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郭迪康畫展
開幕時間:2016-03-18 15:00
開展時間:2016-03-18
結(jié)束時間:2016-03-24
展覽地址:保利藝術博物館(新保利大廈云樓10層)
參展藝術家:郭迪康
主辦單位:保利藝術博物館
綿延千載的絲路榮光
公元前138年,即漢武帝建元三年,郎官張騫肩負著找尋盟友抗擊匈奴的使命,從長安出發(fā),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張騫之通使西域,開創(chuàng)了自春秋時期未有之局面,第一次使中國的影響直達蔥嶺東西。從此以后,不僅現(xiàn)今中國新疆一帶同內(nèi)地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而且中國與中亞、西亞乃至南歐也建起了密切的直接交往。后世的使節(jié),或曰探險家,如班超、甘英等,正是沿著張騫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
不過“絲綢之路”一詞,還要等到1877年才首次見于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國--我的旅行成果》一書。而廣義的絲綢之路也并不僅僅指向張騫的西行之路,還包括了大約形成于公元前5世紀的草原絲綢之路;與西北絲路同時出現(xiàn),后在宋代取而代之的南方絲綢之路;在唐宋時期達到繁盛,特別是在宋代發(fā)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
廣義上的絲路作為貫通亞、歐、非三大洲的交通動脈,是人類文明史上跨越時空、文化進行交流的里程碑,被譽為“世界史發(fā)展的中心”、“世界主要文化的母胎”,是“東西方文明的橋梁”(《絲綢之路史研究》前言)。隨著絲路的開通,中國的絲綢、陶瓷、茶葉等物品陸續(xù)傳向中亞、西亞、地中海東岸乃至非洲,而其他國家的奇珍異寶和風物人情也隨之傳入中國,為中華文化所包容、吸收。千百年來,絲綢之路在我國留下了大量的印記,許多學者、藝術家試圖描繪那條神奇之旅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但是一直以來,以絲路為主題的當代繪畫藝術展卻甚為稀少,本次畫展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這次畫展的大部分作品均圍繞絲綢之路而展開,畫家郭迪康試圖通過精心繪寫的人物、場景,引領讀者重回絲路現(xiàn)場,領略這一人類壯舉的勝況以及旅途中的種種艱辛、各個人類族群的生活習俗,感受其絲路世界的藝術魅力。
郭迪康與他的絲路世界
郭迪康是當代著名的畫家、雕塑家、藝術設計師。他出身科班,曾跟隨多位名師學習,廣泛涉獵中西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后來移居香港,艱辛創(chuàng)業(yè),逐漸對生活、藝術、人生產(chǎn)生了深刻的感悟,并將之投射到作品之中,凡有所作,無不深具神韻。郭迪康早年便以雕塑創(chuàng)作和工藝設計廣受推崇,并緣此游歷四方,多年來,他廣增見聞,積累素材,又將之反哺給其藝術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上日益精進。近年來,他潛心創(chuàng)作中國人物畫,將其在雕塑、西畫創(chuàng)作和工藝設計等方面所積累的經(jīng)驗及藝術理念轉(zhuǎn)注于傳統(tǒng)筆墨之中,完成了許多傳神寫照的藝術精品。
郭迪康擅寫大畫,如本次展出的《黑奴恨》、《恒河圣浴》和《海上絲路之鄭和七下西洋》,都是長達十多米的巨幅長卷。這些作品人物眾多,場景浩繁,但人物、景物的位置安排卻非常自然妥帖。以單個人物而論,無論是容貌、神情抑或動作,均刻畫得栩栩如生,極為傳神;而以整體而言,則各具特征,互不混淆,堪稱大家手筆。
其較小幅的作品,則多寫少數(shù)民族的人物或僧侶。前者側(cè)重表現(xiàn)絲路上的風俗人情和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場景,如《唱往事》、《話當年》、《絲路夜話》等作品,畫家以敏感的藝術觀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閃光的片段,繼而通過個人風格鮮明的藝術手法將其重現(xiàn),看似逸筆草草,實則富含韻味,且多富有動感。后者則注重表現(xiàn)高僧大德的慈悲之心,營造出富有禪意的意境,如《面壁圖》、《似月心常凈,如麻事不知》、《達摩渡江圖》等,筆墨收放自如,勁健爽利,人物形象雖莊嚴肅穆卻并不刻板,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郭迪康自青年時代起便注重總結(jié)經(jīng)驗,積累素材。每次開展與人物有關的創(chuàng)作,或到達一個新的地方,他總要廣泛地接觸當?shù)氐拿癖姡私怙L土人情,并留下許多人物、場景的寫生、速寫,數(shù)十年來,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素材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事先上,無論寫生還是創(chuàng)作,郭迪康始終虔誠嚴謹相對,未嘗有一絲松懈,特別是進行創(chuàng)作,他還曾將之喻為“進入戰(zhàn)場”,其態(tài)度之嚴肅慎重可見一斑。而對于人物畫特別是巨型畫作的創(chuàng)作,他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首先是將腦海中的大致想法用草圖畫出,而后再根據(jù)畫面需要,設計人物、動作、透視變化、道具器物等,再根據(jù)基本設定的內(nèi)容查閱資料、收集素材,進一步加以細化,至此,才正式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此外,他還特別強調(diào)作品的整體效果,尤其是巨幅作品,更是不憚于反復修改,總要修改到滿意才肯停筆。
