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dāng)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宋瓷拍場搶眼跟風(fēng)難成大家

來源:理財周刊 作者:艾祥 2015-03-17

 
絕跡四十載的日本珍藏南宋官窯八方瓶

提要:近日,香港蘇富比在上海進行了春拍預(yù)展,其中最讓人關(guān)注的一件拍品,就是絕跡四十載的日本珍藏南宋官窯八方瓶。而在近期的拍賣市場上,雖然明清瓷器依然是高價的創(chuàng)造者,但是從歐美以及日本藏家的偏好來看,宋瓷無疑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品種之一。

凝青絮金拍場矚目

南宋官窯,成于杭州,乃為供御而制,享負(fù)盛名,可謂上品重器,寥若晨星。其簡潔端莊,證故時匠人神技巧思,盡諳美瓷韻致。出窯成品,溢散趙宋文士雅調(diào)。

宋時,始興研藏古彝之風(fēng),此瓶形襲古制,具先秦青銅之韻。此次露面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高21.9公分,預(yù)料成交價逾6000萬港元。瓶罩青釉,色偏粉藍。緩緩迭施釉層,甚或重覆窯燒,始達柔光婉約、凝脂溫潤。胎骨棱角,裹之厚釉,銳角斂藏,柔里蘊剛。遙想當(dāng)時燒成出窯以后,冷卻工夫掌握得宜,繼而潤其色,方得如此金絲開片,疏朗自然,彷佛瓊玉整塊琢成。

官窯粉青瑩潤、金絲雅致,為世所珍,且歷代仿學(xué)不絕,然礙于工藝繁復(fù),佳器難成,傳世官窯罕如麟角,即使兩岸故宮所藏也寥寥可數(shù)。趙宋官窯上品,見于拍賣者僅三。此官窯八方瓶與2012年以20786萬港元刷新宋瓷拍賣紀(jì)錄的北宋汝窯葵花洗來自同一日本私人收藏,現(xiàn)藏家于1975年7月于倫敦蘇富比從前任藏家John Henry Levy處購入,極為珍愛,乃其珍藏中保留至最后釋出的藏品,本次拍賣為其40年來首現(xiàn)市場,極為難得。

名家珍藏成為亮點

在今年3月紐約市場上,“藝海觀濤:坂本五郎珍藏中國藝術(shù)·陶瓷”專場,出現(xiàn)了兩件珍罕的宋代瓷器,分別為北宋·定窯白磁刻牡丹紋碗和南宋·龍泉窯青瓷雙耳瓶。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4月8日,從4000萬港元起拍的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碗在香港蘇富比拍至1.4684億港元,這件直徑22.2厘米的定窯碗成為繼2012年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2.0786億港元成交之后的第二件億元高古瓷,這件瓷器也是坂本五郎的舊藏。

1971年3月2日這件大碗被倫敦蘇富比以4.9萬英鎊拍出后,被收藏者秘藏了40余年,直到近期才公開亮相。2014年3月8日,蘇富比亞洲區(qū)副主席仇國仕攜此碗到北京巡展,坦言“跟蹤此碗已經(jīng)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終于可以公開拍賣,類似器僅公立博物館藏有一件鑲銀扣者”,而相同尺寸、器型、紋飾的定窯碗拍場僅見此件。

20世紀(jì)早中期,日本收藏者大量收購中國高古瓷及其他藝術(shù)品,如今拍場上屢創(chuàng)高價的高古瓷,不少出自他們之手。上述兩件瓷器均由日本人收藏,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于上世紀(jì)30?70年代入艾弗瑞·克拉克夫婦之手,70年代后歸日本東京龍泉堂收藏,后為日本私人藏家秘藏,直到2012年售出;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碗1971年后被日本坂本五郎收藏,后來拍賣中再次被日本收藏家拍回日本。

在2014年5月15日舉行的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宋代的定窯黑釉盌,估價4000至6000英鎊,成交價達到了19.45萬英鎊。這只是今年藝術(shù)品市場上宋代瓷器受到追捧的一個縮影,自從倫敦古董商喬瑟普-埃斯肯納奇(Giuseppe Eskenazi)以222.5萬美元買下一件宋代的定窯碗之后,宋代瓷器就擺脫了長時間的低迷行情,而這背后則顯示出目前藝術(shù)品市場上文化的缺失。

