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制造世界”的威尼斯雙年展似乎要以龐大的參展體系來抵擋對于經濟危機的恐慌
這是一場大派對?還是一個集體會議?這也許并不是當年威尼斯雙年展——這個世界最古老當代藝術展發(fā)起人的初衷。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從昨天起向公眾開放,從1895年創(chuàng)立至今,威尼斯雙年展在國際藝術的新發(fā)展上始終保持著前進的趨勢。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丹尼爾·伯恩鮑姆將主題定為“制造世界”,威尼斯雙年展似乎要以龐大的參展體系來抵擋對于經濟危機的恐慌,本屆藝術展僅在國家館就有77個獨立展覽進行,成為威尼斯雙年展有史以來展覽體量最大的一次。
“對于所有的大博物館、所有的藝術博覽會、節(jié)日以及雙年展而言,威尼斯的魅力依然。”伯恩鮑姆說,“威尼斯雙年展在這里,它不是被人愛的,而是在這里存在著被人討論著,如果人們還能夠回來看一眼,去討論它,這就是我們能夠得到的最好的結果。”
現場
綠園城堡“國滿為患”
威尼斯的綠園城堡內匯集了參加雙年展的主要國家館,能夠進入國家館的藝術家都通過每個參展國家的嚴格篩選推薦。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能夠加入到綠園城堡擁擠的地盤,滿懷憧憬能夠贏走最高獎項——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顯然,空間的缺乏使雙年展正在籌劃能不能把一些展覽分置于意大利其他城市中。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首次以國家館形式參與其中,該館坐落于威尼斯小島“軍械庫”的顯著位置,由批評家兼策展人Tirdad Zolghadr組織,女藝術家Lamya Gargash的個人展將成為此次阿聯酋館的主要內容。Lamya Gargash是一位攝影師兼電影制作人,主要在迪拜發(fā)展其藝術事業(yè)。
中國館
畫家與“三流裝置展”
第三次以國家館形式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館地處“軍械庫”上的處女花園,由于策展人對學術缺乏把握力,本次展覽總體水平一般,用國內一些評論者的話來說,7位參展藝術家組成的中國館儼然成為一個“三流裝置展”。
參展者曾梵志與曾浩都是首次做裝置作品。部分藝術評論者認為,且不論文化主題與個人研究的缺失,讓畫家來做裝置代表國家參展顯然不太妥當。“這些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是值得懷疑的,似乎不‘裝置’就不當代了。” 多年從事裝置創(chuàng)作的蔣崇無說。一些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當代性也值得懷疑,把幾幅畫湊一下,畫作簡單的立體化,毫不避諱模仿英國當代藝術家達明·赫斯特的“自我殖民”,但這絕非對裝置語言的貢獻,畫家們學生作業(yè)式的形式讓裝置的形象遭到了破壞。“畫家的成果就是畫,而非藝術語言的初級模仿,奇怪的是,畫家所做的裝置都參加了雙年展,把這個在國內不奇怪的壞現象帶到了威尼斯,這未免有點不負責任。”蔣崇無說。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