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巖一向是以“前衛(wèi)攝影藝術家”的身份被我們熟知,他的攝影作品具有鮮明的自我特點,像他的《權力空間》、《信仰空間》、《生命空間》系列作品,都是從中國鄉(xiāng)村的語境中來提出社會問題。幾年前他因拍攝《權力空間》系列作品來到了許村,誰也沒想到,多少年后這個深藏在太行山脈的小村莊,會因當代藝術、因渠巖而聞名。
這些年中國新農村建設成為傳統文化的“埋骨地”,越來越多的文人、藝術家希望用“鄉(xiāng)村實驗”的方式尋找一種精神寄托。“許村實驗”是藝術家渠巖主持的當代藝術鄉(xiāng)村實驗項目,筆者在向他拋出了九個問題之后,發(fā)現“許村實驗”不但是渠巖自身鄉(xiāng)村情感的皈依,它也正實實在在的為許村的村民建造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家鄉(xiāng)。
太行山下的“新”許村
一、緣起:為什么要做“許村實驗”?
我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進入許村了,早期做了一些調查研究,希望能夠深入推進當地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
中國不可能把所有農村都改造成“華西村”,“華西村”可能是中國新農村新生活的一種模式,但它不是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方式,于是我拿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給中國新農村的誤區(qū)、偏差指明一條真正切實可行的道路。
農村不像城市,因為它的生產方式和城市是不一樣的,因為農村離不開土地。在對待新農村的時候,一些政府和開發(fā)商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拆掉古建筑蓋新房子,這種方式并不能保持我們的民族傳統、我們的文脈和我們的家園。對于一些依靠土地耕作的村莊,那種商品房新村是不適合農民的,農村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根,粗暴的改造會把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給摧毀了,像北京、上海、香港、東京這些大城市已經被西方同質化、美國化了,但西方“摧毀”中國鄉(xiāng)村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傳統文化可能還要抵抗,還要交融。
二、為什么是“許村”?
我是山西大學畢業(yè)的,對山西還是比較了解的。山西省保留著中國元宋以前80%的地上文物,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對西方的抵抗有時候也是比較強烈的,有時候也能妥協變成另外一種新的文化形態(tài)。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山西太行山拍攝我的《權力空間》系列作品來到了許村,這個村子是張藝謀當年演《老井》電影的拍攝地,并靠這部電影在東京電影節(jié)獲得影帝。它是太行山最高峰的所在地,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這個村子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就開始建村并有鄉(xiāng)民生活,一直保存到現在,村里保存有明、清、民國、文革和現在的建筑,建筑線索非常完整清晰而且豐富鮮活,當地的村民并沒有完全把原來的老建筑和民居拆掉,于是我看到就有強烈的印象,使我感動。
渠巖簡介:1955年出生于江蘇省徐州市,畢業(yè)于山西大學藝術系,1992年赴歐洲學習和工作,1997年回國,現居北京創(chuàng)作和生活。
三、為什么要做成“藝術”的許村?
我曾經統計過,大城市周邊每年都會有10%的村落被消失、改變,這是非??膳潞腕@人的。我們的非物質遺產大部分都保留在鄉(xiāng)村里,在現代化城市里的房子里可能連一張年畫、一件老家具都找不到,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根本就不存在了。但許村的建筑形態(tài)和非物質遺產就保存得非常好,一些農村作坊、手工剪紙或是民間社戲全部都傳承了下來,而且他們在每個節(jié)日都有自發(fā)的民俗表演,所以我覺得應該把這些作為一種傳統用新文化形態(tài)來激活許村。
南方報業(yè)集團的陳剛曾經對我說過:寫字的人是做不到“許村實驗”的,只有當代藝術家可以做到。其實有很多記者和作家也呼吁政府要保護古村落,但實際上這種呼吁是沒有多大效果的,呼吁完最后還是要政府和開發(fā)商來執(zhí)行,又會回到前面那個破壞的問題。所以,也許只有藝術家能身體力行從文化、藝術的角度,以及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對古村落的建筑實施空間改造,以達到保護的目的。
變化的許村
四、你認為中國農村的問題在哪?
