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白色面具,面具上分別用醒目的“√”和“×”符號表示著行人出行是否走斑馬線……昨日下午,在鄭州火車站,一場用行為藝術方式演繹的“禮讓斑馬線文明出行”活動吸引了眾多路人的關注,活動的目的正如宣傳標語上所說“哥愛的不是斑馬,哥愛的是斑馬線!”
行為展示
沿斑馬線過路口,面具上打“√”
昨日下午,火車站地區(qū)人頭攢動,在興隆街和福壽街交叉口,一群正在過馬路的行人由于裝扮特殊,成了眾人注目的焦點。他們身穿統(tǒng)一的白色T恤,頭上戴著白色面具,唯一不同的,是面具上“√”和“×”的符號標志——沿著斑馬線依次通過路口的行人,面具上為醒目的“√”,而有說有笑、混做一團橫穿馬路的行人,面具上顯示的是“×”。
在這群特殊的行人中,還有一個“壓軸”的角色——一個身穿斑馬式外衣、騎坐著斑馬玩偶的小學生志愿者。他騎坐著斑馬玩偶,沿著斑馬線反復通過路口,旁邊,一個大大的宣傳牌上寫著:“哥愛的不是斑馬,哥愛的是斑馬線!”
交巡警三大隊王楊中隊長告訴記者,這群志愿者通過“白色面具”這種夸張的行為藝術,呼吁大家“尊重斑馬線,文明出行”。
記者調查
該讓不讓,機動車斑馬線上搶道
志愿者小張說,當前行人過馬路不愿走斑馬線,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過往的機動車不肯讓行。
記者隨后在多個路段、路口實地走訪發(fā)現(xiàn),機動車在斑馬線處與行人搶道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
在農(nóng)業(yè)路與花園路交叉口東,記者看到,幾名行人在接連讓過了多輛過往的機動車后,沿著斑馬線從北向南通過馬路。他們還沒走上幾步,幾輛從東向西駛來的機動車不約而同地鳴著喇叭“提醒”行人讓路,在刺耳的鳴笛聲中,幾名行人有的快跑兩步來到隔離護欄處閃避,有的停在原處待行,個別“膽小”的,干脆后退幾步重新退到路北。幾輛機動車沿著各自的車道一溜煙駛離,在它們身后,就是斑馬線旁邊“停車讓人”幾個大字。
而在十字路口,由于存在著右轉機動車和直行路人交織通行的狀況,機動車在斑馬線上和路人搶行的狀況更是異常嚴重。
“斑馬線本是行人正常過馬路的安全線、生命線,但由于缺乏禮讓,近年來,斑馬線上的交通事故屢有發(fā)生。”王楊說,如果行人在斑馬線上正常通行時與機動車發(fā)生事故,機動車駕駛員將承擔全部責任。
據(jù)了解,按照交通法規(guī)定:“機動車行經(jīng)人行橫道,應減速慢行,違者處50元罰款。”“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停車讓行,違者處200元罰款并扣2分。”
未來展望
自助過街,行人為自己打開“綠色通道”
采訪中,也有不少駕車族坦言說,事實上,他們并不是不愿意禮讓過馬路的行人,問題是讓不完!剛讓過這一個,第二個又跟著上來了。在不少私家車主看來,如何兼顧行人和車輛的通行權利,做到既能禮讓行人,又不會占用大量的機動車通行時間,才是城市道路管理中的“硬道理”。
可喜的是,目前,這樣的情形正在變成現(xiàn)實。早在去年3月,警方就開始嘗試著在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門口安裝了鄭州首個自助式行人過街信號燈,過街的行人或騎車族只需摁下信號燈上的按鈕,路口的信號燈就會開始自動縮減秒數(shù)直至變成綠燈,為過街的行人“爭取”30多秒的“綠色通道”。
對此,交巡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自助式行人過街信號燈已被納入鄭州市智能交通的范疇,下一步,警方將綜合車流量、人流量等因素,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號燈對機動車行車干擾的同時,盡可能地使用此類過街信號設施,方便人、車通行。
【編輯:成小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