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愛我?”
“因為當你穿過人行道時,就像在和整條街做愛;因為每天早晨醒來的你,聞起來就像熱騰騰的羊角面包。”
如果你的伴侶是HIV攜帶者,你會這樣回答他/她嗎?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全球367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有1950萬人在2016年獲得了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編注:一類于治療逆轉(zhuǎn)錄病毒(主要HIV)感染的藥物]治療。其中大多數(shù)人的情況尚好,有證據(jù)表明通過治療可以十分有效地抑制艾滋病毒。去年“艾滋病日”前夕,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了艾滋病毒自檢新指南。通過新指南,可以讓人們了解自己的艾滋病毒狀況,同時也可以告知伴侶,鼓勵他們接受檢測,從而使更多的人知道自身感染狀況,盡早采取行動。
但是,人們提到“艾滋病”這個字眼,還是會不自覺地皺皺眉頭。所以,這一次,瑞士的漫畫家弗雷德里克·佩特斯決定講些不同的故事。
假如有一天,你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愛會怎樣?后浪出版的漫畫《藍色小藥丸》中的男主人公就面臨著這樣的抉擇。他心愛的女孩卡蒂對他說:“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的兒子也是”。一個本該有著甜蜜結(jié)局的愛情故事突然急剎車。面對需要終生服用藍色小藥丸的母子兩人,男主人公的愛情和生活要以怎樣的方式繼續(xù)?
其實作者佩特斯在《藍色小藥丸》中講述的,就是真實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但是他沒有逃避,也沒有責備命運,轉(zhuǎn)而與卡蒂一同面對內(nèi)心經(jīng)歷的激烈斗爭和疾病的痛苦煎熬。作者用詩意的方式陳述這個鐵定的事實,不忘記告訴人們一些有趣的,但是又讓人忸怩不安的問題——什么是“雞尾酒療法”?我們可以和HIV病毒攜帶者做愛嗎?如果愛愛的過程中安全套破了怎么處理?以及一些你可能不太了解的事件,比如HIV病毒攜帶者已經(jīng)可以正常生育孩子了。
比利時作家蒂埃里·貝勒弗魯瓦評論說:“佩特斯選擇以一種平和的、舉重若輕的方式講述這個故事,是因為他想呈現(xiàn)的只是一個真實而平凡的普通人的愛情故事,里面沒有英雄、沒有法官、沒有榜樣,更不存在殉道者。”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郵件采訪到了弗雷德里克·佩特斯,聽他講述漫畫背后的故事。
澎湃新聞:我們在圖書結(jié)尾的采訪中了解到,您和妻子后來又生育了一個沒有攜帶HIV的女兒,您和家人現(xiàn)在的身體健康狀況還好嗎?
佩特斯:我和家人一切順利。如果醫(yī)藥上沒有新發(fā)明的話,他們一生都要持續(xù)服藥。就像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一樣。
澎湃新聞:為什么想用漫畫的形式來呈現(xiàn)這個故事?您在繪制漫畫并將它發(fā)布出來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這本漫畫在歐美國家出版后,讀者有怎樣的反饋?
佩特斯:25歲的時候我開始動筆寫這本書,我花費了17年來寫它。當時這屬于我私人的練習,是為了捋清頭緒,想要在迷霧中找到明確的方向。我用連環(huán)畫去呈現(xiàn)它因為這是我的表達方式。最初沒想到這本原來打算放在自己抽屜中的漫畫最終會被制作成書。我寫作或畫圖的時候速度都很快,沒有考慮太多。我們最初設想在小型獨立出版社制作,但我的朋友們認為應該將它制作成一本發(fā)行的書籍。于是一切都迅速而簡單地完成了。公眾的反響熱烈并稱深受感動。有一些陌生人反過來向我講述他們非常私密的故事。這本書對于人們來說就像一面鏡子。
澎湃新聞:在漫畫中您是從一個丈夫的視角來看待HIV攜帶者的,您想對他們的親人或者朋友說些什么嗎?
