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24日,第32屆TEFAF(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開幕,展品年代跨越7000年歷史,包括許多難得一見的古董藝術品。同時,TEFAF近年來不斷強調(diào)其綜合性展會的多元定位,吸收了更多現(xiàn)當代藝術畫廊參展。
此外,TEFAF繼續(xù)保持對中國市場的關注,于3月15日發(fā)布針對中國藝術市場的報告,剖析中國市場的發(fā)展狀況和未來方向。
更多元的展品組成
今年,來自21個國家的279家藝術經(jīng)銷商參加了TEFAF。根據(jù)官方統(tǒng)計,參展藝術品的時間跨度達到7000年。
TEFAF一向以豐富而珍罕的古董藝術品聞名,藏家能在這里遇見眾多難得一見,甚至首次亮相市場的古董珍藏。本次古代藝術品展區(qū)呈現(xiàn)了來自不同文明的雕塑、器皿和首飾。其中,巴黎Eberwein畫廊帶來的一件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4世紀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時代法老面具廣受關注。
大師繪畫展區(qū)呈現(xiàn)16世紀至17世紀Van Wittel和Francisco Guardi等藝術家的風景畫,后者的繪畫風格對印象派作品起到了關鍵的影響。而在同一時期制作于荷蘭,后被瑞典王室收藏的“鸚鵡螺杯”,以其精巧的設計和黃金刻蝕紋樣同樣吸引眼球。
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藏家在今年的展會上將看到更多的現(xiàn)當代藝術作品。自2015年以來,TEFAF一直在嘗試調(diào)整展會組成,希望在以古董藝術為核心的展會中引入更多現(xiàn)當代藝術。
來自比利時的藝術經(jīng)銷商Christophe Van de Weghe是TEFAF董事會成員,同時擔任本屆TEFAF現(xiàn)當代藝術作品評選委員會主席。他在接受The Art Newspaper采訪時表示:“TEFAF必須提升現(xiàn)當代藝術部分,一方面我們要篩選更高質(zhì)量的畫廊參展,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通過現(xiàn)當代藝術吸引更廣泛、更年輕的藏家群體。” 今年新加入的40家畫廊中,有14家是現(xiàn)當代藝術畫廊。
佳士得歐洲主席Dirk Boll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新一代藏家更感興趣的是美學而不是藝術史學。因此對于他們來說,視覺沖擊力更強的現(xiàn)當代藝術作品,可能比來自18世紀的家具或銅像更具有吸引力。”
入選畫廊競爭激烈
TEFAF參展畫廊總數(shù)基本維持不變,隨著今年新增40家畫廊,以及主辦方對現(xiàn)當代藝術畫廊的傾斜,意味著不少此前長期參展的畫廊無緣本次TEFAF。
阿姆斯特丹畫廊主Nico Delaive此前26年一直參加TEFAF,但今年主辦方卻表示無法為他的畫廊留出參展空間。Delaive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TEFAF的這一決定讓我很意外,此前我沒接到任何來自主辦方的抗議或投訴,我們不知道哪里出錯了。”
一直以來,TEFAF的參展畫廊保持相對固定,此前也很少有新畫廊能進入TEFAF。從2015年開始,TEFAF嘗試革新體制,設立更加透明的申請和審核流程。此后,申請參展的新畫廊不斷增多,TEFAF展會上也逐漸出現(xiàn)了不少新面孔。
由于從2014年起主辦方一直堅持將TEFAF的參展規(guī)模控制在270家畫廊左右,這導致畫廊間的競爭十分激烈。Van de Weghe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透露,在新入選的14家現(xiàn)當代藝術畫廊之外,還有至少35到40家畫廊落選。
倫敦Koopman Rare Art主管Lewis Smith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1980年代我們加入TEFAF時,大家都很友善,氛圍很好。相比之下,我不太喜歡今天充滿競爭感的TEFAF。”
TEFAF首席執(zhí)行官Patrick Van Maris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則表示:“對于部分畫廊無法參展的遺憾,我們感同身受。但TEFAF希望確保展會上均衡高效的藝術品展示空間。歡迎這些畫廊明年繼續(xù)申請參加。”
研究理解中國市場
TEFAF雖然起源于歐洲,但并不偏安一隅,而是將目光放眼全球,并于2016年登陸紐約。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也是TEFAF的目標所在,今年3月15日,TEFAF發(fā)布了《中國藝術市場報告2019》。該報告由TEFAF委托紐約蘇富比藝術學院藝術商業(yè)課程教授吳可佳撰寫,她也是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
報告將中國藝術市場梳理為4個主要階段,分別是1992年以前、1993-2003年、2004-2011年以及2012-2018年。報告引述了文化部對中國藝術拍賣市場增長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其中2005年和2010年藝術拍賣市場增長率均超過150%,2011年相比2004年拍賣市場總量增長超過10倍。據(jù)此報告,2004-2011年是中國藝術市場的“爆炸式增長”階段。
報告認為,中國藝術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和理性。隨著中國藏家學歷和經(jīng)驗背景的變化,西方藝術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接納。但就現(xiàn)當代藝術而言,中國藏家對極簡主義和概念藝術等缺少視覺和情感傳遞媒介的藝術作品接受度仍然不高。
Van Maris在報告前言中表示:“全球已對中國藝術市場日益增長的重要性達成共識,但其增長的速度和目前規(guī)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不夠透明,難以進行有效的推算。但隨著國際藝術交易數(shù)據(jù)的公開,以及博物館、私人藏品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快速增長,這一推算逐漸成為可能。”
Van Maris表示,TEFAF希望通過這份報告,促進全球通過堅實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研究來理解并參與中國藝術市場,而不是純粹依靠誤打誤撞的試探。根據(jù)官網(wǎng)的展品目錄,在本屆TEFAF上有六家畫廊帶來了共22件中國古董藝術品,從北齊的石刻、唐三彩到明清瓷器等工藝品,均有涉及。
報告表示,目前中國藝術市場的關鍵趨勢是藝博會和私立美術館規(guī)模的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中國私立美術館也存在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報告中的采訪顯示,龍美術館西岸館目前每年虧損600萬美元,復星藝術中心維持運營每年需要75萬美元。
保利文化集團總經(jīng)理蔣迎春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在藝術領域,西方有很多政策值得我們學習。”金融時報認為這是指與美國類似的藝術收藏減稅政策。朵云軒拍賣行創(chuàng)始人祝君波表示:“如果沒有相應政策的支持,十年內(nèi)這些私人博物館都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