可以說,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郭迪康是一個非常較真的人。他曾經(jīng)受邀創(chuàng)作一件馬的雕塑,為此,他特地向委托方要求了幾個月的時間,用以觀察馬的形態(tài),查閱相關的資料,還因緣際會參與了對一匹死馬的解剖。正因為有著這樣一股認真鉆研探索的精神,他筆下的駿馬也顯得格外真實。如《絲路行》中的多匹駿馬,毛色各異,形態(tài)有別,或動或靜,均工整而不拘謹,細膩而不零碎,線條流利,賦色自然,形神俱足。而他另外一些畫馬的作品,線條都極富動感,充滿了速度和力量,通過凝練的筆墨,使馬兒那種激情奔放的形貌躍然于紙上。
統(tǒng)觀本次展覽的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郭迪康對于題材的選擇與畫面的構思都有著獨得之秘。如《恒河圣浴》,便通過繪寫印度各個階層,乃至外籍人士圍繞著恒河展開的各種活動,表現(xiàn)出恒河對于不同人群的意義,進而反映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蛉纭多嵑推呦挛餮蟆罚嫾也]有刻意描繪鄭和船隊的強大威武,而是著眼于船隊與異域國家的友好交流,故其畫面主體著重表現(xiàn)了鄭和船隊受到異域王室貴族的熱烈歡迎,雙方友好接洽的場面。再如《絲路行》,畫家并沒有去表現(xiàn)大漠之荒涼雄壯,路途上的艱難險阻,或者貿(mào)易者攜帶物產(chǎn)之豐富,而是選取了絲路旅人在慢慢征途中休憩的場景,借以反映在這艱難旅程中人們的友好互助,贊頌了人性的美好。歸根結(jié)底,郭迪康通過他所創(chuàng)造的絲路世界所表現(xiàn)的,是對于和平、友好、交流、和諧的贊美,同時,也是對侵掠、欺凌、奴役、不公的無聲反抗。而后者的代表,則是他另一件巨作《黑奴恨》,在這件作品中,他通過還原西方強權者對非洲黑人慘無人道的掠奪,對這種極之野蠻的行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在創(chuàng)作技法上,郭迪康在盡量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筆墨精神的前提下,大膽地對傳統(tǒng)人物畫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人物形象的體面造型上,他積極汲取了西畫中的結(jié)構、空間、透視、光影等元素,行筆則偏鋒中鋒兼用,通過虛實、粗細、濃淡、枯潤、輕重的巧妙變化,在完成準確造型的前提下,完美地使人物外形與體面融為一體,既解決了傳統(tǒng)人物畫缺乏造型的問題,又兼顧了西畫元素與國畫筆墨兼容的問題,使其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物既傳神又富有活力。他還特別重視通過對人物臉部的細致刻畫,營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在這一點上,他果斷拋開了傳統(tǒng)中國畫勾寫臉部輪廓再填寫五官的套路,融合了西畫的塊面、光影等元素,通過對筆墨、色彩的巧妙處理,整體上達成了有如油畫一般富有質(zhì)感的藝術效果。
賞讀郭迪康的作品,可知他不論是對于筆墨、色彩、造型等技法,還是對畫作整體內(nèi)涵的把握,對于中國人物畫的探索,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相信讀者從中也可體味到他對于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追求和自信,以及洋溢其間的那種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藝術大師徐悲鴻曾在他的《畫范序》中提出了現(xiàn)代繪畫的“新七法”,其內(nèi)容是: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準確;三,黑白分明;四,動作或姿態(tài)天然;五,輕重和諧;六,性格畢現(xiàn);七,傳神阿睹。以之觀照郭迪康的畫作,可以說,郭氏的人物畫已盡得“七法”精義。
結(jié)語
兩千余年來,絲綢之路承載著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與對話,中國以包容、平等、互惠的恢弘氣度與世界通好,同時在開放與交流中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輝煌。今天,絲綢之路早已超越其作為交通線的定義,成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與合作的精神象征,為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提供了價值典范。
郭迪康正以其洞徹藝術精神的睿智和自信,以獨特的藝術視角,以孜孜不倦的筆耕,構筑著一個雄偉浩繁的絲路世界。在此,謹祝本次展覽獲得圓滿成功!祝郭迪康先生藝術長青!
