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梅迪·哈迪揚盧:被偷走的記憶

開展時間:2024-05-18

結束時間:2024-07-28

展覽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西樓展廳

展覽地址:上海市徐匯區(qū)龍騰大道3398號

參展藝術家:梅迪·哈迪揚盧

主辦單位:龍美術館

展覽介紹


2024年5月18日至7月28日,龍美術館(西岸館)西樓展廳將呈現(xiàn)伊朗藝術家梅迪·哈迪揚盧(Mehdi Ghadyanloo)的首次美術館個展“被偷走的記憶”,合計18件作品,其中12幅布面油畫與紙本水彩為全新創(chuàng)作。

1981年,哈迪揚盧出生于伊朗北部城市卡拉伊(Karaj)。兩年多前,伊朗什葉派穆斯林領袖霍梅尼(Ruhollah M. Khomeini)發(fā)動了推翻巴列維(Pahlavi)王朝統(tǒng)治及在國內實行“全盤伊斯蘭化”的革命。1979年2月,革命取得了勝利,伊斯蘭共和國宣告成立?;裘纺岬恼茩鄻酥局次鞣交⑹浪谆囊了固m復興運動的勝利。一年多后,兩伊戰(zhàn)爭爆發(fā),直到1988年才?;稹9蠐P盧就是成長在這樣一個神權統(tǒng)治和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據(jù)他說其父親還上過前線。

也正因如此,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小就埋在哈迪揚盧的心底,直到有一天,當他有機會拿起畫筆,走向街頭,將這些夢想一股腦傾倒在城市角落的時候,才獲得真正的釋然。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應當?shù)卣?、特別是時任德黑蘭市長、同時也是伊朗總統(tǒng)候選人的穆罕默德·B. 加利巴夫(Mohammad B. Ghalibaf)關于“美化德黑蘭”的要求和支持,哈迪揚盧僅在德黑蘭就創(chuàng)作了逾百件公共壁畫,散布在城市的四處。

不過,藝術家涂繪的并不是伊朗歷史上那些知名的宗教建筑遺跡,大多是巴列維時代留下的以灰白為基調的現(xiàn)代工業(yè)風格建筑。加利巴夫希望以此低成本方式展示德黑蘭的變化,降低城市的灰暗感,進而為市民帶來片刻的愉悅。也或許因此,藝術家并沒有因此就選擇宗教圖案,以重塑其神圣性和象征性——盡管這在伊斯蘭建筑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是以超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和風格,巧妙地將自己那些天馬行空的超現(xiàn)實想象和空間敘事(游戲)融入建筑,進而讓建筑夢境般地嵌合在自然當中。

譬如,當你來到某個逼仄的街角,抬頭一看,原來不遠處就是一片草地,可是走近一看,發(fā)現(xiàn)其實是涂繪在建筑立面上的一幅畫作;當你登上一座建筑的頂部,發(fā)現(xiàn)眼前是一片海洋,中間還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一旦走近,仿若隨時要身陷其中……這些畫作讓我們想起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意大利藝苑名人傳》(The Lives of the Artists)中的那個著名逸聞:“有一天,喬托在老師奇馬布埃(Cimabue)開了頭的一個人物形象的鼻子上畫了一只蒼蠅,回到畫稿前的奇馬布埃竟伸手驅趕它,揮了幾下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但顯然,視錯覺并非哈迪揚盧真正的目的。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座鏤空的伊斯蘭風格拱橋如海市蜃樓般浮在空中;一部巨型的半鏤空彩色裝置被包裹在一片灰色建筑群中間;一個巨大的螺旋形圓孔穿過了建筑正中心,圓孔四周圍觀的人們正望著“仰視”的觀眾(它讓我想起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安德烈亞·曼特納〔Andrea Mantegna〕在意大利曼圖亞公爵宮的天頂壁畫)……藝術家制造了一個又一個荒誕不羈、幽默風趣并充滿童真的烏托邦式幻景,它們穿透了建筑,穿越了時空,就像“楚門世界”的界面,觀眾每到一處,內心都會不自覺地升騰和不安起來,而在那一刻,仿佛整個城市乃至整個世界都要飛起來了。

