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小編了解,現(xiàn)在市場里的私募基金,雖然資金量一般都比較大,但大多數(shù)都是建立在互信基礎上所形成的投資團體,即幾個股東把錢合起來,然后找一個大家都信任的行家來操作這塊投資。張正欣先生擔任著西安和深圳兩支私募基金的掌門人,同時又擔任著北京華夏傳承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顧問,屬于這類私募基金的代表人物之一。從事了書畫二十多年,張老師對基金有著自己的看法。
基金的出現(xiàn),是一種必然趨勢
看: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藝術品的金融類衍生品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信托、基金都浮出水面。那你對這些藝術品的理財,怎么看?張:我認為這是中國的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而形成今天的書畫藝術品市場的興旺局面,產(chǎn)生這些藝術品理財、藝術品投資,都是很正常的情況,也是書畫市場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我做書畫20 多年了,近年來我看這個局勢很明顯,在這個市場上出現(xiàn)了許多有識之士,也就是說有專業(yè)知識和有眼光的人,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了藝術品市場中,特別是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上??矗夯鸷蜋C構熱錢的流入,都是一種謀求獲利的投資眼光來購買藝術品,跟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藝術品收藏完全不一樣,所以市場會變得越來越資本化,最終可能會成為資本博弈的游戲。你對這個觀點怎么看?張:其他的投資基金我不大清楚,大概有個體的、有財團的、有美術館的、還有眾多的藝術品公司的……就我們來說,首先我們是志同道合的幾個朋友,把資金整合起來做一個比較長期的藝術品投資項目,這塊資金現(xiàn)在大約有三幾個億,隨著項目的良性運作,這塊資金還會有序的加入。這里邊我本人作為唯一懂書畫的人有一個基本承諾:即保證投資基金的完整性和盈利性,其他股東派人專門管理此項投資的檔案及流水,保證每個投資者心里都清清如水。
基金僅僅是稍快的推進了價位
看:短期的來看,基金的的介入會拉升藝術品的價格,但這種快速的拉升,對長久的市場來說,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吧?張:恰恰相反是有著積極作用的,比如范曾的畫作一個平方尺市場上賣到了二三十萬、何家英賣到了四五十萬,這個資金的介入只是把價位稍快的推進了一下,起不了根本上的作用。本質上不管你是否推進它都會漲,按照這個市場規(guī)律,齊白石漲了就徐悲鴻,徐悲鴻漲了接著李可染…近現(xiàn)代漲了就當代,像何家英、范曾、王子武、劉文西、王西京等人都在漲,此起彼伏……看:現(xiàn)在基金一般年限都比較短,快進快出對市場也沒影響么?張:沒有什么影響,只能是有些對市場判斷不清楚的人,對大的局勢沒有透徹看法的人可能會有影響。這些人一般是以觀望的態(tài)勢,因為他一看漲到了這么高了,就會問它還會漲嗎?按照通常的經(jīng)濟規(guī)律,一般人都要觀望或止步,但是恰恰是給那些有膽魄的人留有余地,從來商業(yè)上獲大利的都是少數(shù)人,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看透市場,把握市場……看:藝術品市場和股票可能不太一樣,短期的話可能不太適合吧?張:是的,總的來說,這個藝術品市場是個比較老實的市場,大部分東西都是靠時間來賺錢的,周期太短會大大傷到書畫的應有利潤。任何好的藝術品的價位當時都是買到頂,可恰恰就是最頂價位的東西漲的最好,因為它最稀缺。
走穩(wěn)定的投資路線最合理
看:你說的是投資高端拍品路線么?張:我比較贊成的是走穩(wěn)定的投資路線。就是說不要太現(xiàn)實的那種,不要太急功近利的那種。而且這里面一定要有愛好,沒有愛好,你不疼惜它,賣了無所謂。100 萬買了,150 萬就賣了,這不行??矗含F(xiàn)在大部分基金投資人,都不一定是愛好,而且基金管理人也會用一種金融的操作模式來操作藝術品基金。張:是的,一般這種投資都不是太穩(wěn)定。因為他是以投資獲利為目的的,他不存在哪一些藝術品他喜歡或者是值得收藏,他沒有這樣的概念。這就造成一個上半年買了一張很好的東西值100 萬,下半年120 萬賣了,明年漲到了220 萬了,他們買不下去,這個帶就斷了。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很可能造成一個短期行為,一下子投了這么多,結果賣了以后,發(fā)現(xiàn)再加錢多少都買不回來,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他們就止步不前了,于是這個市場把他們淘汰了。我認為這些新的熱錢、新投資方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從來就是被人吃的菜;而持久投資書畫市場的人加之非常熱愛,這撥人他會生發(fā)枝芽,最終長出松果…
傳統(tǒng)的買家,需要動腦子了
看:現(xiàn)在基金、機構的錢流進來以后,特別是是私募基金,因為私募基金的資金量可能都比較大,會不會對傳統(tǒng)買家出手造成影響?張:會的,傳統(tǒng)的買家就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投資這個東西,需要思考。如果再不動腦子,不會運籌規(guī)劃自己投資的步子,出手的時間不對,名頭也不對,對未來市場預測不準確,都會造成投資的舉步維艱。就一些老的行家來說,我個人認為他們的經(jīng)驗應該更豐富。像一些私募的基金或者那些公募的基金入場后,會造成市場短暫火爆,行家可以暫停一下,因為基金投資人的熱情,一般是很難持久的。上半年猛漲的,下半年也該停下來了。這個時候老的買家應該趁機購進?;鸲际怯衅鸱?,價錢起來時你不要和他們爭,肯定是爭不過人家的,畢竟基金不只是一個人的力量。那等基金熱情退了,你趁虛而入,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像投資都具備一定的風險,像這些機構進來投資,跟行家個人來買東西比,它的風險應該更大體現(xiàn)在哪里?張:他們最大的風險在買假。如果買假了,出貨的時候碰到問題,就虧了。但是我個人認為,只要有專業(yè)人士把關的話不會虧的,甚至可以說是零風險。為什么這樣說?你買一百件東西,出現(xiàn)一、兩件錯誤是難免的,每個老行家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準,都有偏差。不可能說這個人神到什么都會看,哪件東西都買不錯,這個沒有可能的。而且現(xiàn)在好多私人基金已經(jīng)做成美術館了。起先是一兩年人合起來買東西,買著買著多了,利潤也多了,把藝術機構做成美術館而回饋社會了,結果皆大歡喜;這在全國像北京、上海、山東、西安都有這樣的情況。看:現(xiàn)在會有一種說法,就是基金的介入,拉高了價格也從另一面增加了市場的泡沫,你怎么看?張:這種說法的定義不夠準確,非常的偏頗。他們從門外看門內(nèi)的事情看得不夠清楚。因為我們在一線我們知道,所有所謂天價的、泡沫的、虛高的東西都是真實的,確實有人在買,并不是虛構的,存在就是現(xiàn)實!我個人認為,孤立的看待一個小小的書畫市場是片面的、不透徹的、同時又是不準確的!書畫市場上的一起一伏都會牽動投資者的心情,從長遠眼光看,中國的書畫市場是緊跟著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價位不斷攀升的。世界會大同的!東西方之間的藝術品價位懸殊幾十倍,那么說幾十年之內(nèi)其價位是漲不到頭的,只是這中間有起有伏,有暗礁,有險灘,看你如何去繞過它,做一個真正有智慧、動腦子的書畫市場上的弄潮兒……
【編輯:顏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