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佳士得秋拍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呈獻400件珍品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1-11-17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壺

 

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秋拍2011將于11月30日(星期三)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次拍賣會推出拍品逾400件,品種琳瑯滿目,涵蓋多個知名收藏的藝術瑰寶,總估值約6億港元。當中包括一位顯赫歐洲私人藏家的專拍,全部15件拍品俱為玉雕、象牙雕及犀角雕工藝中的杰出作品,為此藏家窮五十載心血庋藏所得。

 

瓷器精品

 

在本季眾多稀世珍品及明清瓷器佳品中,最為矚目的是糅合了中西藝術風格的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壺(拍品編號2977,估價:港幣28,000,000-35,000,000/ 美元3,700,000-4,500,000)。此十五世紀初撇足青花扁壺造型優(yōu)美,為中國古代陶瓷的創(chuàng)新形制,其造形顯然深受西亞同類器物的影響。

清康熙青花釉里紅團花齒紋搖鈴尊

 

今季的另一亮點是清康熙青花釉里紅團花齒紋搖鈴尊,底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拍品編號2936,估價:港幣15,000,000-22,000,000/ 美元2,000,000-2,600,000)。搖鈴尊為康熙官窯的創(chuàng)新形制,為珍貴的品種,傳世品中不為多見。此器造型規(guī)整,胎體細密堅致。釉里紅色彩純正,呈色穩(wěn)定、鮮艷亮麗,紋飾疏朗、清雅和諧。此外,拍品中尚有一件來自張宗憲先生的重點藏品 —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鋪首耳尊(拍品編號2945,估價:港幣12,000,000-15,000,000/ 美元1,600,000-1,900,000)。此器造型古樸,青花發(fā)色濃艷,腹部主體紋飾繪纏枝蓮托八吉祥,兩組共十六朵蓮花枝葉相纏。

 

是次秋拍亦呈獻一系列宋瓷精品,包括一件宋/金定窯印孔雀紋盤(拍品編號3001,估價:港幣3,000,000-4,000,000 / 美元390,000-520,000),此器曾一度獲著名收藏家卡爾?坎普收藏,盤心巧妙印著一對開屏孔雀,令人嘆為觀止。

 

拍品中還有一批宋元至明代的精品龍泉青瓷。宋代的龍泉青瓷產自浙江省,素來備受藏家青睞,其特色是形制古樸,器身大多光素無紋,釉色柔和青碧、晶瑩潤澤。元明時期,由于制瓷技術突飛猛進,裝飾手法亦日趨精美。調配釉料的方法與窯燒技術均有所革新,釉色因而益發(fā)青翠瑩徹。當時,中國與歐洲、東非和東亞之間的出口貿易極為蓬勃。因此,不少重量級的龍泉青瓷珍藏均落入海外藏家之手;但時至今日,大中華地區(qū)的收藏家對此類瓷器的興趣亦日漸濃厚。

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盤龍紋

 

拍品中的點睛之作乃是一件元代龍泉青釉印花卉八仙圖八棱梅瓶(拍品編號3010,估價:港幣4,000,000-7,000,000 / 美元520,000-900,000)。這件棱角分明、八面開光模印八仙圖的梅瓶是龍泉青瓷中的精品。造型和紋飾相類的龍泉青瓷寥寥可數,此拍品尤其珍罕。

 

另一亮點是一件龍泉青釉花口折沿盤,為明永樂年間制造的最大瓷盤之一(拍品編號3009,估價:港幣2,800,000-3,500,000 / 美元370,000-450,000);以及一件明初龍泉青釉蓮紋折沿盤(拍品編號3012,見右圖,估價:港幣800,000-1,200,000/ 美元110,000-150,000),為洪武朝龍泉菱花瓣口大盤中,大概只有本拍品獨一無二地以枇杷作盤心紋飾。

 

御制玉雕

 

