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天竺文化保稅園 四大焦點惹關注

來源: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王曉旭 2014-09-12

8月25日,在緊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天竺綜合保稅區(qū)里,國內首家專門為文化創(chuàng)意企業(yè)服務的文化保稅園正式開園,這也標志著將北京建設成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這一目標的實施進入了新階段。

據(jù)了解,天竺文化保稅園是將文化貿易嫁接到保稅區(qū)上,利用海關特殊監(jiān)管區(qū)“進口商品免證、免稅、保稅”和“出口商品進區(qū)及區(qū)內生產退稅”的優(yōu)惠政策,促進文化商品低成本、高效率流轉、流通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早在2012年開始建設的天竺文化保稅園,至今已有涵蓋了寶石、藝術品、影視、設計的四大貿易中心開始運營。其中,藝術品貿易中心可謂
最受矚目。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天竺文化保稅園藝術品貿易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藝術品的展示、倉儲、鑒定、修復、確權等,并將信息歸集處理,建立全球藝術品專業(yè)數(shù)據(jù)庫,提供藝術品市場征信標準。

目前,國內涉及藝術品保稅和倉儲服務的保稅區(qū)有廈門保稅區(qū)、上海外高橋保稅區(qū)。而剛剛開園的北京天竺文化保稅園,能否為藝術品市場帶來更為新鮮的嘗試?能否讓藏家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與優(yōu)惠?其藝術品倉儲的建設標準和收費情況如何?這些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焦點一:用戶

一個項目的目標人群定位往往決定了其建設方向,而天竺文化保稅園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服務對象又是誰呢?

“我們服務的主要有三類人群。”北京歌華美術公司總經(jīng)理、天竺文化保稅園運營負責人王昱東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道,首先是藝術品經(jīng)營機構,包括畫廊、拍賣公司、博覽會、藝術品基金等在藝術品進出口和存儲方面有需求的機構。而藏家又是這些機構的服務對象,因此這些機構會帶來一些有需求的藏家。此外,還有一類服務對象是藝術家。一些藝術創(chuàng)作者也有進出口的需求,比如有帶到海外參展后回國的藝術品、有在國外創(chuàng)作之后帶回的藝術品等。

“我們主要對接的還是機構。”王昱東進一步解釋:“有保稅需求的藏家會先與拍賣公司、畫廊等機構溝通,我們再來幫這些機構辦理相關行政審批手續(xù),這樣會更為便利。”

可以說,天竺文化保稅園是應需而生。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總監(jiān)馬學東介紹,目前不論是藝術品的保稅還是倉儲,需求量都很大。包括畫廊在內的有進出口需求的藝術品經(jīng)營機構和很多有藝術品臨時中轉、倉儲需求的收藏家,都很關注保稅園區(qū)的動態(tài)。并且,這種需求有逐步擴大的趨勢。

焦點二:保稅

作為文化保稅園,藝術品在這里到底能享受到多大的稅費優(yōu)惠呢?隨著國家文化政策的落實和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藝術品“走出去、引進來”與現(xiàn)有的關稅政策之間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2013年,萬達集團花費1.72億元拍下畢加索的《兩個小孩》后,仍需繳納包括17%的增值稅和6%的進口關稅在內總計4000萬元的稅費,才能讓“畢加索”進入國門。高昂的稅費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對于藝術品進出口關稅政策的熱議。

“總體來說,市場有這方面需求,保稅園要做的就是在現(xiàn)有的進出口規(guī)定下,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國際化道路。”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學軍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立保稅區(qū)、文化保稅園的意義在于,一方面可以省去中國藝術品回流和國外藝術品進入中國所需繳納的高昂的關稅、增值稅;另一方面,通過在保稅區(qū)內辦展覽和拍賣,也可以讓國人近距離觀賞平時難得一見的國外藝術品。

據(jù)了解,自2012年開始實施《關于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后,對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雕版畫、印制畫、石印畫的原本,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進口增值稅則不變,征收17%的稅率。再加上部分藝術品需要交納12%的消費稅,綜合稅率便超過了30%,不可謂不高。而保稅區(qū)、保稅園的出現(xiàn),讓境外入?yún)^(qū)的藝術品免征進口關稅,也可以在保稅狀態(tài)下進行鑒定、修復,免征進口增值稅、消費稅。

2013年底,在蘇富比北京舉辦的“現(xiàn)當代中國藝術拍賣會”上,以8900萬元落槌的趙無極代表作《抽象》,正是在文化保稅園政策的支持下進行的保稅拍賣。而這幅作品也現(xiàn)身于今年8月25日天竺文化保稅園的開園展覽上。通過保稅拍賣,蘇富比北京在拍出這幅作品之前不必支付高額的稅費,避免了占壓資金。而藏家拍下這件作品后,也沒有提貨帶回家,而是將其繼續(xù)留在保稅園。這種做法為藏家節(jié)省了關稅、消費稅等在內的一筆綜合稅費。

