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現(xiàn)實主義運動的諸位大師中,雖然我也喜歡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的奇思多變,也欣賞達利(Salvador Dali)的曖昧詭異,但看來看去,我最喜歡的還是馬格里特(René Magritte)。
René Magritte(1898 – 1967)
比利時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雕塑家
馬格里特老爺爺?shù)淖髌房偸浅錆M了他的個人風(fēng)格——內(nèi)斂而深沉,就像是那位不斷出現(xiàn)在畫中的、戴著圓禮帽的男人,一個有教養(yǎng)的紳士形象,這形象常被認為是馬格里特本人。但是,他在畫面里,總是故意背過身去,只讓我們看到他那圓潤的后腦勺;要不然就是把巨大的青蘋果擋在臉的前面,不讓你看清他的模樣。
《人類之子》The Son of Man,Rene Magritte, 1964
這份摸不透的神秘感是馬格里特最得我心的地方。他的畫面在內(nèi)容上總是很容易看懂,尤其是相較于恩斯特和達利來說,少有抽象的風(fēng)景或是融化后重組的不明生物;馬格里特總是在畫面里描繪一些日常生活中會出現(xiàn)的東西,例如樓房、森林、天空、石頭,那些都是我能讀懂的元素。但是,經(jīng)他手組織出來之后,就變成了一種怎么也看不透的場面。好像是一種犯罪現(xiàn)場,蛛絲馬跡之間透露著令人不安的消息。
《冥想》Meditation,Rene Magritte,1936
好比是,午夜的海灘上,有幾條像蛇一樣正在爬行的蠟燭;或是一對情侶正在接吻,但他們都被蒙上了白色的頭紗。
《戀人,2號》,The Lovers II,René Magritte ,1928
還有那著名的《光明帝國》(The Empire of Light)系列——畫面中已是夜深人靜,屋里的人們已滑入夢鄉(xiāng),街道上除了亮著的路燈外一個人也沒有。但是,天空中卻是一幅白晝的模樣:藍天白云。關(guān)鍵是,這種不可思議的、白晝與深夜的完美融合在他的畫面里,若不仔細去看,簡直難以發(fā)現(xiàn)這種邏輯的錯誤。
《光明帝國,2號》The Empire of Light, II,René Magritte ,1950
這種仔細描繪一個錯誤的繪畫風(fēng)格成為了馬格里特的個人標(biāo)簽,又詭異又美麗。“邏輯”成為了他的目標(biāo),他在秘密的畫室里把這些日常生活的“常理”悄然暗殺;同時,又留下一個美麗的畫面。馬格里特的畫都十分的好看,滿足了人們對于藝術(shù)品精美、有技藝,可以帶來審美愉悅的這幾個基本需求。
《地平線的神秘》The masterpiece or the mysteries of the horizon,René Magritte ,1955
可以說,馬格里特的畫都像是一個寓言,一個字謎,需要你靜下心來去觀看;而且,可以讓人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里看出些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不僅我喜歡馬格里特,他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粉絲可不少,就連美國著名的CBS電視臺的臺標(biāo)也是借鑒了馬格里特的油畫作品——把一只眼睛無限放大,把眼里望向外面產(chǎn)生的空洞與神秘作為了一種觀看行為的標(biāo)志。
(左圖)《不真實的鏡子》The false mirror,René Magritte ,1928;(右圖)CBS臺標(biāo)
馬格里特于1898年出生在比利時,他生長在一個十分富裕的家庭里,父親從事著制造業(yè)。他的青年時代正值一戰(zhàn)時期。他曾在比利時首都的布魯塞爾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習(xí)藝術(shù),可謂是科班出身,這解釋了為什么他能夠擁有如此精準(zhǔn)而細致的描繪能力。
在他的職業(yè)早期,馬格里特做過一些商業(yè)作品,他曾多年受雇于一家墻紙制造企業(yè),設(shè)計過許多墻紙花紋,后來還做過室內(nèi)裝潢,海報設(shè)計和廣告設(shè)計的工作。這些從事設(shè)計的工作經(jīng)歷對于他的畫風(fēng)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從事過商業(yè)設(shè)計的經(jīng)歷總會讓藝術(shù)家更加明白普通人的審美趣味。
