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球頂級藝術盛會 —— 第46屆巴塞爾藝術展于2015年6月14日在瑞士開幕。巴塞爾展的意象無限展館先于主展館一天開幕,所展作品氣勢磅礴,色彩明麗,已在社交網(wǎng)絡上收獲贊美無數(shù)!毫無疑問,隨著巴塞爾展進展地如火如荼,各大社交網(wǎng)站處于沸騰狀態(tài);而展會本身也從不令人失望,值得一看的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遍布各處。巴塞爾意象無限展館和邁阿密巴塞爾展館隔街相望,都由地產(chǎn)巨頭安德烈·巴拉茲( Andre Balazs)旗下的標志地產(chǎn)進行場地策劃。
艾未未“重疊的自行車”
在意象無限展館,你一定不能錯過著名先鋒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重疊的自行車”—— 由760輛永久牌自行車疊加起來的金屬世界,車架和輪胎交錯縱橫,極具中國制造業(yè)大批量生產(chǎn)的象征意義。
Kader Attia“阿拉伯之春”
另一件少一分趣味多一分醒目的作品是來自法國-阿爾及利亞藝術家Kader Attia的大型裝置作品“阿拉伯之春”。作品通過打碎玻璃外架的陳列框,并保留碎片的一系列觸發(fā)裝置而再現(xiàn)2011年初埃及開羅博物館遭到破壞的場景,從而引發(fā)觀者的思考。
Julius von Bismarck“利己主義的思維”
Günther Uecker“磨砂機”
除“阿拉伯之春”之外,還有另兩件作品也旨在反映“變革”這一話題,不同的是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了其主旨:藝術家Julius von Bismarck的“利己主義的思維”展現(xiàn)了該藝術家在一個不停旋轉(zhuǎn)的平臺上進行活動的畫面 —— 時而閱讀,時而平躺;Günther Uecker的“磨砂機”則展示了一個電子磨砂機在沙堆里打轉(zhuǎn)的畫面——是否也帶有些許變革階段周而復始的意味呢?
Leigh Ledare“進退兩難”
倫敦攝影家李·戴爾(Leigh Ledare)評價自己的攝影作品“進退兩難”,稱之是一個“概念化專題”。“進退兩難”刻畫了同一個女人的幾百張照片,那么照片里的女人是誰?“我和她曾有過五年的婚姻,離婚后五年我邀請她跟我一起去紐約州北的一間小房子里拍一組照片。沒過多久她再婚了。于是我邀請她和她丈夫一起來。照片里有她,也有她的愛人,并肩而站的卻不是我。” —— 是以“進退兩難”。
攝影師萊恩·麥克金利(Ryan McGinley)的照片墻“青春年鑒”展示了一眾美少年和美少女在一起的和諧畫面 —— 衣食無憂,青春洋溢,并且一絲不掛。“青春年鑒”最初在Team畫廊上展時前來觀看的大都是青少年,每個人都似乎可以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而這次在巴塞爾VIP場次的展映卻與以往有些不同。麥克金利說:“這里的觀眾,絕大多數(shù)我都不了解他們。”話正說著,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婦人在旁邊興致盎然地看著照片,懷里還抱著一只白色的獅子狗。“你看,像這樣,看到這些人對我的照片感興趣,真的是件很酷的事。”
原文:http://tmagazine.blogs.nytimes.com/2015/06/16/art-basel-highlights-weiwei-mcginley-ledare/?_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