市場“大鱷”看好宋瓷

盡管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最近幾年開始狂漲,處處充滿泡沫的擔(dān)憂,但埃斯肯納茨買東西有自己的見解,該下手的時候絕不手軟,他說:“我買東西會遵循自己的日程表和節(jié)奏,不會受到當(dāng)下市場走向的影響,我是一個古董經(jīng)銷商,把有承諾的古董賣給客戶,這就是我們所做的。” 早在2003年11月,埃斯肯納茨首次舉辦中國宋瓷的系列展。兩年后,埃斯肯納茨受去世不久的著名鑒賞家Hans Popper的繼承人的委托,在畫廊舉辦宋代藝術(shù)品展覽并銷售。2007年3月,埃斯肯納茨在紐約第三次舉行宋瓷展。

除了埃斯肯納奇之外,在歐美的古董商中,宋代瓷器的擁躉不乏眾多大腕,像紐約資深古董商藍理捷(J. J. Lally)在2014年3月15日至24日,在紐約亞洲周起推出美國知名藏家Ronald W. Longsdorf宋瓷收藏特展。Ronald W. Longsdorf自30多年前開始收藏中國陶瓷,收藏集中在中國陶瓷藝術(shù)的巔峰——宋瓷。其足跡遍及歐洲和遠(yuǎn)東,收藏來自美國及世界各地的古董商、收藏家和拍賣公司,宋代名窯亦包含其中。

拍場屢有天價誕生

宋代是一個充滿自信和創(chuàng)造力的黃金時,一位著名的美國學(xué)者曾經(jīng)說過,由于宋朝藝術(shù)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現(xiàn)代品位,宋代瓷器、繪畫、書法和絲織品無一不傳遞出有節(jié)制而不失駕馭能力,微妙而不失洗練的韻味。

在拍賣市場上,綜觀宋代瓷器的拍賣,雖然火爆程度不如青花、彩瓷那樣引人注目,但是每有精品出現(xiàn),總是能夠引起市場的關(guān)注。在2012年的香港蘇富比的拍賣市場上,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的專場拍賣,激烈競逐后拍品以2.0786億港元成交,創(chuàng)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賣紀(jì)錄。此前的紀(jì)錄是由一件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保持,其在200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逸翠凝芳——日本藏宋瓷及古畫”專場上,以6753萬港元成交。相較明清瓷器而言,宋瓷存世量稀少,更顯珍貴,因而只要有精品釋出,往往會有不錯的回報,像一件北宋時期的刻花褐彩梅瓶,2000年6月7日在倫敦蘇富比春拍中以50.5萬英鎊拍出,創(chuàng)造了當(dāng)時磁州窯瓷器的最高成交價。至2004年11月1日香港佳士得“龍鳳傳珍”專場再拍時,拍出了1350.375萬港元,至今仍保持著磁州窯瓷器的拍賣最高紀(jì)錄。

跟風(fēng)投資難成大家

針對此輪宋代瓷器的火爆,市場給出了明顯兩個不同的觀點,一種認(rèn)為這是藝術(shù)品市場大鱷的“做局”,也有的認(rèn)為是價值的回歸,但無論是哪種原因,我們不容回避的問題是,為什么我們的市場總是被牽著鼻子走。

從目前國內(nèi)藝術(shù)品市場的走勢來看,往往是某一拍品在國際市場獲得追捧后,國內(nèi)公司才跟風(fēng)而至,缺乏市場的主動性和判斷力。特別是從瓷器的拍賣市場來看,前兩年到海外投資的中國新貴們往往追捧的紋飾復(fù)雜的清代彩瓷,與此相反的是,海外的收藏巨頭,如“玫茵堂”等則紛紛在拋出這類品種。而近期宋代瓷器的火爆,則大大超出了許多藏家的預(yù)料,特別是有了眾多收藏大鱷的加盟,更使得不少藏家準(zhǔn)備進入收藏宋瓷的“大軍”。

其實,無論是宋代瓷器,還是明清官窯,其代表了當(dāng)時人們對于美的追求。我們應(yīng)該追求的是符合自己偏好的審美價值,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浮華。隨著市場越來越理性,這兩年國內(nèi)藝術(shù)品市場上,有的品種像坐過山車般大幅下跌,但也有真正一些藝術(shù)價值含量高的、傳承有序的、確真無疑的精品,其價格一直在攀升。不盲從、不跟風(fēng),從自己的審美出發(fā)去選擇藝術(shù)品,這無疑是目前我們目前的藏家與海外大家之間最大的差距。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