創(chuàng)作的近六十件紙本和裝置作品。藝術家對"記憶"的隱匿與重現(xiàn)這一問題的反復糾纏,也是基于時間敘事這一個人身體經驗的維度。夢境的生發(fā)與夢囈的自言自語,構成了展覽中這些作品的格調與氣息,與他那些墓葬一樣神秘的裝置一樣,這些作品流露出來的格調是悲劇的、無力的、幽閉的、壓抑的、傷感的,甚至還帶點"戲謔"、"惡搞"的幽默感,與時代的喧囂保持了一種距離,但仍然可以看出藝術家渴望與他自己的時代和解的愿望。
  作為昆明當代美術館開啟的首個藝術家個案研究項目和曾曉峰在故鄉(xiāng)昆明舉辦的首次個展,策展人希望,這個展覽通過藝術家獨立的語言所傳達的那種不隨波逐流的個人性與精神性,歷久彌新,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亡。
  后記
  美術館是社會文化和知識創(chuàng)造、生產的重要場域,也是一個承載文脈、梳理藝術歷史的"倉庫"。多樣化和個性獨特的美術館,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也是一個地區(qū)展現(xiàn)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空間。作為非盈利性藝術機構的昆明當代美術館,自成立之始,在聯(lián)接國際藝術、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同時,也承擔著梳理云南本土當代藝術史、為云南藝術生態(tài)注入新鮮力量的責任。
  與這次展覽的學術主題不謀而合,美術館實際上也是一個記錄、梳理并儲存文化藝術歷史記憶的"倉庫"。每次個展,恰似打開這個"記憶倉庫"大門的各種鑰匙,讓觀眾得以進入"倉庫"來感受當代藝術無止境的自由和創(chuàng)造力的邊界。此次"記憶的倉庫--曾曉峰作品展",作為昆明當代美術館藝術家個案研究的首個學術項目,旨在以個展的形式,促進美術館這個記憶"倉庫"中藝術家個人經驗的"發(fā)酵"和生成,成為藝術生態(tài)鏈中的話語之權與能量之場。
  此次展覽,首先要感謝的是藝術家曾曉峰先生在藝術上的執(zhí)著與堅持,以及不計時日的操勞與承擔;感謝策展人管郁達先生專業(yè)、精心的學術梳理和策劃;還有昆明當代美術館團隊的辛勤工作與付出,讓展覽工作得以高效和順利進行。
  曾曉峰藝術年表
  曾曉峰
  1952年生于云南昆明。
  1964年畢業(yè)于昆明云南紡織廠子弟小學。
  1965年入昆明第十三中學。同年爆發(fā)文化大革命,教師被批斗、停課、學校關閉,閑散在家中讀書自學。
  1969年到云南騰沖固東鎮(zhèn)下鄉(xiāng)插隊。除農活外,讀書自學。
  1970年父親作為技術權威被遣送昭通山區(qū)勞動改造,兄弟也到安寧農村插隊。
  1972年返城入昆明平板玻璃廠纖維分廠當工人,做一名抽絲機器的操作工。1973年父親返家恢復舊職,兄弟也返城進入工廠。同年自習素描油畫。
  1979年入云南話劇院從事舞臺美術。
  1980年完成油畫"在高山之巔",入選"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獲二等獎。同年與"奧秘"、"江蘇畫刊"雜志合作,從事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
  1981年入昆明翠湖公園任美工師。
  1982年入云南美術攝影工作室(1984年更名為云南畫院)。最初幾年從事臨
  摹民間壁畫及研究民間藝術。在貴州云南一帶,指導民間工匠,完成數(shù)萬
  件陶塑作品。
  1983年壁畫摹本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
  1984年完成油畫"蓋房子",入選"全國第六屆美術作品展"。同年在"江蘇畫刊"發(fā)表論文"用意念造型"。
  1985年版畫"和平的土地"入選國際青年年"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
  獲三等獎。同年完成大尺寸絕版木刻版畫"古滇人"系列。
  1986年版畫"古滇人"系列入選"第九屆全國版畫展",同年在"江蘇畫刊》
  發(fā)表論文"靈魂深處的樂音"、在香港"美術家"發(fā)表論文"巫術、創(chuàng)造、民間
  藝術"。同年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特種工藝系進修。
  1987年獲"版畫世界獎",版畫《 湖》入選在美國華盛頓桑頓大學舉辦
  的藝術展。同年完成油畫《夜》入選上海美術館"首屆中國油畫展"。
  同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民間藝術系進修。完成丙烯畫"夜"系列。
  同年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曾曉峰作品展"。
  1988年云南美術館收藏版畫"古滇人"系列,在"畫家"雜志發(fā)表論文"閃現(xiàn)-
  靈魂的外溢"及丙烯畫"夜"系列。
