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0月的香港秋拍中多位藝術家作品打破紀錄,剛剛于紐約結束的秋拍也頻現(xiàn)佳績,現(xiàn)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上似乎一片繁榮景象。正處于市場調整期的內地市場今年也顯得尤其活躍,市場一線藝術家作品集體減少,年青藝術家和抽象繪畫版塊成為主流,似乎每家拍行都蓄勢待發(fā),面對一大波拍品襲來時,秋拍亮點究竟是什么?現(xiàn)當代藝術版塊哪家強?北京秋拍看……
嘉德:梳理梳理 沒有學術梳理哪來未來市場?
楊飛云 《那時我們正年輕》
在拍品數(shù)基本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下,嘉德本季拍賣打破原有的以門類為劃分的專場格局,而加強學術梳理,分別以"基石"、"承載"、"開拓"和"靈感"為名推出老油畫、學院藝術、當代藝術和藝術設計拍品。同樣類型的拍品一經(jīng)梳理,似乎改頭換面。本就科班出身,近年又常常在展覽現(xiàn)場"學習"的嘉德油雕部門一把手李艷鋒"研發(fā)"的這個"新產(chǎn)品"是否能成功,還需用戶使用后才知道。
靳尚誼首件油畫創(chuàng)作《和平的講壇上》
在嘉德此次宣傳上重點推出的《基石--中國前輩油畫家專場》中,靳尚誼首件油畫創(chuàng)作《和平的講壇上》算是最有故事性的一件拍品,吳冠中一系列作品則以"市場績優(yōu)股"取勝, 80年代"天臺系列"《山城魚池》為其中佳作。而內地買家較為陌生的如丁衍庸,伍步云、李超士等藝術家作品這次恰恰是其中亮點,這些藝術家雖容易被內地買家忽略,卻在香港市場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否是嘉德油雕版塊進駐香港后帶回來的"戰(zhàn)利品"?
在油雕版塊多年走穩(wěn)定路線的嘉德深深了解學院藝術部分是內地油雕拍賣的核心。不僅不能缺"明星股",還不能忽略對年青藝術家市場的培育,此外,再來幾件市場佳作便更是錦上添花。嘉德本季拍賣正是依照這個路線,在市場普遍反映難征集的情況下,依舊推出一件楊飛云 1991年創(chuàng)作的《那時我們正年輕》 ,此作是楊飛云從美國回來后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一幅有藝術家自畫像的作品。
"開拓--中國繪畫的多元化探索"部分作品類型則緊貼一級市場作品,前兩年市場"失利"后,嘉德一直在尋找市場突破口,這兩年在當代藝術部分作品數(shù)量的增加也能有力說明。雖然"F4"等一線藝術家作品集體"消失",但卻并不能說明嘉德征集不力。年輕藝術家作品和抽象繪畫作品呈系列地"上場"是否可以正面宣告嘉德今年秋拍在此版塊的良苦用心?焦點拍品中推出徐累的《霓石》,《霓石》從醞釀到創(chuàng)作完成歷時5年多,是徐累的轉型之作,5米寬的畫幅,豐富的色彩和恢宏的造型,令站在這幅畫的觀者感到震撼。
匡時:互動互動 年青藝術家年青藏家舉起來
王光樂《水磨石NO.11》 估價 RMB 1,500,000-2,000,000
匡時現(xiàn)當代藝術版塊似乎總能提前抓住市場亮點,數(shù)年前推出系列老油畫后,老油畫版塊便在市場上火了一把,兩年前,匡時開始將關注點轉向年青藝術家和年青藏家,這又成了市場近兩年的關鍵詞。不過,或許人員配比較少,雖然方向正確,卻不常常見大規(guī)模推廣,往往是冷不丁給市場一個"爆炸點",也正因如此,除去特色拍品外,常規(guī)拍品的質量往往決定了匡時油雕版塊的"底線"。幾年前成功推出的一件周春芽《石頭》吸引了大量買家注意,在此之后匡時的"明星股"質量便大大提升,今年秋拍雖然沒有千萬元估價拍品,但曾梵志、周春芽、劉煒等一線藝術家一個都不缺,曾梵志2002年大尺幅作品《無題》估價也緊逼千萬。此外,一件張恩利畫于1997年的大尺幅作品《吸煙者》也為本季焦點,作為國內較早推出張恩利作品的匡時拍賣,在近兩年張恩利市場上升期時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同樣常常出現(xiàn)在畫廊展覽現(xiàn)場的謝揚也早就把握了市場的"脈象",穩(wěn)抓年青藝術家這個關鍵詞,而在市場普遍推廣年青藝術家的時候,謝揚也早早就將目標定位在了"年青藝術家精品"上,王光樂《水墨石》系列代表性作品和郝量三聯(lián)大尺幅作品《科學的世界》便是最好的證明。
