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首拍將推出的張大千《秋林蕭散圖》
為了實現(xiàn)中國拍賣業(yè)國際化的戰(zhàn)略性的“一大步”,嘉德香港首拍采取的策略是揚長避短的“一小步”。
這“一小步”,于北京保利是別樣的選擇。與中國嘉德相比,戰(zhàn)略戰(zhàn)術完全不同,如果說中國嘉德重在腳下的“一小步”,在與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同行的競爭中采用的是揚長避短、迂回包抄的戰(zhàn)略佯攻;那么,北京保利則志存高遠,擺開架勢與同行展開貼身緊逼,走的卻是“一大步”。
不難看出,北京保利的香港攻略,與其在北京的生存之道一脈相承:作為創(chuàng)辦時間較短的“新公司”,北京保利好比足球場上的上海申花,一度曾奉行“搶逼圍”戰(zhàn)術,瞄準同行業(yè)中排名第一的對手貼身緊逼。在外行看,北京保利更像一個“攪局者”,靠打亂市場節(jié)奏,打破行業(yè)慣例贏得生存空間,但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卻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在短短六七年里得以躋身全國一流拍賣公司的行列,北京保利靠的就是這種貼身緊逼的策略。
“一小步”與“一大步”相比孰優(yōu)孰劣?離開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都很難說,但有一點卻可以肯定,有了北京保利這樣的“攪局者”,內地拍賣公司進軍香港的過程會更富戲劇性與觀賞性:比如在中國嘉德推出的書畫與古董家具之外我們會有更多的看點,去關注保利首拍推出的四大板塊,尤其是其中的油畫雕塑板塊。這是一個集體博弈的過程,嘉德與保利在今年市場行情大調整的背景下以進為退,致力于打造國際性的拍賣平臺,必將加速中國藝術市場的國際化。
同樣引人關注的還有蘇富比,也跨出了它的“一小步”:斥資120萬美元與北京歌華合作。與六七年前佳士得授權北京永樂使用其品牌相比,蘇富比這次跨出的也是“一大步”。這不妨可以看作國際拍賣業(yè)巨頭對內地拍賣公司進軍香港的回應。蘇富比也是以進為退,進入內地市場是他們長期的目標,而內地拍賣行要在香港展開貼身緊逼,則直接刺激了他們跨出這控股內地公司的“一大步”。由此可見,集體博弈的主場不限于香港。內地拍賣公司要進軍香港,海外拍賣公司也要進軍內地,國際化的過程一定是雙向的。
不過有必要特別一提的是,對于香港,內地拍賣公司的進駐更增添其魅力,而北京的應對如果僅限于歌華的那個號稱自由港的保稅區(qū),卻實在難以恭維:這種限制競爭對手的保稅區(qū)對蘇富比也許是好事,但怎么能和香港競爭呢?要知道北京保稅區(qū)真正的對手是香港。從這個角度看,蘇富比走的還是“一小步”,要真正打入內地市場還有很多路要走。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對于海內外的拍賣公司而言,與時俱進,方是正道。
【編輯: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