《奇跡之國,2號》The Country of Marvels, Series 2,René Magritte,1967
另一個影響了這位畫家一生的事件發(fā)生在1912年,在馬格里特14歲時,他那位衣食無憂的母親投河自殺了。在她的尸體被警察從河里打撈上來的時候,馬格里特就在一旁,看到母親的臉完全被她的白色長裙覆蓋。這也是為什么后來人們一直在馬格里特的畫面中看到死亡,看到被白紗蒙住頭部的形象的原因。
《戀人,一號》,The Lovers I,René Magritte ,1928
那是一種記憶里的創(chuàng)傷。重復(fù)這些符號性的東西是馬格里特的特色,也是他的一種策略。他對于這種手法的興趣可以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xué)來解釋,因為,情緒與圖像的重復(fù)就是一種創(chuàng)傷存在的標(biāo)志。而馬格里特的“重復(fù)”不僅是個人生活的陰影展露,也是他質(zhì)疑藝術(shù)原創(chuàng)性的一種探索。
一直以來,馬格里特都被列為超現(xiàn)實主義的重要大師,他的作品也總給人帶來夢境般迷幻的感覺,但是,他個人曾明確表示,自己對夢和人類的潛意識并沒有什么興趣;這一點就跟崇拜弗洛伊德的達利很不一樣。馬格里特公開表達過,“我的作品并不表現(xiàn)夢境,而是呈現(xiàn)夢的反面。因為夢境其實并沒有人類給它附加的那么多意義,我只研究和描繪那些我了解和明了的東西。”
《凝固的時間》Time Transfixed (La Duree poignardee), René Magritte,1938
而這些馬格里特明了的東西又是什么呢?
在所有馬格里特的作品中,《圖像的反叛》(The Treachery of Images,1929)得到了最多的學(xué)術(shù)界討論。就連偉大的??圃?968年都專門以這幅畫為題寫了一本小書,叫做《這不是一支煙斗》(This is not a Pipe,1968),論述了語言文字和圖像符號是如何再現(xiàn)這個世界,以至于最終替換和取代了事物的真實存在。
《圖像的反叛》The Treachery of Images,René Magritte,1929
常常我們在參觀美術(shù)館時會面對一幅抽象作品感到困惑,而馬格里特的這幅《圖像的反叛》就恰與我們的這種困惑體驗相反。
他的畫面內(nèi)容毫不抽象,反而是顯得過于具體和直白——你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個藝術(shù)家在畫什么,他畫了一個精美的煙斗;畫面背景也十分簡單明了,充滿了平面廣告畫的簡約感,視覺內(nèi)容中心突出。但這個畫面給觀眾帶來的困惑一點也不比抽象畫遜色,因為你看到了一支精心描繪的煙斗,但它在明確地與你對話,用一行文字清清楚楚地告訴你——“這不是一只煙斗”。
《自畫像》Self Portrait,René Magritte,1936
實際上,馬格里特從不認為自己的是個畫家;他認為自己是個思想家,只不過是正好采用了繪畫的形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秷D像的反叛》就是他眾多思考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揭示了隱藏在日常習(xí)慣和語言邏輯背后的符號與事物關(guān)系。他殺死了日常的人們理解事物的邏輯。
《禁忌的文學(xué)(文字的使用)》Forbidden literature (The use of the Word),René Magritte,1936
馬格里特在用一種非常簡單而直接的方式告訴觀眾:其實你們一直都是渴望神秘的,而人們一直想看的、想得到的東西,其實就是那些藏在事物背后,人們所看不到的東西。而我們之所以不能夠得到我們想要的那些未知,不是因為這些事物的本身產(chǎn)生了阻礙,而是因為人們本身的狹窄視野和固有思維方式;這些東西,這些所謂的常識、邏輯、語言習(xí)慣,才是產(chǎn)生神秘的真正原因。
《夢的解釋》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René Magritte,1936
例如,我們看到的這支精心刻畫的煙斗,它是真的煙斗嗎?不是。這幅畫表現(xiàn)的只是一個形象,一個煙斗的圖像化符號,而并不是煙斗這個事物的本身;但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尤其在我們學(xué)習(xí)語言、學(xué)習(xí)事物、學(xué)習(xí)知識的習(xí)慣性動作里,我們正是利用了這種“上圖下文”的方式組建起來了我們認知,產(chǎn)生了日常的邏輯。