當年梁漱溟先生就提倡:“創(chuàng)造新文化,搶救舊農村”的口號,他在河北和山東做了“鄉(xiāng)村改造計劃”。當時為什么沒有成功?第一,梁漱溟先生也是一個文人,他寫了很多新文化改造和建構的理論文章,第二是由于當時時局的動亂和一些條件的限制。中國現在面臨的農村的問題比那個時候要嚴峻得多,那個時候只是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傳統文化的東西沒有了再生的力量,但今天鄉(xiāng)村的危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甚至被徹底消失的緊要關頭。
中國農村的年輕人紛紛離開農村,為什么離開呢?他們看不到希望也沒有發(fā)展的機會,無法和當代的生活方式對接,如果要搶救村落,就必須把年輕人吸引過去,但是不給年輕人一個新生活方式的引導、召喚或者是一些就業(yè)機會,他們不可能回去。這幾年我對很多從農村到城市里來工作的孩子做了一個調查,雖然有很多孩子對家鄉(xiāng)充滿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但沒有幾個愿意回去的,甚至有的非常討厭自己的家鄉(xiāng),因為他們回去之后什么都沒有了,環(huán)境被污染了,房子也沒有了,記憶也消失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五、“許村實驗”面臨哪些實際的困難?
我在歐洲生活了很多年,西方的鄉(xiāng)村為什么會保持傳統的文脈,人們在老建筑里能過上現代化、文明的生活方式,鄉(xiāng)村又非常美麗,中國為什么做不到這一點?中國的老百姓感覺如果要追求新的生活,必須要把老房子毀掉,因為老房子有問題,建筑本身和里邊的生活方式不符合當代生活,但是問題如果用毀掉傳統的粗暴方式來解決就很簡單。這就和中國北京的四合院一樣,如果既想保存老建筑的形態(tài),又向過當代的生活方式,只需要改造就可以了,但是這個要費事、費時、費錢,開發(fā)商不愿意做這些事情,有些急功近利的政府部門也不愿意做這個事情。
許村的建筑變化
六、當地政府對“許村實驗”是何種姿態(tài)?
那個時候我們著手分三步開始,第一步是搶救老建筑,有的已經毀掉了?,F在的和順縣政府做的非常好,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這個縣在太行山最深處,保留了很多農耕文化的優(yōu)點,包括傳統文化,那里的領導對傳統文化藝術是非常重視的,有“耕書傳家”的傳承。不像沿海有一些縣的領導那樣純粹是物質主義和急功近利,只想到經濟增長,不想保護民族文化。
讓我驚喜和感動的是和順縣有一批特別可貴的縣委領導和基層領導。他們熱愛傳統文化,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特別要一提的是許村國際藝術公社的社長,他也是原縣的政協主席范乃文先生,他就就是許村人,是從許村走出來的縣級領導。所以他對這個村子傾注了很多的感情,我到那兒去之后,他已經在許村創(chuàng)建了非常完善和成熟的農家樂基地,幫助村民致富??h委書記孫永勝也對范乃文非常支持和肯定,孫書記說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話:“一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他怎么能熱愛自己的國家啊”。
他們也很重視保留和搶救古村落和老民居,但由于條件限制和專業(yè)知識欠缺,在修繕一些老的建筑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有些地方沒有做到修舊如舊。我到了那之后首先起草了一個完整的古建筑和民居的修繕和保護方案,當地政府和文化部門在修繕和保護古村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七、為什么叫“許村國際藝術村”?
