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00:59,@眠琴山房(北京匡時拍賣總經理微博昵稱)在微博中轉載并評論自己的微博:博士也沒用,這真要真才實學,僅僅知道些皮毛的根本幫不上忙。我希望大家?guī)臀液粲跻幌拢鞯鼐ò姹緦W的老師們,如能來京幫我們指點迷津,我公司承擔全部費用并將付出與之身份、才能相匹配的勞務報酬。
董國強微博談“過云樓”價值
嚴肅真誠的用詞讓人一頭霧水,再加之此話出自北京匡時總經理之口,更讓事情變得撲所迷離。董國強微博“求救”為哪般?事情原委究竟如何?
4月12日下午,北京匡時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舉辦了“過云樓藏書”拍賣新聞發(fā)布會,對外宣布由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領銜的170余種“過云樓”藏書將整體亮相北京匡時2012春拍。
董國強曾經表示過拍賣公司要有文化責任感,古籍善本聚難散易,這批稀世珍寶的完整性不能被破壞,因而會作為一個標的整體拍賣,起拍價定為1.8億元,為了保證它們能有好的歸宿,參與競投的買家和機構都會進行財務資質調查,簽署相關法律文書,并收取保證金5000萬元。雖然此估價跟2005年相比翻了七倍,保證金也成為史上最貴,但完全符合目前市場標準,相信最終由誰獲得,都會為其收藏建立巨大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內涵。也希望競得者能為之提供良好的保存環(huán)境,同時能夠提供給社會,學術機構、專家學者來做更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這批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將其價值發(fā)揚光大。
隨后,各大媒體競相登載宣傳,微博中也議論紛紛: 5000萬保證金和1.8億元的起拍價一時間把2012春拍的懸念提到了最高點,大量估價的主題帖也在微博中興起。作為匡時一把手的董國強卻沒有為眾人“慶賀般”的估價沾沾自喜,而是更多轉為對此件拍品背后的文化研究擔憂,他在微博中說到:“古籍的價值是多方面的。過云樓的這批書,凡179種,其中除了四十冊宋版《錦繡萬花谷》外,還有多部元刻本、明刻本以及清代刻本。這其中還有一些稿本、抄本,更有一些是經過黃丕烈、顧千里等歷代藏書大家的點校本、批注本。很多又是傳世孤本。所以,這批書的真正價值需要專家們花很長時間去研究和發(fā)掘。: 找了幾個學古籍的研究生來,他們看看目錄后一臉茫然地說不能勝任,一些專家也表示難以給與幫助,很多版本他們都沒見過,需要對版本了如指掌的老先生們才行。我真的發(fā)愁,我希望能夠在拍賣前盡可能的把資料做的詳盡,看來難度很大……”
之后,便有了文章第一段那一幕。廣大博友們也沒閑著,紛紛獻計……
@小蝎子A君 :找到人沒?如果需要,可以幫董總問下學校(中山大學)老師們。
@綠綠客:光是學古籍的沒用,整理是圖書館學。建議你找大圖書館古籍部的人。偶媽媽就是江蘇圖書館古籍部專門做這個的,但她已經退下來不做了。 這個太辛苦了。
@歐亞散人:萬博藝苑是徽州的吧 徽州學要密切關注!如有名家聯(lián)袂推崇,很快就會崛起
@歐亞散人: 回復@眠琴山房:看看臺灣日本方面是否能協(xié)助大陸諸君,聯(lián)手整理!