語言學(xué)家索緒爾早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告訴人們,語言是人類發(fā)明出來的,因此,語言和真實事物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也是一種人為創(chuàng)造;而這種人為關(guān)系是可以、并很容易為人左右。
《美麗的關(guān)系》The beautiful relations,René Magritte,1936
《圖像的反叛》的革命意義也就在于此,馬格里特指出了這種人為因素的參與,指出了這種漂浮在真實存在之上的描述關(guān)系。在這個畫面里,其實不論是語言本身,還是藝術(shù)家畫出的這一只煙斗的二維形象,它們都不是真實的本身,都是人類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這種人為的、可變的、不自然的間接意義成為了我們生活里的大部分經(jīng)驗。
《美麗世界》Beautiful world,René Magritte,1962
這種革命性的反思意識,通過描述一種語言和圖像表達的假象,標(biāo)志著一種現(xiàn)代主義的覺醒。我們之所以認為馬格里特影響到了整個超現(xiàn)實主義,包括達達主義,波普藝術(shù)、觀念藝術(shù),還有后來的極簡主義藝術(shù)家,就是因為他指出了這層語言和圖像在體驗真實上的虛假性。為什么我們看到達達之后出現(xiàn)了那么多的抽象畫,那么多的畫家不再描繪事物的本身,不再歌頌和傳遞事物的美感,這不僅是杜尚的影響,也是《圖像的反叛》這幅畫的作用力。
René Magritte在畫室中工作,拍攝于1964
當(dāng)然,如果你不想動那么多腦筋,去思考語言和圖像對于邏輯形成的影響,那也沒關(guān)系,好好欣賞一下馬格里特的畫就好了。我這里精選了一批最具代表性的高清大圖送給所有讀完這篇文章的讀者,可以總結(jié)出來馬格里特最吸引人的元素。
《印花樣》Decalcomania,RenéMagritte,1962
《戴圓禮帽的男人》A man in bowler hat ,René Magritte,1964
《潘多拉魔盒》Pandora's Box, René Magritte,1951
《刺客的威脅》The menaced assassin,René Magritte,1927
《國王博物館》The king's museum,René Magritte,1966
《好的信仰》Good faith, René Magritte,1965
《對心臟的打擊》The blow to the heart, René Magritte,1952
《摔跤運動員的墳?zāi)埂稵he tomb of the wrestlers,René Magritte,1960
《美麗的語言》The beautiful language,René Magritte,1952
《旅行的邀請》L'invitation au voyage, René Magritte, 1961
《烏托邦》L'utopie,René Magritte, 1944
《宇宙中的玫瑰》Une rose dans l’univers ,René Magritte,1952
《現(xiàn)實》Fine realities, René Magritte,1964
《年輕人的愛》Les Jeunes amours,René Magritte,1964
《聆聽室》the listening roon,René Magritte,1952
《猶豫華爾茲》The hesitation waltz,René Magritte,1950
《明信片》The Postcard,René Magritte,1960
《航行的記憶》Memory of a Voyage,René Magritte,1960
《史蒂芬的肖像》Portrait of Stephy Langui, René Magritte,1961
《清晰的想法》Clear ideas,René Magritte,1958
《看不見的世界》Invisible world, René Magritte,1954
《玻璃鑰匙》The glass key,René Magritte,1959
《阿拉貢戰(zhàn)役》The Battle of the Argonne,René Magritte,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