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羅中立:兒子是我最滿意的作品

來源:《重慶晚報》 2011-09-09

羅中立《父親》

 

羅中立父子《父親》面前對話

 

羅中立17年來的首次個展“羅中立:置換的描繪”將于今晚在蘇州博物館舉行開幕酒會,明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在這次展覽中,中國美術館30年來首次外借展出的《父親》格外引人關注。昨天,在蘇州博物館現(xiàn)代藝術展廳,以羅中立的作品《父親》為背景,羅中立和兒子羅丹以“父子對話”的形式接受了重慶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以藝術之名,坐在《父親》前談父親。

 

父親眼中的《父親》,兒子眼中的《父親》

 

自1981年《父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之后,羅中立30年來和自己的這幅作品面對面的接觸也僅有4次。本次展覽之前,羅中立最后一次看到這幅作品,是在 2000年成都舉行的第一屆雙年展上,有趣的是,這也是1981年出生的羅丹首次親眼看到父親的這件作品。羅中立回憶:“那會兒羅丹還是一個‘耍娃兒’,整天騎著摩托車到處跑。”時隔11年,當兩父子再次面對這幅作品時,羅丹已經(jīng)是小有名氣的青年藝術家。

 

羅中立:后悔顏料用得不夠好

 

站在《父親》前,羅中立第一句話是感嘆:“畫有些發(fā)黑了,當年在黃桷坪街頭買的顏料質量不夠好。”羅中立也總結,當年非常多使用的肌理效果,也成為他三十年多來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元素。1980年,在思考了長達一年時間之后,羅中立在川美搭起一個小棚,開始了長達三個月的閉門繪畫,從此命運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羅中立向重慶晚報記者回憶,當年《父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拿到450元的收藏費后,全班20多個同學都為之興奮,他也豪爽地請班上所有人在黃桷坪的“一品香”奢侈慶祝。

 

羅丹:看完作品對父親很服氣

 

“書本上、畫冊上的圖片和親眼感受還是有很大差異的。”羅丹說在親眼看到《父親》前,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專業(yè)的訓練,因此看到的時候,“除了覺得震撼,就是對父親很服氣。”和羅中立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需要長時間準備不一樣,羅丹說,年輕的藝術家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他就會借助現(xiàn)成的圖示并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父親眼中的兒子,兒子眼中的父親

 

當羅中立和羅丹并列坐在《父親》面前時,拋開年齡,你也可以分明地看到是兩代人。羅中立穿著短褲,很樸實的T恤,身上唯一的電子產(chǎn)品可能就是左手上的手表。羅丹則不同,像一個十足的搖滾青年,單反、蘋果玩得非常熟練。但按照父子倆的話說:“這并不影響我們成為最好的朋友。”

 

羅中立:他是我最好的作品

 

和大多數(shù)父親一樣,談到兒子,羅中立的臉上總會流露出一種含蓄而充滿幸福感的笑容。他對兒子在藝術上的造詣自然看重,但并不最為看重,他最希望的狀態(tài)是兒子能在自己獨立的圈子有所作為。而他最欣慰的是兒子在做人上,達到了他認為理想的標準。羅中立說:“在川美,很多家庭都把羅丹當成小孩的楷模,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說,你們看人家丹丹怎么怎么樣……”而最讓羅中立高興的是,一個對他本人很有意見的老師對其他人說:“羅中立不怎么樣,他這個兒子教育得好。” 羅丹背過身去接電話,羅中立悄悄地對重慶晚報記者說:“他是我最好的作品,最滿意的作品。”

 

羅丹:在漆黑時他給了我光

 