@Jinlion1106:找找沈津老師呢?原上圖的,后來哈佛善本部的主任,古籍和書畫一樣,必須多上手,學生在這方面可能經驗尚缺
@楊中良 :山東大學的杜澤遜教授是古藉版本學的專家,或許能幫上您。
……
日前,董國強已經決定近日去臺灣找相關專家詳解此件拍品的幕后文化價值。暫不說這件拍品已經得到了多少人的肯定和支持,從一件藝術品本身考慮,拍賣行拍賣拍賣這件藝術品已不單是買家賣家和拍賣行的事情。一件具有歷史價值的拍品無論何時何地都值得更多人去關注和研究。如今,匡時已經拿到了此件拍品的拍賣權,但仍舊為挖掘此件拍品背后的價值奔波,用董國強的話說:我希望能夠在拍賣前盡可能的把資料做的詳盡。”而了解董國強了解匡時的人都知道,這幾年,匡時除了做拍賣,另外一個好聽卻不那么來錢的稱號叫做“文化推手”。
關于“過云樓”拍賣
關注過云樓的人都知道,“過云樓”藏書第一次上拍并非匡時,而在2005年的嘉德,董國強在說到當年情況時表示:查閱了一些過云樓藏書第一次在嘉德拍賣的情況,據(jù)當時的一些報載,嘉德古籍專家拓曉堂先生說,這批書從1994年起就開始做過云樓后人的工作,直到2005年,前后花了十年的時間終于說服了顧家后人將這批書整體上拍。而當時2300萬的成交額轟動一時,因為當時書畫和瓷器類拍品超過兩千萬的也是鳳毛麟角。
關于匡時將拍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領銜的170余種“過云樓”藏書
“過云樓”藏書名滿天下,顧家將之視若珍寶并終年秘藏,凝聚著六代人的心血,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其中四分之三也已于上世紀轉歸于南京圖書館,只剩這170余種,近500冊,是唯一還在私人手中的國寶級藏書。其中,保存完整的傳世孤本《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共四十冊),堪稱全世界部頭最大的宋版書;元刻《皇朝名臣續(xù)碑傳琬琰集》也是名重天下的孤本。藏書中的珍本還有元代劉氏日新堂、明代毛氏汲古閣這樣鼎鼎有名的藏書家和出版家;還有黃丕烈、顧廣圻、鮑廷博等大家批校手跡,在民國時期就已是千金難求的國寶級藏品。
關于匡時“文化推手”
古代書畫近幾年的市場份額一直低于近現(xiàn)代書畫,古代書法作品此特征尤為顯著,而古代書法中的文化價值卻不容小覷,為此,北京匡時一直沒有放松對此類文化價值“豐盛”的作品的關注。2011年秋拍,北京匡時推出了一件元代《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這件自美國回流的《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長達八米,是目前所知元代最早的隸書。閻復《崇真萬壽宮瑞鶴詩》成書于1297-1299年間,卷上有元初家之巽、張楧、牟應龍、方回、杜道堅五人應和,此五人皆為由宋入元之名士。除方回和張楧外,其它人物均未見墨跡遺世,堪稱存世孤本。本幅并附明代文征明、詹景鳳、清代陸堇庭鑒藏印以及清毛順甫跋一則,便于厘清本幅作品來龍去脈。據(jù)悉,此手卷出自清末民初上海道臺蔡乃煌舊藏,在明末清初江南名家所著的《平生壯觀》中即有著錄,它的面世不僅是古代書法的重要發(fā)現(xiàn),更為研究元代詩歌和古代道教文化提出了重要佐證。最后也沒有辜負匡時的關注和辛勞,《瑞鶴詩唱和卷》創(chuàng)元代書法拍賣紀錄:500萬起拍,最終1.012億元成交。
今年春拍,匡時也將暨多年來對明代書畫的關注之后,再次推出“明遺民書畫”專場。匡時專家表示,“明遺民書畫”是在清初遺民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涵蓋了清初畫壇上著名的“四僧”的八大、髡殘、弘仁、金陵畫派代表龔賢、常州畫派代表惲壽平、各地大儒傅山、魏禧、顧炎武、歸氏父子等人的書畫精品。朝代更替和社會動蕩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審美,這些遺民的書畫作品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樣式特點。因此,北京匡時將在2012年春拍中上述專場,深度挖掘遺民書畫作品的市場價值。屆時,見證清初文壇盛事的《種菜詩唱和詩冊》等原作也將首次現(xiàn)身。
【編輯:顏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