觀乎今季的玉雕珍藏,最令人引頸以待的是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盤龍紋(拍品編號2971,見左圖,估價:港幣28,000,000-35,000,000/ 美元3,700,000-4,500,000)。此器原為上海及香港怡和集團后人、英國渣甸爵士(1900-1969)舊藏,并曾作為僅有的幾件玉雕展品之一,于1935-1936年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中展覽。該類展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歐洲舉行的,甚至可算最重要的中國藝術展。此器也曾于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溫頓家族收藏系列中拍賣,其玉質溫潤,形制規(guī)整,雕刻結合多種復雜工藝制作。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瓶腹兩面圓形開光內高浮雕盤龍戲珠圖案,所刻花葉繁茂,寶傘、盤長、法輪、法螺、華蓋、金魚、寶罐、蓮花八種吉祥寶物分托雙龍龍爪之中,寓有八吉祥護身之意。

 

其他重器還包括清乾隆白玉賀壽圖筆筒(拍品編號2970,見右圖,估價:港幣6,000,000-10,000,000 / 美元780,000-1,300,000),此器紋飾深具寓意,選料精良,雕工深峻,人物景物相配;清乾隆白玉雙龍活環(huán)耳洗(拍品編號2969,估價:港幣4,000,000-6,000,000 / 美元520,000-770,000),此器以雙龍作活環(huán),足顯帝皇的尊貴身份;以及清乾隆/嘉慶御制白玉雕龍把鳳凰壺(拍品編號3028,估價:港幣3,500,000-4,000,000/ 美元460,000-580,000)。

 

是次秋拍還因應藏家們對上乘玉雕的需求及珍賞,推出一系列重要的御制白玉雕器。這些精品工藝精細,并選用上等白玉,大部份更源自重量級藏家自二十世紀初萃集的收藏。

 

此次拍賣的上乘玉雕還有清乾隆御題碧玉嵌寶石玉蘭花硯屏,此屏源自羅馬Bulgari Collection珍藏,并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拍品編號2973,見左圖,估價:港幣3,000,000-5,000,000 / 美元390,000-650,000)。此屏既深雕山水圖,又嵌各式寶石組成玉蘭海棠花圖,與御題詩相呼應。玉匠巧妙以玉雕與嵌寶石、碧綠與彩石作雙重對比,實為一件匠心獨運的造辦處玉作精品,此屏出自皇家作坊,為當今所知僅存的幾件碧玉御題詩座屏之一。

 

織品及家具

 

此次“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秋拍第二節(jié)將于11月30日下午舉行,精選拍品除瓷器、玉雕外,還重點推出文房用品,漆器,青銅器,象牙,家具,以及龍袍及補子等刺繡織品。

 

其中織品系列主要源自一名顯赫歐洲鑒藏家。自漢代起,文武官員的官階品級均已成為其社會地位、經濟實力、身份排場的重要憑據。而唐代百官的袍服,按不同官階有專用之織物及圖案。十四世紀明代官袍正中處綴有觸目的織繡圖紋,稱為“補子”,為士大夫的典型標識。1391年,明廷將“補子”按官階分九等,并將其規(guī)格紋飾詳細加載典章。明清兩代皆以各種禽、獸紋“補子”把士大夫與貴冑區(qū)分開來,并作為各級文武朝臣的識別。

 

這系列拍品中,最矚目的當屬一件清十九世紀皇后所穿的明黃緞五彩云蝠金龍十二章吉服(拍品編號3143,估價:港幣1,000,000-1,500,000 / 美元130,000-190,000),以及另一件清十九世紀石青緞繡八寶金龍裘皮袞服(拍品編號3144,估價:港幣500,00-700,000 / 美元65,000-90,000),此袞服為皇帝于中國農歷的重要節(jié)日“冬至”的祭祀儀式上穿著。

 

至于同一系列的補子中,最備受矚目的是明萬歷刺繡壽祿方補(拍品編號3145,見左圖,估價:港幣250,000-400,000 / 美元33,000-52,000)。圖中繡馱“壽”字的鹿兒,周邊繡“萬”字及四花卉,寓意“萬年福祿壽”。此賀語僅用于為皇上祝壽,而圖案也常出現(xiàn)于其他祝壽賀禮上。另一珍品是一套刺繡后妃龍掛五爪金龍八團(拍品編號3145,估價:港幣200,000-300,000 / 美元26,000-39,000)。

