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亞洲宗教藝術再放光芒:國內(nèi)春拍的佛像板塊

來源:藝術新聞中文版 作者:梁曉新、蘭杰 2014-06-12

沉寂已久的佛像版塊,在新面孔與新資金的不斷涌進下,逐漸開始形成一輪新的市場熱潮。文化價值和市場回報外,信仰也是這個板塊的驅動之一

國內(nèi)春拍的佛像板塊

2014年春拍,佛造像拍賣再度成為市場熱點——北京保利(北京保利2014春拍27.8億收槌)夜場“明永樂御用監(jiān)造銅鎏金無量壽佛”拍出736萬元人民幣,“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日場的成交率也接近80%,場內(nèi)“元-明初藥師佛”和“明永樂銅鎏金無量壽佛”均拍出了667萬元人民幣高價。再回顧中國嘉德(中國嘉德2014春拍22.2億元落槌)的“般若妙景——金銅佛造像精品”專場,本場成交比率91.51%,總成交價6382.27萬元人民幣。北京匡時(北京匡時2014春拍17.5億元圓滿收槌)的“作意——佛像專場”拍品總數(shù)100件,成交比率50%,總成交價1984.1萬元人民幣。

明永樂 御用監(jiān)造銅鎏金無量壽佛,成交價736萬元人民幣(北京保利)

元 銅鎏金藥師佛坐像,成交價667萬元人民幣(北京保利)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佛像部負責人馬良舉分析,今春佛像市場整體勢頭很好。在低迷的古董市場中,逆勢上漲。佛像板塊尚屬于年輕市場,最初形成在上世紀90年代,真正開始介入二級市場也不到10年。馬良舉回憶,2007、2008年,在蘇富比專場的拉動下,佛像市場曾出現(xiàn)過第一輪增長。但是由于金融危機以及基礎不夠扎實,后來市場出現(xiàn)了停頓。然而此波市場回暖大概從前年有了苗頭。馬良舉認為,這一輪熱潮主要源于文化的重視,佛教的普及,從而提高了藏家對佛造像的認知度。這樣穩(wěn)定的基礎背景將會讓市場持續(xù)向上。

地藏菩薩 內(nèi)地宮廷 清代乾隆,成交價655.5萬元人民幣(北京翰海)

佛像板塊屬于國際市場。從時間和地域分類分析,歐美藏家會更喜歡印度、尼泊爾、丹薩替等風格的早期造像。相反,內(nèi)地市場偏愛明清“京造”的宮廷佛像,這類佛像往往工藝精良,因此受到市場追捧。在北京翰海的金銅佛像專場,“八風不動-金銅造像”“煙緲集珍-明清銅爐”專場中,最高成交價拍品“地藏菩薩 內(nèi)地宮廷 清代乾隆”就是被一位內(nèi)地知名企業(yè)家購得。這座佛像由黃銅鑄造,胎體厚重,造型工整,色調(diào)典雅,以人工技法制造出古代器物的色調(diào)韻味,是乾隆時期宮廷造像獨有的藝術風格。造像200萬元起拍,經(jīng)過場內(nèi)多位買家十數(shù)輪激烈的競投,最終以655.5萬元成交。

蓮花生西藏十五世紀,成交價86.25萬元人民幣(北京翰海)

明代 阿彌陀佛,成交價264.5萬元人民幣(北京翰海)

拍賣結束后,北京翰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佛像法器部負責人一西平措接受《藝術新聞/中文版》采訪時分析,佛像板塊藏家類型與其他板塊略有不同。除了對藝術文化價值以及經(jīng)濟回報的考慮,其中還包括信仰的因素。據(jù)一西平措透露,佛像板塊屬于全球性市場,尤其以歐洲為重要集散地。此次春拍部分拍品來自海外回流,秋拍還將推出比利時藏家專場。

亞洲宗教藝術的海外市場

中國國內(nèi)的佛教藝術品拍賣與收藏熱潮,是在5年前才開始展露端倪,并在最近這兩年內(nèi)形成了一個大趨勢,這個沉寂已久的版塊,在新面孔與新資金的不斷涌進下,逐漸開始形成一輪新的市場熱潮。而歐美國家對佛教藝術的挖掘研究、展覽出版、鑒賞收藏及拍賣交易,陸續(xù)超過了一個世紀,早已形成了一個成熟完善的佛教美學與藝術體系和價值觀。

喜馬拉雅藝術大約從3年前開始,在強勢的明清宮廷藝術品進入市場調(diào)整期后,即緩步上揚,進入了上升通道,不但國內(nèi)組織了一系列的專場拍賣和高端展覽,甚至從德國、瑞士、法國等一些二級拍賣會中也陸續(xù)傳來令人振奮的成交記錄。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及邦瀚斯拍賣公司,在3月舉行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中推出了4個喜馬拉雅藝術專場,共錄得超過3600萬美元/2.2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

