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老照片拍賣紀錄屢被刷新

來源:收藏快報 2014-11-21

老照片記載著歷史,映帶著歲月。那一幀幀泛黃的影像,是歷史里的星星點點,歲月里的斑斑斕斕,人性中的絲絲縷縷。老照片收藏,根柢在文化記憶與人文情懷。而在發(fā)達的電子時代、快速的社會節(jié)奏中,老照片收藏日趨熱門。一代歌后周璇的一套照片可以賣到200多萬元,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考察工作組照以400余萬元落槌,而美國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一張100年前的《池塘月光》,能以1790萬元成交……老照片已經(jīng)深深打上了商品屬性,并漸漸成為收藏市場新貴。

最貴老照片值1790萬元

資料顯示,從2003年中國嘉德的秋季拍賣會開始,兩張估價1000元的上海外灘景色的全景照片,最終以不可思議的14.85萬元成交,這引起了中國拍賣界和收藏界對老照片收藏的注意,自那開始,老照片在國內(nèi)拍場已經(jīng)走過了十多個春秋。而拍賣紀錄也不斷刷新,例如2011年,華辰秋拍影像專場中,一代歌后周璇的一套老照片“影像中的人生”以218.5萬元創(chuàng)下國內(nèi)影像拍賣的最高紀錄,此前老照片的成交價格沒有超過百萬元。而2012年,中國嘉德秋拍古籍善本專場落槌的“梁思成、林徽因等攝中國營造學社考察古建筑照片集”更以402.5萬元刷新老照片單筆成交價的歷史紀錄。

嘉興藏家龐藝影表示,目前世界上最值錢的照片,是一張100年前的《池塘月光》,它的作者是美國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這個世界紀錄是在2006年2月14日紐約索思比拍賣行誕生的,價值29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90萬元。

北京早期老照片尤受追捧

隨著老照片收藏群體的壯大,收藏門類也日益豐富,有以年代劃分的,例如晚清時期,民國北洋軍閥時期、抗戰(zhàn)時期等,而從題材分的則有人物類、風景建筑類等,也有按照地域劃分的,例如老北京、天津、廈門等,還有按照攝影師來劃分,例如廣州的賴阿芳,北京的約翰·湯姆森,托馬斯·查爾德等。然而,雖然類別劃分非常細,但也有不少具有普及性價值的老照片。

大乾藝術機構策展人單增輝表示,西藏早期的影像,由于量非常少,所以幾乎老照片的藏家都想收藏,另外,還有北京的早期影像(19世紀中期)也比較少,因為早期能進入北京的外國人畢竟有限,所以這個時期老北京的照片也是非常受追捧的。第三個就是早期(19世紀中期)的攝影師的作品,那個年代的攝影師不多,有一些名氣也很大,所以,只要出自于那個年代的攝影師的作品,都會受到一定的追捧,比如托馬斯·查爾德是較少拍過圓明園燒毀之后的攝影師之一,而且他幾乎是最早拍圓明園被燒毀之后的情況,所以他的那組照片就非常珍貴了。

專業(yè)機構介入力度加大

雖然攝影作品收藏真正進入藝術品市場僅十幾年時間,但近幾年,各式各樣以“老照片”和“圖說”之類冠名的印刷文本紛紛面世,產(chǎn)生了對老照片的大量需求;而各地文化部門對歷史文化的重視,更加推動了對原版老照片的重視。

老照片收藏家、中國老照片網(wǎng)的創(chuàng)辦人仝冰雪表示,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老照片收藏行業(yè)日趨成熟,專業(yè)的拍賣公司紛紛介入,老照片的拍賣專場相繼推出,例如北京華辰拍賣、泰和嘉成、歌德拍賣都有過影像拍賣的專場。另一方面,收藏的群體也在擴大,以前主要是個人收藏,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文博系統(tǒng)也慢慢進入,例如上海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還有部分基金、企業(yè)開始介入,并建立自己的影像博物館,這樣整個收藏的群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十幾年前零散的狀態(tài)有了質(zhì)的改變。在深度方面,研究的力度也在加大,書籍出版、展覽舉辦都陸續(xù)增多。

辨真?zhèn)巫⒁鈨煞矫?/strong>

《愛上老廈門》的作者、老照片收藏家高振碧表示,隨著老照片的市場走好,相應的造假行為也日益增多。他表示,初入門的藏友通??梢詮膬蓚€方面去辨別:第一,紙基厚薄。年代越早越細軟單薄,由于造紙術的進步,后期紙基越來越堅挺密實,甚至彈指有聲;第二,圖像細節(jié)。由于早期的攝影機多為大畫幅,定焦鏡頭,成像不但銳度高,影調(diào)細節(jié)也非常豐富,如果通過現(xiàn)代掃描和翻拍沖印出來的照片,很多細節(jié)會被“忽略”,圖像模糊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