 

本季漆器中的焦點當數一對清乾隆御制漆繪描金福壽紋雕靈芝椅(拍品編號3080,估價:港幣2,000,000-3,000,000 / 美元260,000-390,000)。此對椅為少數設計取材于植物的皇室家具,裝飾感強烈,并帶吉祥寓意。另一焦點是清康熙黃花梨嵌烏木三彎腿香幾(拍品編號3078,估價:港幣7,000,000-8,000,000 / 美元910,000-1,000,000)。此器造型典雅,氣質高貴,以棕紅色的黃花梨木配襯黑色的烏木,透雕簡潔明快,既莊重又富有美感。而方形香幾又如此之“大”器,實屬罕見。

 

其他亮點包括果恭郡王弘瞻像(拍品編號3294,估價:港幣1,800,000-2,500,000 / 美元240,000-320,000)。畫中人為清世宗雍正第六子,愛新覺羅。弘瞻,果恭郡王。他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把他過繼給果親王允禮后,襲封果親王。此作彌足珍貴,無論是畫中人物的貂皮冠,或石青江綢面青肷長褂(皇上與親王的定制冬天著裝),其細節(jié)均逼真寫實,筆觸細膩嫻熟;此外,果親王的面部描寫亦活靈活現(xiàn),明暗對比恰到好處,可見畫家對歐洲耶穌會修士引入中國朝廷的西洋畫技了如指掌。此畫所展現(xiàn)的技巧,與知名傳教士郎世寧的畫功尤為接近,也有可能出自曾獲郎世寧傳授畫技的宮廷畫師。

 

是次單一藏家專拍誠蒙一位歐洲知名收藏家委托,當中十五件拍品俱為玉雕、象牙雕及犀角雕工藝中的杰出作品,為收藏家窮五十載心血庋藏所得,印證了他對雕工精絕的文房瑰寶情有獨鐘。多件佳作充份展示了這名收藏家對中國歷代文人(尤以十八世紀為然)趨之若鶩的裝飾題材是何其欣賞。此珍藏中的首批玉雕已于紐約佳士得9月15日的專拍中取得空前成功,香港佳士得將再接再勵,推出該系列的第二場專拍,而第三場專拍亦訂于2012年春季在倫敦登場。

 

在眾多拍品中,最為矚目的當屬一件巧奪天工的犀角水注,其題材糅合了中國歷史題材與民間傳奇。這件明末/清初的犀角雕張騫乘槎水注(見左圖,拍品編號2913,估價:港幣10,000,000-15,000,000 / 美元1,300,000-1,900,000)刻劃的是一名倚坐槎尾的高士,其神態(tài)栩栩如生。這件雕工無懈可擊的作品取材于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據載,張騫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完成了兩次無比艱巨的出使任務,故獲史家譽為開拓絲綢之路的重要功臣之一。如要閱覽此專拍之獨立新聞稿及更多精選拍品資料,請按此。

 

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覃思雅識:歐洲私人珍藏御制瓷器”專輯取得了盛大成功,有見及此,是次秋拍將再次呈獻同一系列的其他典雅中國瓷器。此歐洲鑒藏家眼光獨到,品味卓絕。此珍藏系列凝聚了其三十年的收藏心血,藏品雕工及形制均無可挑剔,達到極致,主要包括明清兩代的御制瓷器。

 

當中大部份為精選雍正御瓷,最令人備受關注的是一件斗彩芝仙賀壽圖盤(見右圖,拍品編號2933,估價:港幣3,000,000-4,000,000 / 美元390,000-520,000)。此盤造型俊美,胎質細致,釉色淡雅,妙不可言,其紋飾畫工不但清秀流暢,更寓意喜慶吉祥。同時根據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畫典推測,本盤上的紋飾應由宮廷畫師依照該圖樣設計,雍正皇帝御批后由御場工匠臨摹于盤上。

 


【編輯:易小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