2014紐約亞洲藝術周拍賣成交TOP5

明永樂 銅鎏金藥師佛坐像

《大明永樂年施》刻款 高:27.7厘米

成交:554.1萬美元/人民幣3452萬元

TOP1. 中國 明永樂 銅鎏金藥師佛坐像

明永樂 銅鎏金自在觀音坐像

《大明永樂年施》刻款 高:22.3厘米

成交:262.9萬美金/人民幣1637萬元

TOP2. 中國 明永樂 銅鎏金自在觀音坐像

尼泊爾 鑄青銅觀音站像

公元十三/十四世紀 高:88.9厘米

成交:204.5萬美金/人民幣1274萬元

TOP3. 尼泊爾 鑄青銅觀音站像

大理國 銅鎏金阿彌駝佛純坐像

公元十一/十二世紀 高:28.6厘米

成交:156.5萬美金/人民幣974萬元

TOP4. 中國 大理國 銅鎏金阿彌駝佛純坐像

西藏 鑄青銅不空成就佛坐像

公元十三世紀前后 高:37.8厘米

成交:108.5萬美金/人民幣675萬元

TOP5. 西藏 鑄青銅不空成就佛坐像

紐約佳士得“壯麗恢弘-亞洲宗教藝術杰作”收獲了單場1898萬美金/1.18億元人民幣驕人紀錄,33件經(jīng)過仔細甄選的藝術品,勾勒出了亞洲地區(qū)幾大宗教藝術流派的面貌,包括印度佛教、印度教、中國佛教、道教、日本神道教、高麗佛教等,從公元二世紀的鍵陀羅穿越到日本當代的杉本博司。紐約亞洲藝術周主席康諾弗表示,“這周里,她見到了很多久違的美國買家;而來自日本買家的參與也明顯回升,拍場內(nèi)日本人大約占到了10-15%。所以經(jīng)典的鍵陀羅造像、優(yōu)雅的南印度克里希那舞蹈銅像、日本鐮倉時代的鑄銅阿彌陀佛坐像,都獲得了買家們熱情的追捧,而一直以明清宮廷造像為主要購藏對象的中國藏家與行家們,這一次也將眼光投向了西藏早期的唐卡與造像,甚至臺灣收藏大家曹興誠先生也一舉高調(diào)買下了邦瀚斯的鍵陀羅石雕菩薩像。”

西藏 密集金剛曼陀羅唐卡

公元1520-1533年

紐約邦瀚斯拍賣 北京行家購得

成交:92.9萬美金/人民幣578萬元

鍵陀羅地區(qū) 片巖雕菩薩站像

公元三/四世紀

紐約邦瀚斯拍賣 著名臺灣收藏家購得

成交:38.9萬美金/人民幣242萬元

事實上,佛教經(jīng)過了長達2500余年的傳播與發(fā)展,在整個亞洲地區(qū)已經(jīng)深深融入了各地各種族人民的文化信仰當中,并創(chuàng)生出各種風格流派的藝術作品。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世阿育王(約前304年-前232年)開始將佛教尊奉為國教,并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于華氏城舉行了著名的佛教史上的第三次大結集,并在驅除外道、整理經(jīng)典、修造寺廟的同時,阿育王開始源源不斷地向邊陲地區(qū)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nèi)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遍及斯里蘭卡、緬甸,甚至阿富汗、敘利亞、埃及等地都有他們辛勤的足跡。這是佛教的黃金時代,它走出了印度,邁向世界,南傳遍及南亞諸國,北傳則分別翻越了喜馬拉雅山脈和蔥嶺,來到了西藏與中國,隨后又從中國傳往日本與韓國。從廣義上看,這2500年佛教的傳播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浩瀚的亞洲文化與藝術的融合發(fā)展史,佛教善于吸收、融合本土固有的傳統(tǒng)習俗、文化思想與藝術形式的特點,在佛教藝術創(chuàng)作上更是顯露無遺。從鍵陀羅佛教雕刻藝術,到大量吸收印度教藝術形式的印度波羅王朝密教雕刻藝術,再看尼泊爾造像,與西藏密宗造像,還有中國明代宮廷造像等等,佛教無疑將亞洲大陸上各國的民族、文化、思想、歷史串聯(lián)了起來。

當然,創(chuàng)作佛教藝術的初衷本意是為了幫助佛教教義教理的學習、傳播、崇拜,以及為秘法觀想修持服務,而并非僅僅是為美或陳設裝飾所設計的,所以佛教藝術深層的內(nèi)涵,它的多元性、多樣性,只能通過學術研究考證的帶領才能完全被認識和了解,并需要站在一個亞洲文化藝術歷史的視野高度,才能看到整個佛教藝術市場未來的景象。

【編輯:田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