黎吉亞博士
12/6/2015
郭迪康1942年出生於廣東汕頭,自幼酷愛藝術,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之後即展開了他的藝術道路;他當過教師,做過櫥窗設計師、玉雕創(chuàng)作、陶瓷設計、多次到絲綢之路寫生和考察研究,也曾任責於汕頭市工藝美術廠設計師,經(jīng)常被委派到全國各地參與大型藝術設計研討會和雕塑製作。一九七六年郭迪康移居香港,又展開了他的藝術生命更新的里程,初到港時,他當過電視廣告演員,之後多年來除了經(jīng)常到世界各國舉辦國畫和雕塑展覽會之外,也常被邀請往各地作藝朮文化交流及講學,其作品先後被香港藝術館、法國國家博物館、新加坡藝朮博物館、泰國皇宮、柬埔寨吳哥窟民族文化村、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及歐美各國藝術館和個人收藏。
郭迪康現(xiàn)為廣東省嶺東美術館藝術顧問、中國香港美術家協(xié)會創(chuàng)會會員、中國佛教書畫院副院長及藝術總監(jiān)。
郭迪康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藝術家,他擅長中國畫,精於雕塑,善於藝術設計,對油畫、版畫、水彩等畫種也有多涉獵。其作品曾在全國多個大型美術展覽中展出,並曾在香港、廣州、汕頭、新加坡、馬來西亞、臺北、泰國和韓國等多個城市和國家舉辦個展。作品風格獨特,造型精準,形神具備,立體感極強,所繪製的歷史人物長卷和佛教、少數(shù)民族人物形象尤為人所稱道。郭迪康在雕塑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亦令人矚目。他曾負責多個大型雕塑項目的設計、製作,1987年,為泰國萬佛慈恩寺設計了全世界最大的彌勒佛像;2002年,受柬埔寨政府委託,為柬埔寨吳哥窟民族文化村製作了包括一百多個人物形象的彩色群雕。他所製作的中國數(shù)學家華羅庚、中國畫大師十萬山人、香港慈善家莊靜庵、學術大師饒宗頤等塑像,均唯妙唯肖,傳神之極。
1980年及1984年分別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1982至1999年多次於臺灣泰
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作巡迴個人畫展並與各國藝術家 作 藝術交流,1988年《郭迪康之雕塑藝術》出版。2001年代表香港應邀往甘肅省天水市舉辦個人畫展,並與徐悲鴻作品展同展於天水美術館,同時也與徐悲鴻夫人作小型學術交流。
2002至2010年從事雕塑及玉石設計製作工作, 2011年被邀參加廣州翰藝畫廊、金雅畫廊聯(lián)合舉辦之《墨緣》畫展連續(xù)三次。同年:獲廣州和?文化有限公司邀請與廣州多位畫家聯(lián)展于沙面和?展館。創(chuàng)作十大高僧圖,為廈門大中華國際博物購藏並作永久展出。2012年於廣東省嶺東美朮館舉辦《郭迪康的藝朮世界》藝術展覧,由《汕頭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汕頭市美朮家協(xié)會》及《汕頭藝苑文化廣場》主辦》,同時由嶺東美術館出版《郭迪康之藝術世界》。 同年9月應陝西省海外聯(lián)誼會之邀參加延安:《筆墨千秋情、同心一家親海內(nèi)外百名畫家寫意延安創(chuàng)作畫展》,作品《草原雄風》入編精品畫集,並獲發(fā)證書。
2013年六月接受大陸雜誌《今日華人》採訪,並有多幅作品刊登於該雜誌之《藝術人生》。出版有《郭迪康雕塑集》、《郭迪康之藝術》、《郭迪康之藝術世界》及《郭迪康雕塑集》等作品專集。
2014年2月扵深圳美術館舉辦《郭迪康陳佳中國畫展》。10月當馬來西亞前首相敦 馬哈迪醫(yī)生前來香港作公開演講時,郭迪康代表香港作奔馬圖:《路遙知馬力》贈送敦 馬哈迪首相,並在現(xiàn)場舉行贈送儀式。
近十年郭迪康全力投入巨型歷史題材國畫創(chuàng)作,已完成的有《辛亥革命》(3。5x7米)、《絲綢之路》(2。5x18米)、《黑奴恨》(1。9x20米)、《恒河聖浴》(1。8米x19米)和另外二幅各(2米x5米)絲路題材之:《萬里絲路萬里情》及《絲路雄風》。而最新完成的重點創(chuàng)作是《海上絲路之鄭和七下西洋》(1。9米×16米),為了此創(chuàng)作,郭迪康閱查了大量歷史資料,包括明代時期的船體結(jié)構,阿拉伯人的服裝及生活道具,對畫中過千個以上的人物表情、動作和身份都作了細緻生動的刻畫,將當年鄭和到達阿拉伯海岸的歷史場面再現(xiàn)于觀眾的眼前。
在全世界中外畫家中,能夠突破區(qū)域界限,把人類歷史上重大題材作如此巨構,活生生再表現(xiàn)出來之畫家,至今為止實屬翏翏可數(shù)也。
2015年郭迪康榮獲法國北歐大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23日獲得第四屆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