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靜心居”藏近現(xiàn)代書畫作品專場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4-05-20

lot1249 陸儼少(1909-1993) 四時山水

紙本鏡心 1962年作 70.5×48 cm×4

展 覽:

1.“印象中國·2009中國誠信畫廊精品巡回展”,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浙江文化廳主辦,2009年10月23—30日。

2.“陸儼少藝術暨晚輩藝術展”(慶祝浙江畫院建院25周年),浙江畫院主辦,浙江美術館,

2009年12月22日—2010年1月8日。

出 版:

1.《印象中國》(2009中國誠信畫廊精品巡回展)P168,恒廬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

2.《陸儼少畫集》續(xù)編P20-27,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0年。

匡時2014春拍(北京匡時2014春季拍賣會預展巡至上海)“靜心居藏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緣起于美術機構(gòu)藏品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賴于對匡時品牌的支持與信賴,托藏品全權于匡時公司。這一著意營構(gòu)的專場源于前數(shù)年在拍市上的精心臻選的二十一件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陸儼少扛鼎之作,無不流傳有緒,查靠可揖。

陸儼少先生的筆下功夫,曠世罕見,其游歷山水,從不苦做速寫記錄。他曾說過外出游歷,只用眼睛看,要的山川神氣,并記在胸。他作畫無論多大尺幅,也從不起草稿,提筆就來,如唐代吳道子對玄宗所言,臣無粉筆,但積墨于心也!其作畫用一支筆,從頭至尾,中間不換筆,他的技法“近乎道矣”,全靠對毛筆天人合一式的神化般使用。在本系列作品中,陸老將其在中國畫技法上的四點貢獻,即勾云,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特殊技法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使畫面風格獨特,意境深遠。

lot1246 齊白石(1863-1957) 蛙趣

紙本鏡心 101×33 cm

備 注:榮寶齋舊藏。

齊白石是畫蛙的高手,他畫的青蛙寥寥幾筆卻形神俱佳,活靈活現(xiàn),充滿著濃濃的童趣。蝌蚪和青蛙是其它畫家很少作畫的題材,可在白石老人的筆下卻顯得那么生動、傳神,足見他功底的深厚和他個人內(nèi)涵之豐富?!锻苋D》以水墨畫出了青蛙光滑肌膚的質(zhì)感,寥寥幾筆傳達了動和靜之間的辨證關系,畫面簡潔疏朗,幾處留白顯得十分空靈、寧靜,白石老人的手藝可謂空絕千古。

lot1237 齊白石(1863-1957) 三壽圖

紙本立軸 101×34 cm

備 注: 志賀義雄舊藏并題木盒。志賀義雄,本著名政治家、共產(chǎn)主義運動活動家、日本眾義院議員、日本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長。

1955年8月31日,日本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志賀義雄等人因公首次來華。在華期間,素喜書畫藝術的志賀義雄在他人陪同下去了聞名中外的琉璃廠榮寶齋,并將齊白石所作《三壽圖》購歸日本。在珍藏了近一甲子后,《三壽圖》首次回到國內(nèi)。壽桃題材是齊白石“紅花墨葉”、蝦蟹圖之外最為人習見的,但從世傳的齊白石相關作品看,幾乎找不出在構(gòu)圖、意象、技法等方面極為雷同的兩件,尤為難得。

盡管是人們習見的題材,此幅《三壽圖》仍能給人一種陌生感和新鮮感,庶幾可視為同類作品中的典范:它巧妙地綜合竹籃壽桃與在枝壽桃兩種意象經(jīng)營之法,將三顆壽桃安排如畫中布局,并以生活的、似在風中舞動的桃葉將兩處意象連接起來,想落天外而渾然天成。此種意象經(jīng)營的匠心獨運,以及對所作作品風格的陌生化、差異化和惟一化的刻意追求,大概也是齊白石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藝術哲學原則在自己身上的實踐和體現(xiàn)。

lot1238 齊白石(1863-1957) 牽?;?/p>

紙本立軸 104×34 cm

自從于梅蘭芳家見其手種碩大之牽牛后,牽?;闯蔀榘资先斯P下經(jīng)常的審美對象。 而此審美對象與白石的紅花墨葉畫法一結(jié)合,便生出無限審美情趣。整幅作品在清新中又透露著酣暢淋漓的墨氣。齊白石以洋紅畫花,淡墨濃墨揮灑出葉苔,干墨枯墨畫藤蔓,寥寥數(shù)筆,牽?;ǖ纳鷦有螒B(tài)便躍然紙上。在熱鬧的花架下,一只蚱蜢正享受著它獨有的安寧。這只寫意為之的昆蟲,雖是寥寥數(shù)筆,卻是形神畢現(xiàn),背部的一處紅色與牽牛花的洋紅暗自形成呼應之勢,饒有意趣。一枚閑章“雕蟲小技家聲”落于畫面左下方,觀者或許能體味到作者的自謙。

