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時2008秋拍書畫專場由沈周、王鐸、八大山人、馮寧、惲壽平、金農(nóng)、齊白石、李可染等人領銜,當?shù)蒙霞榄^,令人不禁沉醉于古人的翰墨風流。
王鐸 草書五律五首
綾本 手卷 23.5×215cm
王鐸的書法尤受日本人推崇,致有“后王(鐸)勝先王(羲之)”之說。由日本回流的王鐸《草書五律五首》卷是王鐸晚期杰作,曾先后著錄于:
1、《第十二屆亞運會協(xié)贊事業(yè)•中國明清書畫展》,日本書藝院,1974年。
2、《明清の書》(上卷)P10,日本書藝院,1976年。
3、《王鐸の書法•卷子篇》P116-133,日本二玄社院,1979年。
4、《中國書法全集•王鐸卷二》P364-368,榮寶齋出版社,1993年。
5、《墨跡大觀•王鐸》P72-73,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
6、《日本•中國の名跡展圖冊》(上卷)P206,日本書藝院,1996年。
7、《王鐸書法全集》第三卷P754-771,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
8、《王鐸書畫編年圖目》P108,文物出版社,2004年。
9、《王鐸書法十輯》上卷第五冊P42-59,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
10、《王鐸書法集》P125-130,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年。
沈周 蒲墩倡和詩畫卷
紙本 手卷 29.5×1050cm
沈周《蒲墩倡和詩畫卷》是海外回流的一件珍貴文物,它以詩畫合璧的方式向我們再現(xiàn)了一段久為歷史湮沒的文人往事,其間的諸多細節(jié)頗有助于了解明代成化、弘治年間文人真實的生存狀況與生活情態(tài)。詩畫卷無意中流露出的那種平淡清雅的人生襟懷,足以使后之覽者撫卷慨嘆不已。卷中沈周的畫雖然不是大幅巨制,但筆墨老健從容,極具大方家數(shù),呈現(xiàn)的正是沈周成熟期的典型“粗沈”風格。此外,卷中還保留了不少明代中期文人的詩作,其中有些甚至可以彌補其詩文集之缺憾,因此極具文獻價值。(吳敢)
唐岱 秋清圖
絹本立軸 90×57.5cm
款 識:秋清圖。乾隆二年閏月仿關仝。臣唐岱恭畫。
鈐 ?。禾漆贰⒐М?/p>
鑒藏?。呵∮[之寶、允中致和、山陰張允中補蘿庵收藏
出版:
1.《支那名畫寶鑒》P882,大冢巧藝社,1936年。
2.《宋元明清名畫大觀》P284,昭和六年(1931年)。
展覽:“日華古今繪畫展覽會”一九三一年七月。東京府美術館。
馮寧 平安驈圖
綾本 立軸 161×106cm
由于意大利畫家郎世寧在清宮供職,并以擅長畫馬聞名清朝畫壇,故此后宮中的中國畫家凡是畫馬,都學郎世寧的風格,這從馮寧的《平安驈圖》就能反映出來。注重于皮毛質(zhì)感的表達,留有歐洲畫法的痕跡。畫幅上鈐收藏印章多枚,計有“嘉慶御覽之寶”、“陶冶性靈”、“其□元吉”、“其靜心專”、“惟幾惟康”等。馮寧曾經(jīng)為越南國使臣黎伯品畫肖像。而從許多清宮舊檔可知,馮寧是一位在乾隆末直至嘉慶前期的宮廷畫家,其手段比較全面,非常適合在宮廷內(nèi)供職?!镀桨豺張D》屬清宮中的紀實繪畫之一,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聶崇正)
齊白石:松山幽居
紙本 立軸 135×61cm
齊白石的山水作品極少。這幅《松山幽居》構(gòu)圖極為疏闊、簡練、干凈而空靈,僅得壁立兩山、數(shù)木及掩映在樹影里的幾間瓦房。兩山危巖矗立,似無著落,暗喻漂泊在外、故園千里。中景樹干的處理采用中鋒干筆,線條流暢,俯仰生姿,富有生機,顯現(xiàn)出樹的生命與活力。樹的枝葉皆蜷曲如拳,不僅意味著懷鄉(xiāng)的拳拳之心,同時也是懷鄉(xiāng)的蜷蜷之心。整幅畫面極為靜謐,畫中所有似都籠罩于滿月清冷的月輝下,萬籟俱寂中又似乎能聽到故鄉(xiāng)秋蟲微弱的嘶鳴。而隱約于樹下空曠的平地上的房子,門窗緊閉,顯然是內(nèi)心欲歸不得、欲訴無人的苦悶無法排解的象征。
