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留聲機
“金嗓子”周璇的《夜上海》老唱片
民國早期老唱片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這曲《夜上?!返男?,很容易讓人不經(jīng)意回到那個黑白電影、黑白照片以及黑膠唱片的懷舊年代。盡管如今已是CD、MP3當?shù)溃杂胁簧偻婕溢姁酆谀z唱片塑造的時代感,并在以藏養(yǎng)藏的同時將其當作投資種類之一,而不少經(jīng)典的老唱片價格也已翻了數(shù)十倍。不過,收藏老唱片有很多講究,一是要配置黑膠唱機,二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在保管和保養(yǎng)上。
老唱片年均價格增幅20%以上
黑膠唱片作為音樂的載體幾乎占據(jù)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4年CD誕生。中國在1992年進入CD時代,黑膠生產(chǎn)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到1996年已經(jīng)突破百元。
“1998年國內(nèi)最后一條黑膠生產(chǎn)線關閉,目前國內(nèi)市場的黑膠唱片或者來自海外,或者是二手唱片。”老唱片的稀有性不言自明,老唱片收藏其實就是各種歷史聲音的收藏,各個時期的名人的聲音,如政治家、藝術家、歷史人物、風云人物的演講、發(fā)言稿以及各類器樂和聲樂的老唱片都值得一藏。
記者近日走訪各收藏品市場后了解到,目前某些上世紀30年代灌制的老唱片價格已經(jīng)過萬,而部分周璇的老唱片也可以賣到兩三千元一張。一般來說,唱片發(fā)燒友喜歡收集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明星唱片、戲劇和樂曲。不過只有品相上佳且年代久遠的老唱片價格才能一飛沖天,而題材普通、存世量較大的品種如今的售價也難過百元。市場商家劉老板告訴記者,近幾年老唱片價格基本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幅。記者隨后登錄淘寶網(wǎng)搜索“老唱片”的關鍵詞,共搜到7000余件相關商品,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有商家表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臺歌星唱片和一些經(jīng)典音樂的試音碟比較熱銷。
清末手刻片是唱片中的真“古董”
老唱片因為音質出色、逼真,給人以美好的聽覺享受。那么哪些老唱片具有投資和收藏價值呢?收藏老唱片多年的方潔(化名)坦言,并不是所有的老唱片都有收藏價值。“一般來說,出品時間越早、品相越好,價格就越高。唱片的版本也應是藏家考慮的重要因素。”越原始的版本越貴,也非常難找。據(jù)介紹,原版是指由一部作品的最初錄音制作成的唱片,相對重刻版和再版而言,它就像母版,具有可對比的權威性,收藏價值最高。
“玩老唱片是需要耐性的,因為聽它的準備工夫多,因此會‘強迫’你把生活步調(diào)緩下來,要一首一首聽,不像CD選曲那么方便,因此就會認真把音樂聽完。此中樂趣可謂冷暖自知。”業(yè)內(nèi)人士劉坤介紹,玩家首先可關注清末手刻片和清末單面片:“這是外國唱片公司傳入我國的第一批唱片,有的是事先在中國請一些著名的京劇演員將唱詞錄制好后,手工用刻刀在芯片上刻上片名、片號、演唱者名字。手刻唱片的歷史很短,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由于是手工制作,發(fā)行量都很少,又主要是向王公貴族及富商巨賈發(fā)售的,所以現(xiàn)在市面上并不多見,是唱片中的真正古董。”
而清末單面片中,由著名劇作家、京劇演員汪笑儂灌制的《瓜種蘭因》被譽為“中國第一出外國京劇”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尤為難得。此外,本世紀最偉大的男低音歌手之一的美國黑人歌星保羅·羅伯遜在1941年灌錄的《起來》套裝唱片收錄了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他用中英文各演唱了一遍,當時他就預言此曲將成為中國的國歌,里面還收錄的其他幾首中英文演唱的抗戰(zhàn)歌曲及中國民歌,并且這張唱片的銷售收入捐回國內(nèi)作抗戰(zhàn)之用。這些歷史背景足見這套唱片的收藏價值。“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一大批樣板戲唱片,如《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雖然當時發(fā)行量不小,但是幾十年過來,成套且品相好的樣板戲唱片也很難湊全,收藏價值也非常高。”方潔在這方面頗有眼光。
收藏之道:注重保養(yǎng)定期清潔
