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普習普·皮奇在金邊的工作室內創(chuàng)作。“有人覺得它們更陰暗了,但我覺得是更自由,”他這樣評價自己的新作品系列。
風頭正勁的柬埔寨雕塑家索普習普·皮奇(Sopheap Pich)以扭曲的立體藤編雕塑著稱,作品閃爍著與他的祖國及其黑暗的過去相關的隱喻,但在他自己看來,他的新作對此是一種背離。
“主要區(qū)別在于這些作品并不是建立在某種固定的含義上的,或者以某些形狀為出發(fā)點。我希望它們盡可能不要有所指。有的人覺得它們更隱含了,但我覺得是更自由。這對我而言,有點向繪畫回歸的意思,”他說。
“無視秩序”(In Spite of Order)由進來在金邊工作室完成的14件室內網格作品組成,目前在H畫廊展出,也就是2007年他首次在國際上亮相的地方。除了反復式的、線性的、更難捉摸的美學,作品還表現出皮奇在材料上的新探索。作品的主體部分跟以前一樣,是用竹子、白藤和金屬絲編織而成,但又加入了粗麻布、蜂蠟、達瑪樹脂、木炭、油彩或泥土。
皮奇暗示這個系列是在反抗對他的一種既有認識,即他的作品都是對在柬埔寨的生活的傳達和反映,他說:“我發(fā)現我越來越希望和那些從內心而非政治出發(fā)去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在一起。”然而在 H 畫廊主人 H. Ernest Lee 看來,這種認知從來都是一種誤讀。他把皮奇的作品跟20世紀初在法西斯統治時期創(chuàng)作靜物畫的意大利畫家喬吉奧·莫蘭迪(Giorgio Morandi)進行了比較。他認為兩人的作品都“在動蕩和沖突中呈現了一種平靜和美麗。”
皮奇的童年正值柬埔寨處于波爾布特的紅色高棉(1975–79)的殘酷統治,而后他隨家人在1980年代中期逃亡到美國。中學畢業(yè)后他到馬薩諸塞州立大學和芝加哥美術學院學藝術。2002年他回到柬埔寨,目前已經是這個國家最著名的當代雕塑家,參與了2009年的布里斯班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11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 Here/Not Here 展和2011年的新加坡雙年展等重要展覽。
皮奇的下一個個展將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屆時會展出他在多個領域的創(chuàng)作實踐。展覽定于2月23日開幕。
“無視秩序”將在曼谷 H 畫廊展出至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