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培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先生以考古學家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作風為故宮博物院的全局性發(fā)展謀篇布局,回顧老院長的治院理念、施政策略和宏偉規(guī)劃,感佩良多,獲益匪淺。謹以此文記之,以表敬意;并祝賀先生八十壽辰。
張忠培先生是當代中國考古學界的領軍人物。1952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從事考古研究,1961年赴吉林大學歷史系任教,1972年在吉林大學創(chuàng)設考古專業(yè)并組建考古學系,2008年出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為中國考古學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卓越貢獻。張忠培先生也是當代中國博物館界的領軍人物。1987年受國務院任命為故宮博物院院長。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他銳意改革,積極創(chuàng)新,在博物館的制度建設、體制改革、文物保護和總體規(guī)劃等方面提出許多新理念和新做法,推動了故宮博物院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管理,為中國博物館界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寶貴經驗。
怎樣辦有故宮博物院特色的博物院——
這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必然面對的一個核心命題。張忠培先生自入院任職之初即對這一命題進行了深刻思考,并將宮廷歷史、宮殿建筑、古代藝術作為構成故宮博物院特色的三項重要內容加以闡述,明確了故宮博物院的發(fā)展方向。
1987年7月30日,張忠培先生在故宮博物院部處級干部會議上明確指出,故宮博物院的優(yōu)勢就在“故宮”兩字上,這個優(yōu)勢是歷史形成、客觀存在、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故宮博物院的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保”,將故宮作為一個整體,安妥保存下去,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二是“特”,利用故宮的優(yōu)勢,搞出故宮的特色。“保”與“特”,張忠培先生用最簡潔的兩個字概括了故宮博物院管理的兩大核心問題。
基于這一認識,張忠培先生借助各種機會向國家文物局、文化部和國務院主管領導闡釋故宮博物院的性質和功能,促使各方達成共識,為推動故宮博物院的改革和發(fā)展鋪平道路。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論證,明確了關于故宮博物院的性質和職能兩個基本表述:一、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宮及其文物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筑和古代藝術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博物院。二、故宮、故宮文物,是中華民族幾個時代乃至五千年歷史的遺物,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象征。故宮博物院是中外聞名的國家級博物院,不是休息娛樂的場所。關于故宮博物院定性定位問題的探討和闡述,對于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以及故宮博物院各項工作的開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如何保護好紫禁城建筑及其文物——
這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必須承擔的一個中心任務。張忠培先生在其任職期間,始終恪守典守之職,視保護古建筑和文物的安全為故宮博物院的生命,視維護古建筑和文物的完整為故宮博物院的使命。秉持這些理念,張忠培先生制定了完整地保護紫禁城及紫禁城文物完整體系的原則,并狠抓了文物保護工作。
著力解決破壞性開放問題。張忠培先生入院以后,經故宮博物院辦公會議反復研究討論,并多次與國家文物局和文化部匯報溝通,制定了以限制參觀人數為核心的七條措施。這些措施實行后,午門廣場得到治理,御花園得到重點保護,專館的參觀也更有秩序。
重新確定故宮保護范圍。1988年初,北京市政府要求重新劃定和明確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并進行房產登記。利用這一時機,故宮博物院堅持文物保護范圍與故宮博物院的權限保持一致。經過努力,“紫禁城東、西、北三面護城河及其外沿以內和南面東西兩側護城河及其外沿以內”均重新劃入故宮博物院的保護范圍和管理權限。并明確了中國歷史博物館占用的端門及東西朝房收回問題。這些保護范圍的重新明確及產權的重新登記,為日后紫禁城的完整保護奠定了基礎。
研究制定藏品編目計劃。1978年,故宮博物院曾制定了《庫藏文物進一步整理七年規(guī)劃》,及至1987年,文物的進一步整理工作基本完成,藏品編目工作尚未進行。根據這一情況,張忠培先生開始計劃推進藏品編目及目錄開放工作,1989年的《故宮博物院七年發(fā)展規(guī)劃(1989—1995年)》對這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規(guī)劃。張忠培先生將其多年來從事考古資料的發(fā)掘、整理和研究所形成“學術研究之材料當為天下之公器”的理念應用于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管理工作之中,是富有遠見的,目前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的編纂以及藏品目錄的公布均秉承了這一理念。
怎樣運轉好故宮博物院這個機構——
這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必須深思的一個關鍵問題。張忠培先生在其任職期間,始終秉持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狠抓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故宮博物院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管理。
1987年6月,張忠培先生在故宮博物院全院科組長館員以上干部會議上率先提出實行院長負責制。1987年7月,經文化部批準,故宮博物院開始實行院長負責制。接著,張忠培先生在全院推行崗位責任制,并健全規(guī)章制度建設。1987年11月,故宮博物院領導班子建設完成。1988年初,故宮博物院各部處崗位職責起草以及各項規(guī)章制度修訂等工作全面啟動。以院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層層崗位負責制的建立以及各項規(guī)章制度體系的完善,使故宮博物院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管理得以堅實起步。
在崗位責任制推行之際,張忠培先生根據部處職能性質實行不同的管理辦法,嘗試“一院多治”管理體制的建立。為進一步激發(fā)職工工作熱情和部門創(chuàng)造力,故宮博物院以開放管理部和工程隊為試點推動改革。開放管理部屬于無創(chuàng)收條件部門,實行目標管理的承包制,明確任務,核定編制,工資獎金包干,層層制定責、權、利相結合的崗位責任制,采取績效考核,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隊為古建維修施工部門,實行生產效益掛鉤的承包制,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允許在完成院內工程的前提下,承接院外部分有償工程。“一院多治”管理體制的嘗試,為逐步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和人事制度上的鐵飯碗投石問路。
如何籌謀故宮博物院的長遠發(fā)展——
這是故宮博物院院長應當具備的一個重要素養(yǎng)。張忠培先生在其任職期間,始終以做強故宮博物院為職志,注重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研究,強調科學規(guī)劃。
張忠培先生從完善人才知識結構入手,開始有計劃地引進大批高等院校的專業(yè)人才,改變了過去零星錄用大學生的局面。以1988年為例,故宮博物院共錄用8位碩士研究生和4位本科生,這批職員大多來自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其專業(yè)主要集中于歷史、考古和美術史等相關專業(yè)。經過多年的培養(yǎng)和成長,目前這批職員多數已成為中國文博領域的知名學者或文博單位的領導者。
張忠培先生從完善學術機構設置入手,開始實行專業(yè)技術職務任命制,并做出了許多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設立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并取得審批文博系統(tǒng)正、副高級專業(yè)職務的權力;推動研究室職能改革,將科研、科研管理和學術委員會辦事機構三個職能集為一體;加強宮廷歷史研究,組織國際學術會議,推動業(yè)務工作、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之間的聯(lián)系與并舉。
張忠培先生從編制中長遠規(guī)劃入手,確立辦院方針、原則和目標,并注重各部處具體規(guī)劃與全院總體規(guī)劃之間的配合與協(xié)調。《故宮博物院七年發(fā)展規(guī)劃(1989—1995年)》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的視角對故宮博物院陳列展覽、文物保管、古建修繕、開放管理、科研出版、人才培養(yǎng)、安全保衛(wèi)等主要業(yè)務進行規(guī)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