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這座充滿活力與創(chuàng)新的城市,外灘正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品產業(yè)集群。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入駐,藝術外灘的建設目標是打造一個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全球藝場”,引領中國特色藝術品產業(yè)的發(fā)展。
在2024年9月26日至11月24日期間,作為藝術外灘2024外灘國際藝術節(jié)的重要活動,上海外灘將迎來首屆“藝術外灘2024露臺藝術季”,力圖通過藝術與城市空間的結合,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圍,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作為上海的標志性區(qū)域,外灘匯聚了豐富的歷史與現代建筑元素,通過藝術裝置將外灘的獨特建筑風格與文化內涵進行有機結合,賦予每個露臺獨特的藝術氛圍,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與參與。
本屆“藝術外灘2024露臺藝術季”呈現的“外灘任意門”系列,將多個一線外灘江景標志性地標露臺,包括外灘一號、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外灘三號、上海萬達瑞華酒店、百空間,由北向南進行串聯,從萬國建筑群延伸至外灘新地標,以藝術化裝置及AR現實增強技術呈現建筑入口,由此展現建筑風格的多樣性與歷史韻味。
位于復星藝術中心和外灘一號的露臺上的“外灘任意門”是此次露臺藝術季獨特的藝術裝置,探討時間與空間的交匯,裝置打破了傳統(tǒng)藝術的界限,當參與者靠近“任意門”時,他們不僅邁入一個物理空間,也進入了一個融合藝術與科技的虛擬世界。這種交互方式使每位參與者都成為藝術的一部分,鼓勵人們在藝術與建筑之間穿梭,感受外灘的文化魅力與城市活力。
而在外灘三號、百空間和萬達瑞華酒店的露臺上,延續(xù)“門”的理念,通過AR技術以動畫還原不同年代的各種建筑門結構造型,帶領觀眾開啟一場穿越時空之旅,宛如城市區(qū)域的一張藝術名片。作品靈感來源均深植于外灘的歷史與文化,以外灘的壯麗天際線為背景,鮮綠、桃紅等跳脫色彩的使用,展現了上海的時尚與活力,以期成為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
正如英國藝術史學家、評論家克萊爾·畢曉普 (Claire Bishop) 的裝置藝術理論強調:“裝置藝術的核心在于創(chuàng)造一個互動空間,而藝術作品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觀賞模式,促使觀眾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周圍的世界。”BUND藝術裝置正是這一理論的具體體現,其獨特的設計與互動性,讓觀眾在與裝置互動的過程中體驗雙向的交流。得益于獨家燈光合作伙伴德國柏曼燈具(Paulmann)的參與,為整個“外灘任意門”藝術裝置增添獨特的光影效果,將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旨在打破現實與虛擬的界限,為觀眾打開一扇走入藝術世界的門?;蚩烧f,在此過程中“門”不僅是一個建筑概念,更是一個文化符號。
本屆“藝術外灘2024露臺藝術季”借助科技賦能裝置作品,觀眾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的相關應用程序,即可在真實環(huán)境中看到與藝術裝置相結合的虛擬元素,在虛擬現實(AR)與混合現實(MR)技術的加持下,置身現實與虛擬之間自由穿梭。在這里,“云”的形象也自門框內外反復出現。象征著自由與夢想的云彩,以其卡通化或巨大化的風格處理增添了藝術裝置的趣味性,也使其在視覺上更具沖擊力,讓每一個點開屏幕的觀眾均可感受到云霧與外灘的江邊景色相得益彰的畫面,將主題與景色融合起來,傳遞出審美感性與公共價值。
此外隨著本屆“藝術外灘2024露臺藝術季”的推進,外灘將吸引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與創(chuàng)作者的參與,推動藝術與城市生活的深度融合。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衍生項目,如藝術巴士、藝術打卡手冊、限定藝術周邊以及藝術咖啡等,鼓勵觀眾與藝術裝置互動。
而中國建設銀行作為“藝術外灘2024露臺藝術季”的唯一金融合作伙伴,將通過其“建設美好生活”的理念與藝術外灘項目的主旨緊密結合,將其對未來的美好愿景融入其中。在藝術外灘2024露臺藝術季活動期間,復星藝術中心露臺也將選取《繁花》主題設計相關內容,鼓勵觀眾通過合影等方式參與“龍年龍卡游上海”。在打卡手冊中,觀眾將看到建設銀行的相關內容,包括龍卡信用卡的介紹和“建行生活”的使用指南。
為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本屆藝術外灘2024露臺藝術季通過豐富的露臺消費活動提升了藝術氛圍和經濟活力。如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提供多項主題活動,指定時間起,在指定平臺消費可享受不同的消費優(yōu)惠:在奧萊商圈、南京路、外灘、靜安寺商圈、景點、樂園及書店消費均可享受滿減優(yōu)惠;在中免日上APP內消費提供滿額隨機減、指定活動日大額減;使用攜程、飛豬、京東和美團等APP也均可獲得滿減優(yōu)惠;除此之外,游景點、觀影看劇、運動場館預定同樣可享立減優(yōu)惠。復星藝術中心提供藝術季衍生品與咖啡,外灘三號不同樓層則提供特別贈品、限量糖藝和限定飲品。藍騎士畫廊和鸚鵡空間帶來當代藝術展覽,外灘一號正在籌備“藝術最外灘”沙龍季,百空間在露臺餐廳“弦月窗”推出配套菜單。一系列與藝術文化有關的露臺消費活動,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圍,也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參與藝術的機會,推動上海成為全球藝術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