“實際上北京文物局已經(jīng)在向國家稅務總局協(xié)調申報,申請將藝術品進出口關稅由6%降到3%。”馬學東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一旦這一申請通過,并在全國范圍內施行的話,將大大降低藝術品進出口成本,配合現(xiàn)有的保稅園區(qū),勢必將加速藝術品進出口貿易的流通。”

焦點三:倉儲

今年7月,著名藏家劉益謙拎著一只拷克箱,把成交價超過2.8億港元的明成化雞缸杯從香港蘇富比帶回上海,經(jīng)海關專用通道辦完手續(xù)后,直接進入徐匯濱江的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讓“藝術品倉儲”闖入公眾視線。在內地,很多藏家和機構更為關注藝術品倉儲的實用性:倉儲的建設標準是什么?收費是否合理?在倉儲中存放的藝術品如果有展出需求怎么辦?

據(jù)王昱東介紹,目前投入使用的天竺文化保稅園幾百平方米倉儲庫房是北京政府支持合作建設的,未來將按照最新的國際標準,引入德國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建造大型藝術品倉儲庫房,并且與國際藝術品保險公司合作,由該保險公司推薦的一家英國評估公司對倉儲庫房進行評估。“只有評估分數(shù)達到97、98分以上,這家保險公司才會給我們最優(yōu)惠的保費,而優(yōu)惠的保費也是我們吸引需要倉儲服務的客戶的一個關鍵。”

同時,王昱東還表示,藝術品倉儲的收費也并不高。“藝術品倉儲服務是按件數(shù)來收費,而不是按照該藝術品的市值,除了裝置藝術、雕塑等,其他繪畫類藝術品的占地面積不大,因此收費不會太貴。”王昱東說道,“相較于瑞士較早便開始運營藝術品倉儲,目前中國還算是處于試驗階段。而對于中國而言,首先則是要培養(yǎng)中國藏家使用藝術品倉儲的意識??傮w來說,現(xiàn)在中國的藝術品倉儲費用與國際相比更便宜。”

藝術品的特性決定了它是不斷流轉的,在倉儲中的藝術品可能也會因為需求而拿出來參展,例如劉益謙雖將雞缸杯存放于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但也有在龍美術館展覽的需求。對此,王昱東表示:“如果倉儲中的藝術品要出國展示、銷售不需要手續(xù),可以直接出去,但如果要離開保稅區(qū),參與國內一些國家認可的博物館舉辦的展覽、政府批準的保稅拍賣、保稅博覽會,或是需要在國內進行鑒定、修復等,都需要走一系列的行政審批手續(xù)。一旦審核通過,保稅區(qū)內藝術品參加國內展覽有6個月的時間,如時間不夠,還可再續(xù)6個月。這期間會產生辦理行政審批手續(xù)的相關費用。”

焦點四:鑒定

一般而言,在保稅區(qū)內進行藝術品拍賣、展覽等都會涉及鑒定問題。據(jù)悉,在保稅區(qū)內有鑒定需求的藝術品經(jīng)營機構往往會聘請國內專家或國際專業(yè)機構做鑒定,但由于這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公司或個人行為,得到的鑒定意見不具有官方效力,因此在國內往往得不到普遍認可,或者引起爭議。如何讓保稅區(qū)內的鑒定得到國內藏家的廣泛認可,也是藏家較為關注的一個問題。

據(jù)了解,天竺文化保稅園內設立的“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藏家這一顧慮。該中心與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文化保稅園可以對國際上的藝術品直接鑒定,只要有先進的設備和國際認可的專家就行。但對國內的藝術品情況就更為復雜了,其鑒定不僅涉及學術上的,還需要省級文物局來判斷是否為文物。”王昱東說,“目前我們的獨立實驗室可以做到對國內的藝術品出具檢測報告、北京市文物局對其的認定,以及來自北京市評估協(xié)會對該藝術品的商業(yè)估值。這一體系在國內算是首家,在國際上也比較超前了。”

王昱東還透露,在未來還將建設鑒定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平臺,一件藝術品只要第一次在保稅園鑒定,就在系統(tǒng)中留有檔案。“可以說只要經(jīng)過文化保稅園,并在此做過鑒定的藝術品就會被鎖定,以后擁有該藝術品的藏家就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手段來確定,這件藝術品是否為真品。”

當然,對于試驗階段的中國藝術品保稅區(qū)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藝術品保稅區(qū)的要求很高,它要有完善的市場要素,不僅要在倉儲、保險、物流、展示等方面高于普通市場的要求,更要具有橋頭堡的作用。”甘學軍認為,“保稅不只是免稅,而是在一個相對自由的區(qū)域對藝術品怎樣保存、鑒定、周轉等的探索。所以,對保稅區(qū)的運營要比普通市場更為先進、更為國際化,對專業(yè)性的要求更高。”同時,他表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保稅區(qū),一方面要學習國外先進經(jīng)營,另一方面也要適應中國當下的政策法規(guī)和市場,根據(jù)這種情況運營出來的保稅園區(qū)才是市場和藏家真正需要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