在羅丹的印象中,父親的感情一直比較含蓄,他形容“父親會構造一種傾注著感情的環(huán)境、氣氛來包圍你,但絕不會說出我愛你。”1998年,羅丹隨父母赴歐洲旅行,在尼斯他們租著摩托車一路奔赴摩洛哥,父親載著母親,一路上陽光燦爛,但在加油站,一位吉卜賽少年趁著羅丹疏忽,騎著摩托車絕塵而去。羅丹說,當時摩托車的押金是一萬法郎,對于他們來說完全是天價,頓時覺得兩眼一抹黑,更要命的是他們還必須用剩下的兩輛摩托車騎回尼斯,“我覺得我們是在一條沒有漆黑盡頭的道路上前行,我很想死。”在羅丹這種絕望情緒下,羅中立很淡定地輕輕拍了下羅丹的肩膀,“小事情,你是男子漢,人生的道路還很長,要往前看。”父親短短幾句話,一下讓他覺得眼前有了光,“小時候他會打我,罵我,更多對他是一種怕,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感情厚度?,F(xiàn)在他在我眼中是導師和朋友,最好的朋友。”

 

父親最想畫的畫,兒子最想畫的畫

 

梳理羅中立本次畫展60幅作品的脈絡,會發(fā)現(xiàn)羅中立從《父親》為代表的意識形態(tài)濃厚的寫實人物肖像,一步一步在向夸張的、自由的、具有強烈生活氣息的場景式繪畫過渡。而如果要把羅丹的畫也一起陳列,會發(fā)現(xiàn)個性更為簡單鮮明。羅中立說:“這是因為中國越來越開放,讓藝術回到了自身的規(guī)律中去。”

 

羅中立:想和兒子聯(lián)手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

 

藝術創(chuàng)作30余年,羅中立說最想實現(xiàn)的一個心愿,是和兒子聯(lián)手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我希望我和兒子的關系,不僅是父子,還是藝術上的同伙,我特別想通過藝術來呈現(xiàn)我們的父子之情。”但他也表示,目前羅丹還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尊重羅丹的選擇,“但我相信會在某一天,我們會在藝術的領域中進行更深層次的切磋。”

 

羅丹:作品中融入了父親的幽默

 

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為羅中立畫過肖像,這件事會不會通過羅丹來實現(xiàn)呢?羅丹說,他不希望那么明顯地去表達,這樣很容易被人誤解為制造噱頭。但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神態(tài)其實都有父親的影子,“其實我父親是懂幽默的人,在制造幽默上他甚至是個天才,只是大家沒有看到,或者忽略了他的這一面。而我也把他的這一面融進了我的作品中。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很多父親的線索。”

 

關于成長

 

羅中立:小時候是希望他能多接觸一些,鋼琴、小提琴、文學等等,后來他有了明確的方向之后,就不再干預了。

 

羅丹:我有過比較反叛的時候。父親留過學,對西方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加之他藝術家的身份,他自己也曾叛逆過,他很明白叛逆不等于壞。而這恰恰是人生很重要的階段,能帶給我豐富的體驗和對生命的不同感知。我很感謝他在我叛逆期間沒有過多地束縛我。

 

關于戀愛

 

羅中立:在媳婦的問題上,我尊重我兒子的選擇。

 

羅丹:父親叫我自己拿主意,建議就是沒有建議,父親常給我說,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就我而言,我肯定會考慮兩個人的交流,要坦誠、同時也能夠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去。

 

關于名字

 

羅中立說“羅中立”:中是按照輩分來的,父親這代人經(jīng)歷了舊社會到新社會,也經(jīng)歷了新社會的各種運動,他們這輩人為人比較謹慎,因此也是希望我能早日懂事,早日“立”起來,不要介入到這些運動中。

 

羅中立說“羅丹”:當時羅丹還未出生,在畫大衛(wèi)的素描課時,同學們就熱情地為我的孩子取名。取了很多如“羅曼?羅蘭、羅絲釘、羅絲帽、羅湯雞……”我雖不知道是男孩,但想著望子成龍,所以就借用了當時為數(shù)不多被中國人所熟悉的雕塑大師名字羅丹。
 

 


【編輯:陳耀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