  1989年完成油畫"被遺忘的幻象"及大尺寸版畫"夜"系列,并入選"全國第
  七屆美術作品展"獲油畫銅獎及版畫銅獎。
  同年中國美術館收藏版畫"夜"。
  同年入西藏,游歷各大寺院。
  1990年完成油畫"被遺忘的幻象",入選日本東京"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同
  年完成油畫"手的變相"系列,參加"云南十人作品展"。
  1991年美國亞洲太平洋藝術博物館收藏丙烯畫"夜"系列,"夜"系列在該
  "不與塞尚玩牌-八十年代中國新潮與前衛(wèi)藝術展"中展出。
  同年日本名古屋電話施設株式會社收藏版畫"古滇人"系列。
  同年參加"北京西三環(huán)藝術研究文獻展"。
  同年在"中國當代水墨畫"發(fā)表水墨作品"夜"系列,臺灣"雄獅美術"發(fā)表丙
  烯作品"夜"系列。
  同年參加"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
  1992年完成與西藏相關的油畫作品:"房子的變相"系列。"房子的變相"入選
  "中國首屆90年代藝術雙年展"獲優(yōu)秀獎。
  同年在昆明大觀畫廊舉辦"曾曉峰.朱祖德作品展"。
  同年"中國當代版畫"發(fā)表版畫作品"夜"系列。"中國當代藝術文獻"發(fā)表版
  畫"捕蟲"系列
  1993年完成綜合材料作品"禁忌之地"系列、"窗"系列、"靈魂的變相"系列
  "山的變相"系列。
  1994年應美國新聞總署之邀,赴紐約、芝加哥、華盛頓、鳳凰城、西雅圖
  舊金山作藝術考察。同年油畫"房子的變相"入選"全國第八屆美術展"。
  1995年完成"消逝的房子"系列、"吸"系列。"禁忌之地"系列參加"現(xiàn)代狀態(tài)展"。
  同年在江蘇畫刊發(fā)表論文"關于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假象"、臺灣"藝術潮流"發(fā)表論文"精神結的嬗變與藝術風格的嬗變"、"中國當代美術家圖鑒"發(fā)表丙烯作品"窗"系列、"美術文獻"發(fā)表油畫作品"房子的變相"系列。
  1996年"禁忌之地"系列、"窗"系列入選"上海美術雙年展",上海美術館收藏"窗"系列,論文"中國當代藝術的處境"在"上海美術雙年展學術研討文集"發(fā)表,"云南文藝評論"發(fā)表論文"訪美談藝錄"。同年完成混合顏料作品"安樂椅"系列。
  1997年"安樂椅"系列參加"首屆云南油畫學會作品展","江蘇畫刊"發(fā)表論文"從人為的設定中出走"及"安樂椅"系列。同年參加"都市人格展"。
  1998年完成混合顏料作品"山水電鋸圖"、"火爐山水圖"、"蝴蝶電鋸圖"、"房子.鋸子"系列。
  1999年完成"戲狗圖"系列。
  2000年-2002年完成手工紙浮雕及繪畫混合作品"碑"系列及手工紙繪畫作品"機器系列"。參加日本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2002CAF展。
  2003年-2004年完成手工紙繪畫作品"蠱"系列。同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2005年在北京索家村藝術區(qū)設工作室,同年索家村藝術區(qū)遭強拆。
  同年參加"首屆當代藝術年鑒展"。
  2006年參加"東方想象2006首屆年展"。
  2007年完成丙烯作品"大玩偶"系列,在北京黑橋藝術區(qū)建工作室。
  2008年完成混合顏料作品"人像"系列、裝置作品"黑匣子"系列、"人像"系列,參加"第23屆亞洲國際美術展東方想象特展","北京798藝術主題展-藝術不是什么"。
  2009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當代藝術成果展"、"中國情境.重慶驛站-當代藝術大展"。
  2010年參加"出云南記-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之一脈"展、"中國性-2010年當代藝術研究文獻展"。
  2011年參加"90年代云南當代藝術家聯(lián)展"
  2012年參加"現(xiàn)代之路-云南現(xiàn)當代油畫藝術展"、第二屆"云南油畫學會作品展","2012年首屆昆明美術雙年展"。中國美術館收藏混合顏料作品"相"。同年"秉燭者-曾曉峰80年代版畫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館舉辦。
  2013年參加"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現(xiàn)的聲音"。
  2014年參加"第二屆昆明美術雙年展"。
  2015年參加"藝術的兩種狀態(tài)-中德藝術展"。                                
  2016年入印度游歷寫生,參加"生命之象-十位藝術家的印度視覺展"。
  2017年參加"2017中國.南亞東南亞國際美術展"、"意象.敘述-第三屆
  云南油畫學會作品展。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