lot1243 張大千(1899-1983) 仿董源松泉圖

紙本鏡心 1946年作  121×48 cm

張大千的傳統(tǒng)功力,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傅申先生曾評價道“大千中年以前在傳統(tǒng)山水畫上所作‘上昆侖尋河源’的努力,使他尋到了‘千古正宗’的董源。之后,大千不以停留在董源身上為滿足,他更朝前邁進,他終于為后代開創(chuàng)出另一個新的河源。” 此幅于1946年作的《仿董源松泉圖》,上面署有張大千兩次題款,可見大千先生對此作頗為滿意。此幅摹寫董源松泉圖,深得董源筆意,又在董源沉穩(wěn)、含蓄的筆法之外增添了一絲大千獨有的瀟灑韻致,可見大千已融古法為我所用,自成面貌。整體畫面構(gòu)圖飽滿,結(jié)構(gòu)規(guī)整嚴謹,疏密有致,虛實相生,一派世外桃源之景,令人心曠神怡。

lot1245 張大千(1899-1983) 潑彩云山

紙本鏡心 98×51 cm

此幅《潑彩云山》縱向構(gòu)圖,氣勢雄偉;山體自上而下,明暗錯落;山間云霧繚繞,幾間房屋若隱若現(xiàn),好似瓊樓玉宇,令人神往;山腳處,松樹正伸展枝干,歡迎來客;紅葉樹后,一座精致小橋通向山中,讓人不由得無限遐想;山頂處數(shù)座遠峰,與天相接,不遠萬里。“爰居士破墨,所謂不襲前賢一筆也”,如此題款,足可見其對自己獨創(chuàng)畫法的無比自豪,也可見其對此幅《潑彩云山》的自我滿意程度。

lot1240  徐悲鴻(1895-1953) 日行千里

紙本鏡心 1944年作 99.5×61 cm

備 注:

1.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哈倫·克里夫蘭舊藏。

2.賴斯題信箋。

徐悲鴻的《日行千里》作于1944年,正是現(xiàn)實主義繪畫大師徐悲鴻藝術最成熟的時候,也是其筆下意象最富寓意的時候。畫以其最經(jīng)典的構(gòu)圖即對角線式繪一匹在黃土地上疾馳的駿馬,馬首回顧,頸鬃和尾鬃在風中飄揚。整匹馬濃墨淡墨干墨濕墨交互使用,尤以頸鬃和尾鬃最為傳神;又皴擦涂染相輔相成,極為妥切生動;淡墨與赭石則施用于布地,亦是徐悲鴻當時最經(jīng)典的筆墨,簡省經(jīng)濟而意境全出。此幅為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哈倫·克里夫蘭舊藏,還可作為哈蘭與其至交、副國務卿愛德華?賴斯之間友情的見證。

lot1241 徐悲鴻(1895-1953) 劉海戲蟾

紙本立軸 1946年作 88×51 cm

備 注:吳崇仁舊藏。吳崇仁,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酷嗜書畫藝術,與齊白石、陳半丁、徐悲鴻、吳湖帆、張大千、唐云等書畫名家交往甚密。

悲鴻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他的畫“植物不如動物,動物不如人物。”這可以說是中肯只憑,也可以看出他對人物畫的偏愛。此幅作品創(chuàng)作于1946年,畫家在思想和藝術風格上都達到高度成熟,形成了明確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風格,在中國現(xiàn)代繪畫史上獨樹一幟。“劉海戲金蟾”為徐氏作品中的罕見之作,人物造型嚴謹,靈活流暢的線條、,明快和諧的賦色,以及含蓄深邃的意境,為融中西技法于一爐作品的典范。此幅《劉海戲金蟾》由吳崇仁先生后人舊藏,崇仁、栢齡伉儷與京劇四大須生之首馬連良先生乃世交,亦與當時滬上書畫名家來往甚密。這一流傳有序的徐氏人物畫精品此番亮相,將會為拍場競拍之熱點。

預展信息

時間:2014年5月31日-6月2日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建國門內(nèi)大街9號)

拍賣信息

時間: 2014年06月03日-05日

地點: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建國門內(nèi)大街9號)

【編輯:田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