保利:合作合作 展覽拍賣一齊上
王光樂《壽漆070810》 114x116cm 布面丙烯 2007年
北京保利現(xiàn)當代藝術部總經(jīng)理賈偉海外留學的背景和保利雄厚的資金背景讓保利現(xiàn)當代藝術部飽有足夠的市場活躍度,本季拍賣推出的402件拍品和2.4億元的估價在數(shù)字上就與其他拍行拉開了距離。和嘉德、匡時一樣,重點拍品已從市場一線藝術家作品轉為一二線之間藝術家的重點拍品。其中劉煒創(chuàng)作于1992年的《自畫像》不但是其 "革命大家庭"系列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這位備受學術界推崇的"玩世寫實主義"旗手從藝至今唯一一幅自畫像作品。毛焰《古典女子》不但是藝術家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肖像作品,更參加過1994年中國美術館藝術批評家提名展等重要展覽。
劉煒《自畫像》170x130cm 布面油畫1992年簽名:劉煒1992.1
毛焰《古典女子》
1994年作
200×140cm
布面油畫
重點拍品從價格上取勝,焦點拍品則大膽看齊年青藝術家作品和抽象繪畫作品,并首次嘗試在夜場中設置這兩個板塊專題。"F4"和"新F4"在當下的市場已不再作為市場份額主流,受國情影響,具有中國特色油畫市場的寫實油畫也難以在短期引領市場主線。市場似乎早就看清了這一現(xiàn)狀,逐年推薦年青藝術家作品,保利則在今年陸續(xù)推出以"學院之星","保利新勢力"和"新繪畫"為名的系列完整專題。從沒有市場基礎的學院"草根藝術家"作品到具備堅實市場基礎的"新繪畫專題"年青藝術家作品,在保利推出的這三個專題中得以體現(xiàn),同時這也是當下現(xiàn)當代藝術市場轉變的特點。"目光所及"新繪畫專題中,一批70、80后藝術家憑借更加開放的國際視野和多元大膽的自由表達,開啟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嶄新時代。專場甄選佳作40余件,試圖著力全面呈現(xiàn)生活、成長于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由青年一代所引發(fā)的中國當代藝術的革命浪潮。而在抽象繪畫專題中,趙無極作于1952年的重要轉型階段進即"甲骨文時期"的典型作品《無題》和尚揚作于成熟時期的《董其昌計劃-10》也將現(xiàn)身拍場。
北京華辰現(xiàn)當代藝術部門在"換帥"之后,開始呈現(xiàn)不同于之前的面貌,"學院派"架上作品增加,當代藝術部分在選中個別年青藝術家作品外主要延續(xù)前兩年市場行情,但由于缺乏市場重量級作品,使得當代藝術部分略顯單薄。北京誠軒現(xiàn)當代版塊似乎以"以不變應萬變"為策略, "中國老油畫"依舊為最大亮點。其中,顏文樑創(chuàng)作于1964年的《上海豫園》曾多次出版著錄,私人收藏領域鮮見如此傳承有緒、權威著錄的顏文樑油畫,且為首度現(xiàn)身拍場,此外,林風眠專輯和詹建俊作品也較為藏家關注。當代藝術部分則主推劉煒創(chuàng)作于2007年的大尺幅作品《一枝花兒》。北京藝融向來以策劃展覽的方式來設置拍品,本季拍賣依舊如此,相對保守但不失偏頗,作品類型從老油畫、學院繪畫、經(jīng)典寫實油畫到當代藝術版塊均有所涉及,值得一提的是,藝融此次首次推出趙無極重量級作《 01.05.92 》,此件作品曾于今年9月于國家大劇院展出,此次估價為850至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