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書畫扇 (二幀) 扇面
“配角”扇面漸受追捧
據(jù)了解,本次亮相“吳門清韻——過云樓藏金箋扇面”專場的拍品包括“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以及王寵、吳寬、祝允明等名家的作品,其中有5頁扇面為唐寅所作,而這5頁拍品全部成交。
近年來,隨著扇面收藏逐漸升溫,每次登陸拍場的扇面作品都會取得不俗的成績。去年,同樣是保利春拍,來自小萬柳堂的72件明清書畫金箋扇面亮相拍場。最終,72件拍品成交率高達100%,總成交額高達9087萬元。仇英的扇畫《孤舟垂綸》、傅山的行書《記事廿四韻》、文征明的扇畫《憑江追遠》亦分別拍得690萬元、529萬元和517.5萬元。
一直以來,在書畫收藏市場的光環(huán)下,扇面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現(xiàn),同時“一手卷、二冊頁、三中堂、四條屏、五楹聯(lián)、六扇面”的收藏準則,也使得很多收藏愛好者忽略了扇面的價值。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近幾年各大拍賣公司開始試水文人收藏領(lǐng)域,而扇面作為裝飾性、趣味性較高的藏品逐漸受到藏家關(guān)注。目前扇面拍賣專場逐漸增多,同時拍場上名家精品也逐漸走進公眾視野,未來扇面的價格仍具上升空間。
精品扇面仍為績優(yōu)股
在中國畫門類中,歷代書畫家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于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xí)稱扇面。從形制上分,又有圓形團扇(紈扇)和折疊式折扇。在宋、元時代,團扇畫廣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畫漸漸成為主流。
“扇小乾坤大”,扇面作為折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上面體現(xiàn)的文人字畫,因頗具特色的形制為中國歷代書畫家所喜愛,也因此受很多藏家大力追捧。近幾年來,隨著藝術(shù)品收藏市場的不斷升溫,這種能“歸一握,藏袖中”的扇面小品畫,越來越受收藏界的歡迎,拍賣價節(jié)節(jié)上升。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賣會上,唐寅的扇面畫作《江亭談古圖》曾創(chuàng)下1150萬元的成交高價。
雖然扇面價格已經(jīng)高企,但扇面收藏仍要關(guān)注精品。以唐寅《三忠圖》扇面為例,該作品出自過云樓藏品,過云樓最為知名的收藏當(dāng)屬書畫。顧文彬一生積累書畫墨跡有數(shù)百件之多,作品時間自晉唐至明清,其中有不少為傳世名跡。顧文彬晚年精選所藏書畫250件,編纂成《過云樓書畫記》十卷,著錄了他一生搜集、賞析、研究歷代書法名畫的過程。專家表示,精品扇面的價值一方面是名家之作,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在傳承有序,這類藏品在市場中的價格一直穩(wěn)中有升。
扇面收藏五注意
●新不如舊。與其收藏當(dāng)代書畫家的扇面作品,不如收藏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名家作品。當(dāng)代書畫家往往難以繪出從前文人扇畫的那份閑情逸致。
●殘不如全。扇面收藏比一般書畫作品更講究品相,扇面、扇骨保存得越完整收藏價值越高。
●流傳有序。差不多品質(zhì)的扇畫,是否流傳有序直接影響其價值。2012年,一件由張大千畫、溥儒書的扇面,以206萬港元的價格成交,除因書畫皆名家外,也與該扇面曾由篆刻家陳巨來收藏有關(guān)。
●樹立主題。比如民國時期,中國女子書畫會成員吳青霞、顧青瑤、周煉霞經(jīng)常合作畫扇,喜愛女書畫家的藏家,不妨由她們的作品入手,搜集民國名媛扇畫,亦可自成一統(tǒng)。
●提防偽作。隨著扇畫收藏漸熱,偽作也越來越多。有的是將破損字畫上的殘余部分移植到扇面上,有的是用舊扇骨裱上新扇面,還有的是在一面已有題字的扇面背后模仿名家繪畫,凡此種種,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