李可染 井岡山主峰
紙本 立軸120×70cm
李可染《井岡山主峰圖》是發(fā)軔于上世紀50年代的新中國山水畫發(fā)展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新山水畫的發(fā)展經(jīng)過幾個階段,從最初的毛主席詩詞意山水到后來以革命圣地為表現(xiàn)對象,李可染作品都是最具藝術原創(chuàng)力和美學價值的。他積累了深厚素養(yǎng),豐富的經(jīng)驗和圓熟精湛的技巧,特別是無與倫比的筆墨功力兼融筆墨氣度?!毒畬街鞣鍒D》樸厚中見雋永、凝重中含空靈、靜穆中顯瑰麗、沉雄中有逸宕,既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又具有充分可信的歷史價值。“它的美學含金量居第一位的,作為藝術珍品,美學價值始終是主導的,深層的,永恒的。”
石濤 行書七言詩
紙本 立軸 91×33.5cm
釋文:當年任俠五湖游,老大歸來我一丘。江上數(shù)峰堪供眼,床頭斗酒醮詩喉。吞聲聽說國朝事,忍死愚忠旦夕休。無發(fā)無冠雙鬢白,對君長夜話真州。
款識:清湘小乘客原濟草。
鈐?。豪蠞?四百峰中箬笠翁圖書
鑒藏?。河萸倜伢?br />
參閱:《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10,石濤條目之68、76。
徐渭《自書詩卷》
絹本 手卷 28×189cm
此卷謄抄《徐文長三集》卷十一中《上谷邊詞》八首中第四、五、六、七、八計五首,《邊詞廿六首》中第六、七、二十、二十一、二十三計五首。其余四首均以單題成編,其中除了《雞鳴山中》一首外,另三首收入《徐文長三集》卷十一中,應為同一時期所作。但以此卷墨跡對照《徐文長三集》來看,反而可以論證徐渭晚年會同斗人編輯詩稿或刻本中的錯佚。而卷中最后一首《雞鳴山中》則為詩集所佚,應該為編輯詩文集時遺漏。卷中前八首詩用散草抄出,第九首用章草,第十首又換成行楷書,第十一、十二兩首用連綿大草書,第十三、十四兩首則用頗有隸意的行書,因之稱為“五體書”。用多體雜書卷,正是徐渭在隆慶和萬歷初年所慣用的作品樣式。例如,隆慶元年(1567)的《寄云岳子等九首四體冊》(故宮藏)、萬歷元年(1573)的《天瓦庵等四首四體卷》(虛白齋藏)和《美人解等七首五體卷》(上博藏)、約萬歷五年(1577)的《女芙館十詠四體卷》(上博藏)、約萬歷七年(1579)的《李白蘇軾九首四體卷》(上博藏)等。自元代趙孟俯作四、六體《千字文》以來,直到祝允明等明中期畫家,均慣用多體書卷。以徐渭多體書的使用頻繁的時代看,將此卷推定為撰詩的萬歷四年同時在宣化一帶所書,或者是稍后滯留北京時所書是合適的。這一時期既是徐渭傳世作品最多的高產(chǎn)期,也是其書法風格的成型期和成熟期。下款后所鈐“徐渭印”,也與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著名畫作《榴實圖》用印相合。因此,我不僅同意劉九庵、許麟廬二位先生將此卷斷為徐渭真跡之說,同時認定其亦是徐渭書法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并擬收入《中國書法全集-徐渭》卷中。
惲壽平《山水花卉書合冊》
紙本 冊頁(十二開) 19×22.5cm×24
清六家之一的惲壽平作品較其他五家更多出以己意、更脫略形跡。經(jīng)清晚期著名收藏家穰梨館主陸心源及清末民初南社耆宿高吹萬收藏的惲壽平《仿古山水花卉》冊尤為如此。是冊計十二開,前十開分別仿前朝名家,如董源、夏圭、李成、曹云西等,其題材分別為春風桃花、夏日風荷、秋菊傲霜3開花卉和秋江釣艇(仿曹云西)、江山漁樂(仿夏圭)、古木幽篁、秋汀晚度、李晞古寒林圖、米家云山、臨董源七開山水,而南田平生所長,一一見于畫中。桃花和荷花兩開,徑以沒骨法繪成,設色清雅妍麗,別具風姿。《夏日風荷》一開,更以水墨點染蓮葉,令人一見而覺荷風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