在《超現(xiàn)實主義宣言》(Manifestoes of Surrealism)中,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這樣寫道“我相信人們將來一定能把夢和現(xiàn)實這兩種狀態(tài)分解成某種絕對的現(xiàn)實,或某種超現(xiàn)實……盡管這兩種狀態(tài)表面看起來是如此矛盾。”超現(xiàn)實并非全然是夢境的再現(xiàn),更不是對現(xiàn)實的舍棄,而是對于兩種看似矛盾的狀態(tài)的平衡,或者說就是為了揭示它們之間的矛盾,進而訴諸一種更加廣闊、也更加絢麗的現(xiàn)實。

在哈迪揚盧的壁畫中,出現(xiàn)最多的母題是櫥窗(或盒子)和兒童游戲器械,這固然跟他兒時的記憶有關,畢竟在一個戰(zhàn)亂的時代,對一個小孩來說,自由的戶外游戲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等到戰(zhàn)爭結束,可以自由游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童年早已逝去。于是,這一切都只能被安放在一個個櫥窗(或盒子)里,安放在一張張畫布上。哈迪揚盧說:“不同的歷史條件催生了不同的文學與藝術運動,比如超現(xiàn)實主義,本就是一戰(zhàn)的產物。而我的國家也總是卷入戰(zhàn)爭、制裁或動亂”,所以其畫面中出現(xiàn)超現(xiàn)實主義的痕跡并非是一種巧合。

在近作中,哈迪揚盧描繪了一組不同大小、形態(tài)各異、色彩絢爛的兒童游樂器械——滑梯和木馬,它們大多被安放在一個類似櫥窗的盒子里,在頂光的襯托下,充滿了一種超現(xiàn)實感和象征意味。哈迪揚盧始終堅信藝術和繪畫的力量,他認為藝術不僅可以治愈我們的焦慮、憂郁和恐懼,同時它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社會和政治的陰暗面。如果說在公共壁畫中,藝術家將記憶和想象內嵌在城市空間和建筑立面的話,那么在這些畫作中,他在畫布上搭建了一個個記憶和想象的裝置。對于哈迪揚盧而言,這是他身體經(jīng)驗的一部分,對于更多觀眾而言,這些畫作不僅喚起了我們的記憶和想象,并將我們帶到了一個久違的新世界。

文/魯明軍(策展人、寫作者)

關 于 藝 術 家

梅迪·哈迪揚盧1981年出生于伊朗卡拉伊(Karaj),現(xiàn)生活和工作于德國。他成長于德黑蘭近郊的農業(yè)區(qū), 隨后在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求學。2005年,哈迪揚盧獲得藝術學士學位,并隨后在德黑蘭師范學院獲得電影研究碩士學位。

梅迪·哈迪揚盧主要以其在德黑蘭市中心創(chuàng)作的巨幅錯視(trompe l’oeil)壁畫而聞名,同時他還創(chuàng)作以超現(xiàn)實和極簡主義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他以自傳體的視角描繪了自己少年時所見的風景、對兩伊戰(zhàn)爭(1980-1988年) 的回憶以及在伊斯蘭共和國的生活經(jīng)歷。雖然哈迪揚盧的作品有時很陰沉,甚至讓人聯(lián)想到失敗的烏托邦,但他的作品傳達出變革的希望,并以喜悅的心情講述了陰郁時代中的榮光。

2004年到2011年,他在伊朗首都繪制了100多幅巨型壁畫,以提升德黑蘭的視覺生活質量,為這座灰色、壓抑的城市帶來希望和色彩。2016年,他在美國波士頓的羅斯·肯尼迪·格林威公園創(chuàng)作了一幅大型壁畫,成為自1979年伊朗革命以來首位同時受美伊兩國委任創(chuàng)作的伊朗藝術家。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