我覺得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國際藝術村,我在國外參加了很多藝術村的駐村計劃,國外的這些藝術村都遠離了掌握最重要當代藝術資源的大城市,而是放在在風景秀美或者文化遺產豐富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夏季里一些藝術家在那里交流,又在那里度假,他們喜歡這種方式,西方很多藝術村就是這樣來配合藝術家產生的。
許村國際藝術公社大門標志
所以說中國也成立了幾個藝術村,但大都是虎頭蛇尾和短期行為、有些藝術村甚至就是房地產開發(fā)商是為了商業(yè)目的來營造的,房子賣完了,藝術機構也就撤銷了。
我們成立許村國際藝術村的目的是:既能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腹地帶來驚喜和啟發(fā),也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與自然的深層交流。又能為當地居民帶來新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同時也期待將國際的當代藝術理念深耕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以及和當地社群共同創(chuàng)造生態(tài)、藝術與社會的對話現場,提供藝術家一個社會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空間。
許村國際藝術公社也積極邀請當地的藝術愛好者、村民與團體參與創(chuàng)作過程,從而增進藝術與當地村民的彼此理解與交流,讓鮮活生動的藝術創(chuàng)意在古老的村落生根開花,并為這座古老的山村以及和順地區(qū)注入新鮮的文化活力,也能給村民增加收入。
我們策劃和設計改造的首期藝術機構,都是用幾乎被閑置和廢棄的民居改造而成,既保留了傳統民居的外觀,又改造了內部設施,讓它具有現代生活的舒適和方便。就是想讓他們看到在老房子的形態(tài)里邊我們同樣能過上現代化的生活。所以做好之后很多村民就非常驚奇,他們感覺他們熟悉的老房子怎么能做得這么有意思。
著名建筑師孟建民的團隊是我們唯一邀請的藝術小組,他們給許村做了村莊的歷史和發(fā)展的調查研究,作出了非常精彩的規(guī)劃和建筑的調查和規(guī)劃保護建議,非常有價值和意義。老民居的進門影壁上都有土地神的牌位,而新的建筑普遍只有迎客松和福祿壽,他們總結的村民信仰的變化也很有意思,就是從“土地神”到“迎客松”。調查之后還發(fā)現村民們?yōu)槭裁匆鹄戏孔咏ㄐ碌哪兀恳驗樗麄冋J為建新房的成本比修一個老房子要便宜。為了讓農民不拆掉舊房子,我們現在已經做出了具體的方案,依據當地建材磚、水泥、沙子等各種材料計算出一個成本低于建新房子的改造方式,以后會慢慢說服村民來實施。
八、“許村實驗”的經費從何而來?
許村公共藝術空間的改造是由當地政府支持的,藝術節(jié)是當地企業(yè)贊助的。我們現在也正在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使村民珍惜自己的家園和有價值的民居。農民要改造舊房子,可以計算蓋房子的成本是多少,我們在根據當地的建筑和材料做出預算,讓他們根據我們的建議來實施改造。,一期藝術家的工作室就是舊房改造的,新媒體會議室是用老酒館改造的,郵局改造成了鄉(xiāng)村酒吧。
藝術家在許村
當地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聽說家鄉(xiāng)舉辦國際藝術節(jié),許多都回來了,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他們的家鄉(xiāng)也能和國際對話了,“許村實驗”第一步的效果全都體現出來了,當地政府也非常高興。村民也非常驚喜,現在村里有60多家農家樂,夏天兩個月天天爆滿,真正給農民增加了收入和實惠,山西省六大美術院系的寫生基地在那兒掛牌了。7月份我請了國際上20個藝術家來許村創(chuàng)作和生活,這些藝術家畫完之后每個人留兩件作品永久在許村收藏,在許村老糧倉做了一個美術館,因為有國際藝術家作品長期陳列在那里,就吸引游客去參觀,而且來許村寫生的學生不但能夠寫生,還能看到國際藝術家的作品。
九、“許村實驗”是否影響了你的個人創(chuàng)作?
因為“許村實驗”可能我今年沒有時間做作品,但我覺得非常有價值,我感覺這就是一個很大的作品,一個會被歷史記住的試驗和嘗試。
【編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