佩特斯:我沒有想要傳達的訊息。
人們和他們的生活、文化做抗爭,其中的大多數(shù)都竭盡全力以自己的方式做好事。我無法指導世界另一端的人們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只覺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他們并不直接傷害別人的時候,也不該受到論斷。那些病人對自己所患的疾病并非是自主的選擇,他們在不傷害他人的同時自己默默承受著苦難。沒有人希望因為自己患有某種疾病、是個同性戀者,或是在歐洲的中國人、在中國的歐洲人,或因為與眾不同就被議論紛紛或被人拒絕。假設有人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你的話,你就會感到難過,感到憤懣不平。所以不要這樣對待他人!
澎湃新聞:漫畫中的R醫(yī)生讓人非常感動,從他的口中讀者們了解到了相當多的艾滋病知識,他減輕了人們的恐慌。這位醫(yī)生和您在漫畫開頭提到的“一群庸醫(y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深入聊聊兩者的差異嗎?在遇到R醫(yī)生之前,卡蒂和她的兒子是不是碰到了很多不太友善的醫(yī)生?您想對治療艾滋病的醫(yī)生說些什么?
佩特斯:沒有(遇到不太友善的醫(yī)生),正如我之前所說的,我們非常幸運,從來沒有遇到過態(tài)度惡劣的醫(yī)生。在這里,整個醫(yī)療界都訓練有素而信息周全。艾滋病與其他疾病并沒有什么不同,經(jīng)常是病人們使自身陷入負罪感中,因為艾滋病關(guān)乎愛,涉及到各種親密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血緣關(guān)系和性關(guān)系,而這些都是對人類來說具有強烈象征意義的紐帶。
澎湃新聞:有趣的是,我們注意到您的繪本中出現(xiàn)了一只猛犸象,它在男主人公糾結(jié)迷惑的時候從河邊冒了出來,為這個難過的小靈長目動物指點迷津,為他講述了很多人生哲理。本書很多寓意都在男主和猛犸象的對話中,讓讀者動容。您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這一形象?它在現(xiàn)實中有沒有一個真正的原形?
佩特斯:當我在寫這段章節(jié)的時候,一位法國古生物學家剛從西伯利亞凍土層里出土了一只冰凍的猛犸象。這個遠古時代的物體的出現(xiàn)就像JiminyCricket(《童話鎮(zhèn)》中的角色),是一種外在的意識和科學精神的具像化。它從永久凍土中被取出,出現(xiàn)在這條日內(nèi)瓦的河流里,正象征了寫作的神秘之處。我需要建構(gòu)人物精神的一面來進行哲學性的對話,不用真正戴上裝備,進入斗爭狀態(tài)就可以以口頭談論所有話題。
澎湃新聞:您認為漫畫中呈現(xiàn)出來的人們對HIV攜帶者的態(tài)度在您所生活的社會中普遍嗎?人們?yōu)槭裁磿懦馕窇炙?/p>
佩特斯:以科學的態(tài)度(去解釋),絕不要受各種迷思的影響。
實際上,當今社會艾滋病并不比糖尿病或甲狀腺紊亂更普遍,然而其他的疾病就沒有受到如此的關(guān)注。而且只要我們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大量血液接觸,幾乎不可能感染上艾滋病。完全不能和流感的感染程度相提并論。但當病毒接觸到“生命的液體”,血液或精液的時候,我們常把它視為骯臟的象征。社會至今還留存著深重的禁忌,但這是迷信,經(jīng)常來自于人們?yōu)榱吮苊馍钤诳謶种卸尚诺淖诮绦叛?。我們需要務實且科學的態(tài)度去看待這些問題。這一切只是生物學的正?,F(xiàn)象,并不骯臟,人性的本質(zhì)不受它影響。
澎湃新聞:您為什么會選擇“藍色小藥丸”作為標題?這種用于治療HIV病毒的藍色小藥丸之后有沒有可能被更好的藥物或者治療方法所取代呢?
佩特斯:最開始它指的是藥丸的顏色。隨著治療手段不斷進步發(fā)展,它的副作用也在下降?,F(xiàn)在已經(jīng)有十幾種不同的藥物,醫(yī)生會按照患者的性別、年齡、健康狀況、過敏情況等來開出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