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文物
軍事文物
友人鮑昆是一位攝影家,同時大概也是一位熱心公共事務的人士。本周二,他通過微信給我發(fā)來幾張大炮坦克的圖片,這些圖片均拍自軍事博物館。我看這些大炮坦克臟兮兮的,又都是“老掉牙”的鐵家伙,不知他曬這些圖片有何用意。眾所周知,微信朋友圈里大多曬點吃喝玩樂或美人照。隨后通過電話和微信文字我才得知,他是希望我在本報評論一下落滿灰塵的軍事文物。鮑昆微信中寫道:“今天參觀軍博,看院里擺放的這些軍事文物蓬頭垢面,真的難看。想起小時候最崇拜的地方就是這里,總覺得這里是個干凈神圣的地方。所以,我搞不明白,軍隊花那么多錢蓋了那么(些)豪華的樓堂館所,難道就不能一年花十萬塊錢請幾個人每天拿笤帚上去掃掃塵土,讓自己的臉面清潔見人嗎?看過世界很多博物館,還真沒見過這么不要臉面的。”
我又看了他微信圈朋友的回復,有的說“那些都是野戰(zhàn)武器嘛”,有的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經(jīng)參觀過軍博,那時候室內擺放干凈整潔,不知道現(xiàn)在為什么這樣”,有的說“前一陣子我也去了,同感,鮑老師說得很對”,有的只是嘆一聲“唉!”,也有的分析“灰塵是次要的,肯定會有銹蝕,可惜這些文物了”。稍微激烈一點的人扯上了喝茅臺酒的問題,調侃的人則說“培養(yǎng)灰塵,增加歷史厚重感”,嚴肅點的人則說“恥辱,辱我軍威,辱我軍史”、“與軍容不符”、“把軍博糟踏成什么樣子了”。最富有建設性的是說“其實可以讓小朋友以國防教育的名義打掃。北京那么多學校,輪都輪不過來”。鮑昆回復說:“現(xiàn)在的學校什么時候教過義務勞動?”
公眾點評,七嘴八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微信這東西,好就好在每個人都可以在一定范圍里即時發(fā)送自己的所見所聞,每個人都可以即時發(fā)表自己的一孔之見。圈里的朋友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誰教育誰、誰戰(zhàn)勝誰的問題。嚴格地說,這種信息傳遞和交流方式,更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的民主色彩。但也有一些問題,比如作為一種公眾輿論,似乎略輸媒體,稍遜權威,影響力還是有所不逮。保護好軍事文物,竊以為軍博有專家,應當知道如何去做。我估計,這不是錢的問題,是缺少一點責任心,缺少一點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展品清潔衛(wèi)生這種事情,還用“大炮坦克”去轟才能做好嗎?這讓當年奪取這些大炮坦克的英烈們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