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癡狂于才華之人,無論男女不礙美丑,因為那是值得我為他們驕傲的理由,也是吸引我自愧不如的重要條件。他沒有所謂的“名氣”,但他有讓我仰望高度。對于藝術造詣上的向往讓我始終留戀于他所造幻的世界。
35歲的他站于“而立”與“不惑”之間,在他看來他的藝術事業(yè)才剛剛起步,對于自己在藝術生涯中的空空他并不滿意。用他的話說:“再不拼一把,就沒機會了”。郭子龍的性格里很多時候是倔強和好強在作祟。小時候,他的父母都在鐵道部下屬的工程局工作,屬于全國流動單位,他也是父母流動到山西時出生的。祖父母為了給他一個安穩(wěn)的生活和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在他十個月大的時候,他與父母分離被祖父母接到北京生活。他從小就有些自卑,那時借讀在團結湖一小,學校里的小朋友都是北京人。操著一口外地口音的他有些受排擠,他暗暗的覺得只要成績好就不會被人看不起,在班里總是名列前茅,漸漸的他開始不太愛說話總是躲在角落里,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孤獨、排斥、幻化成了他童年的影子,他開始慢慢封閉自己的心,也很少同小朋友交流。所以長大后的他深知異鄉(xiāng)人的孤軍奮戰(zhàn),首先要解決糊口問題,然后有足夠的能力站穩(wěn)腳跟兒,才能有力氣談夢想。
02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yè)后,他便進入了北京藝術設計學院成為了雕塑系里年輕隊伍中的一名老師。他所教授的金工課程課業(yè)不是很繁忙,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可以自己掌握的。一次翻制模型時,光玻璃鋼翻制就花去了600已經(jīng)是友情價兒了,那時他的一個月工資也只有900百塊。學校的工資不太高,進入院校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在于時間相對自由,空閑的時間他就到其他學校代課,接活。他想學校的工資用于生活開銷,接活掙來的錢用來維持創(chuàng)作所需材料費等。畢竟作品材料的價格不菲,為了壓縮成本他常常自己買來材料自己焊接。掙錢活計的艱辛讓他感受頗深,三伏天兒的高溫,蚊蟲的叮咬,三九天兒泥已經(jīng)上凍,常常干著干著手就已經(jīng)凍僵了。強忍著身體上的累不說,很多時候還會受到甲方的奚落。
忙于工作和接活之間,讓他有點無暇顧及創(chuàng)作上的思考。他便隨身帶個小本兒靈感來了馬上記下,以便用于為今后的創(chuàng)作積攢資料。對于接活的人來說生活是沒有點兒的,每每回家已是夜深,而他在藝術上的思考也只能在寂靜的夜中進行。接活經(jīng)常需要與甲方溝通,畢竟人家是雇主。所有需求都要盡量滿足。往往在工程開始時甲方會提前打來70%的工程款,30%的尾款大部分都收不回來,所有預算必須精準否則不但掙不到錢反而會賠錢。做雕塑時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危險的機器,角磨機、切割機、電焊、腳手架,各種險情都要提前預想到,稍有不慎就會損失慘重。
一年冬天在鬧市區(qū)的大型商場中,安裝一個十米有余的大型雕塑。施工工人所用電焊失火,盡管火勢在第一時間撲滅,但滅火器引起的濃煙觸碰煙感,使得商場的噴淋系統(tǒng)不斷泄水。為了降低損失郭子龍用消防水帶堵在泄水口,將水流引出大廈。如果彌漫的煙霧不消失,那么噴淋還會繼續(xù)噴水,那時整個大廈將會泡在大水中,他把大廈的門窗全部開啟,讓煙霧漸漸彌散。在零下十幾度北京的冬天里,刺骨的寒風直穿人心,那天他堵了一夜的水,全身濕透。這次事故的出現(xiàn)至今郭子龍想起來還很后怕,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覺得賺錢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能只為了賺錢。他開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價值?有時人是自我的,為了夢想我們可以犧牲和拋棄,那些我們視為“糞土”的東西,但能讓我們逐漸強大的恰恰是“糞土”帶給我們的養(yǎng)料。若能有所為,郭子龍愿意努力奔跑在藝術夢想的道路上,不在躊躇著徘徊。人生就是這樣無常,有失必有得,后來很多人找他聯(lián)系雕塑的活兒,他開始拒絕了。他想要安穩(wěn)的創(chuàng)作,那才是他想要的人生。每個人的青春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來于一世,或許走時留不下一絲痕跡。
打拼了這么多年,他的境遇漸漸好轉(zhuǎn)。飄蕩的心也終于找到了可以,小憩的出口。對藝術的執(zhí)著讓他覓到了自己路途將要邁向的終點。與那些天生剛出校門就成為職業(yè)藝術家的人相比,他的豐富閱歷,無疑成了他自己獨有的人生財富。在生活的歷練中,他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他似乎一眼能望穿每個人的心。我們生下來就戴著一副皮囊,看上去真實的虛假一直掩護著我們封存的內(nèi)心。身體中的各個器官舞動著它們最曼妙的身姿,去諂媚才得以虜獲我們的欲望。在刺眼的陽光下我們嫵媚動人,殊不知當夜色降臨的那一刻,我們就像等待月圓之時嚎叫的狼人凄慘而丑陋,于是便有了他對于《人心的闡述》這組作品的詮釋。金屬工藝的種類很多,鍛造、鑄造、焊接等,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十幾種甚至更多的專業(yè)技能。郭子龍是個對自己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極高且追求完美的人,對于他的不銹鋼作品他一直堅持用鍛造工藝,每件作品都要親力親為沉浸在敲敲打打的響聲中,他可以忘乎所以。郭子龍是個傳統(tǒng)的中國男人,他也不例外的喜歡傳統(tǒng)中國文化給他帶來的啟發(fā)?!杜杈跋盗小纷髌返某霈F(xiàn)也是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向往。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自古松就是中國文人贊許有加的自然一物,“松”也是一種堅貞高潔的人生態(tài)度,對己如此對他如是。
郭子龍作品《痕跡之水母》鋼鐵焊接 2002
郭子龍作品 《盆景系列》不銹鋼鍛造 2010-2011
【編輯 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