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保利欲制造新熱點 推出抽象藝術夜場專題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陳羽 曹原 2014-09-23

盡管內(nèi)地秋拍的征集工作還未結束,但市場對秋拍熱點的預測早已開始。

從10月首先將拉開秋拍序幕的香港蘇富比[微博]來看,抽象藝術仍然是其著力助推的板塊。而秋拍征集還在進行中的內(nèi)地,不少拍賣行也將力推抽象藝術。記者從北京保利更是了解到,抽象藝術在今秋將首次作為夜場專題的形式呈現(xiàn)。

一、二級市場共同助推

其實回看一級市場所發(fā)出的訊號,不難發(fā)現(xiàn),抽象藝術早已在各個角落開始發(fā)芽。Boers-Li(博而勵畫廊)早在兩年前開始逐漸轉型,挖掘了一批早期實驗性很強的藝術家作品,推出的藝術家包括王衛(wèi)、馬克魯?shù)?;一直著重推動和?jīng)營抽象藝術的偏鋒新藝術空間,“抽象藝術”已經(jīng)成為其年度展覽項目,在上半年做了“抽象藝術第七回展”;以繪畫性見長的仇曉飛,上半年在佩斯北京的個展也呈現(xiàn)了其向抽象風格的轉變。

在二級市場,秋拍即將舉槌的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中,出現(xiàn)兩個明顯的變化:一是年輕藝術家占比增多,二是加入了更多的抽象系列繪畫。除了香港蘇富比近年來一直在推動的上海抽象藝術,如余友涵等,今秋還可見進入夜場的年輕藝術家賈藹力的抽象作品《瘋景1號》。

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介紹:“抽象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一個趨勢,有很多藝術家都在創(chuàng)作抽象風格的作品,所以我們這次不管是年輕藝術家,還是夜場中,都有抽象作品。”

保利欲制造市場新熱點

正是看到這種潛在的流行趨勢,北京保利決定在今秋嘗試推出抽象藝術的夜場專題。北京保利現(xiàn)當代藝術部總經(jīng)理賈偉稱:“我們一直都有做抽象藏品,只是沒有把它作成一個專題,今年整合了一下內(nèi)部資源,決定在秋拍作為一個主題重新組合起來。”

但賈偉也坦言:“很多拍賣行都在競爭,藏家也是流動的,這個時候保利需要做的是既能保持我們之前的成績,讓別人無法超越,不單單是在作品的價格、數(shù)量方面,還有體驗、展示、服務也會進行提升。另外還需要去嘗試引領市場,帶動一個小的潮流或者未來的某種可能性。”

希望能引領市場的保利,在尋找一種標桿或建立一種標準。在保利的征集名單上,可以看到一個涵蓋抽象藝術老、中、青三代的完整名單。其中包括趙無極、朱德群、王懷慶、尚揚等市場已經(jīng)比較穩(wěn)定的老藝術家,丁乙、譚平、陳文驥、孟祿丁、顏磊等中堅力量,以及王光樂、遲群等年輕藝術家。

另外,賈偉透露,此次秋拍中有一些作品是過去通過保利夜場拍出去的,現(xiàn)在再和藏家協(xié)商拿回來,“抽象作品的征集不是很容易,我們希望第一次呈現(xiàn)一個好的面貌,同時價格不能太高。合適的價格、好的作品質(zhì)量、比較整齊的名單,是我們這次專題的策略。”

藏家收藏趣味發(fā)生變化

中國內(nèi)地市場對抽象、甚至表現(xiàn)主義等藝術形式的接受度并不高,這也是在長久以來被寫實引領的收藏市場中,抽象藝術總是兩極分化的原因。一、二級市場近年來對抽象藝術的重視,以及北京保利決定在今年秋拍率先推出抽象藝術的夜場專題,既基于如今的拍賣市場太需要新鮮的亮點,更大程度上也取決于這些年收藏市場中藏家群體的變化。

“市場太需要新的氣象了,保利不斷地在求新。”賈偉告訴記者,“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收藏家開始越來越關注當代藝術,而且他們的接受變得更加多元,不再要求某個門類或者某種單一的形式,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也更加多元,這種多元讓我們感到拍賣行可以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對收藏群體質(zhì)素頗有要求的抽象藝術,一開始僅局限在專業(yè)人群中傳播,包括學術機構或有長久收藏體驗的收藏家。而在這些年,文獻展、雙年展、博覽會讓藏家們的知識在不斷更新,變得更為開放和包容。另一方面,不斷進場的新買家群體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國際經(jīng)驗和更加自我的收藏趣味,他們的收藏趣味和結構與老一輩藏家截然不同。

林家如告訴記者:“其實國內(nèi)抽象藝術市場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這幾年由于整個收藏族群的年輕化,很多的收藏家對抽象藝術有感覺,也帶動了國內(nèi)的抽象藝術市場。”

“過去王光樂的作品一張三、五萬,很多人不能理解,現(xiàn)在一張作品四、五十萬,尺幅大的過百萬,買家需求不斷。收藏家眼光已經(jīng)不一樣。”賈偉坦言,“我甚至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80后新藏家,在油畫區(qū)轉了一圈以后什么也沒買,他們說,都是寫實,沒興趣。”

在兩極分化本就明顯的抽象藝術市場,這一輪的市場推動過后,是會帶動整個抽象藝術市場,還是僅為個別抽象藝術家錦上添花?

賈偉認為,這次拍賣會讓之前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藝術家被關注,讓收藏家認識一些新藝術家。

其實,除了二級市場的助推,國內(nèi)的抽象藝術還需要一級市場更長久的培養(yǎng)和沉淀,也需要藝術家更長時間的堅持和自律,更需要美術館、策展人和批評家用他們的平臺去不斷地提供養(yǎng)料,讓大眾的知識不斷更新,能理解和接受抽象藝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