老唱片的收藏者往往容易走入誤區(qū)——成為“唱片倉庫保管員”。一開始收藏時,方潔也將收藏的唱片完好包裝保存著,唯恐其受損。然而,慢慢進入這個圈子,她才了解到,真正的藏友應該也是“歌友”:“老唱片的價值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愉悅聽者的耳朵。”所以,她配置了一部數(shù)百元的黑膠唱機。隨著她在收藏上的晉級,她逐漸學會自己配置唱頭、唱臂和唱盤,并且添置擴音設備。
當然,唱片也有“消耗品”的特性,長期使用也會受到磨損。因此,當其收藏特性被強調(diào)時,就難免涉及如何在享用它的過程中也能好好保存保養(yǎng)。“老唱片一怕擠壓,二怕灰塵,三易磨損,保存保養(yǎng)真的是一件要非常用心的事。”方潔把老唱片放在書架上的通風干燥處,以防其發(fā)霉變形,每次聽完后都用碳纖刷擦拭唱片,“很多藏友沒有注意到,再心愛的老唱片也不能循環(huán)重復聽,全部聽完一次后至少等六小時后再聽第二次,否則唱針在唱片上播放時,因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可能會軟化唱片塑膠溝槽。”
有的老唱片保存一段時間后可能出現(xiàn)發(fā)霉或變臟的現(xiàn)象,必須經(jīng)過清洗才可以再播放,而清洗方法可以購買洗唱片機,或者用含少許中性洗潔精的純凈水打濕唱片,然后用尼龍面刷順溝槽方向輕刷后用水沖干凈,最后拿棉布細細擦干后讓其陰干,之后重新?lián)Q上新的內(nèi)套。
“千萬不要因為怕保養(yǎng)麻煩而不播放老唱片。”方潔說,老唱片要播放和定期清潔以延續(xù)其“生命力”,而對于收藏者來說,收藏老唱片就是收藏一段段舊日的聲音。
延伸話題:
藝術品成為家庭“硬通貨”
經(jīng)常只身赴海外淘寶的藏家胡義成認為,隨著財富的積累,以后進入藝術品市場的人會更多,門類也會更加細分,他認為,人們的藝術消費不光是移情,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體驗,從收藏和投資中獲取樂趣,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當然,玩這些也是需要資本的,光有愛好玩不起。”
和老唱片一樣曾在上世紀初成為“新鮮玩意”的老照片,也因為承載了時代的情結而被收藏市場所關注。不過,一張照片能值多少錢?國際上有Edward Steichen 的《池塘月影》(292.8萬美元)和Andreas Gursky的《99美分II》(334.456萬美元)、《萊茵河II》(430萬美元)等一系列天價,國內(nèi)則有民國影星中周璇最完整影像記錄的“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張)”專題以218.5 萬元成交,刷新了中國影像拍賣市場的成交紀錄。某拍賣公司影像部經(jīng)理李欣反復強調(diào),通過6年左右的市場培育,影像作品已經(jīng)從其他藝術品種的從屬地位,成功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品種,并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關注。
中國老照片網(wǎng)創(chuàng)辦人仝冰雪曾表示,在西方的拍賣會上,同時代、同樣題材、同樣品相的照片,中國題材一般是歐美照片的10倍價格,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攝影技術普及較晚,早期照片拍攝少、存世量少。不少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影像是中國最有條件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藝術品收藏品種。
李欣表示,投資收藏影像的人專業(yè)性較強,還需要把追求短期的回報放在次要的位置。
“現(xiàn)在的收藏市場,更多是一種投資的市場,只有當大部分參與者將其作為生活方式,市場就是成熟穩(wěn)定的。這部分人可被定義為‘終極消費者’,他們有穩(wěn)定的收入,向往穩(wěn)定而持久的生活情趣,才會持續(xù)收藏并不斷提高鑒賞能力,他們大量購買非頂級的藝術品,而我們可以不斷給他們增加各種門類。”業(yè)內(nèi)人士甘學軍認為,市場是大多數(shù)人能參與的文化場所,而不僅是高端買家縱橫馳騁的專屬賽場。“收藏愛好者不應只盯著乾隆官窯或齊白石書畫,要把藝術品市場更多融入大眾的生活中。”
某公司藝術總監(jiān)王野夫認為,藝術融入生活是大勢所趨,也是拍賣機構今后的努力方向,“成功人士的居住空間光靠植物裝飾已經(jīng)不夠了,需要來點‘硬通貨’。而油畫、雕塑就是‘硬件’。你在家天天看一幅好作品,超過5年,這件藝術品就成為你的家庭成員之一。對于一個家族來說,一件好的藝術品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就會成為一種傳承。”
【編輯: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