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剛《母與子》
資料圖
最近,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上海站正在展出,一個話題引起了關注,那就是中國經典油畫市場板塊為何長期蟄伏?回想起來,的確有很多油畫家的市場走勢呈長期臥倒狀,相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和當代水墨的話題不斷、資金踴躍來說,中國經典油畫市場到底怎么了?
同輩畫家價格差距大
中國經典寫實油畫的學術支撐非常強大,基本是每屆全國美展的主流品種,但反映到市場上,卻似乎動靜不大。有些收藏者反映,自己買的經典寫實類油畫,學術性并不差,可10年來幾乎沒怎么漲過。
另一方面,老一代的油畫家市場也十分羸弱。上海上世紀30年代以后出生的油畫家里,市場幾乎只認陳逸飛一個,其他與其同輩、當年并稱的畫家,如今的市場價位只有陳逸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再老一代,吳冠中、趙無極在杭州藝專的同學輩里,上海的畫家閔希文、朱膺等,幾乎十多年價位沒有明顯變化了,價格甚至低于學院剛畢業(yè)的學生。而吳冠中10年來油畫平尺單價漲了五倍,趙無極即便在最近一年多明顯回落之后,平尺單價仍比10年前漲了四五倍。
油畫市場并未滯漲
市場是否存在對這些畫家的價值低估?這些品種的收藏前景該如何看待呢?
其實,中國油畫市場并未滯漲。從價格看,根據雅昌藝術網統(tǒng)計,中國國畫價格指數10年來漲了5倍多,而中國油畫指數同期也漲了5倍多,只是中國當代藝術同期漲了19倍;從市場容量看,中國國畫10年來成交量漲了5倍,而中國油畫成交量10年來漲了21倍,當代藝術同期漲了51倍。中國油畫并不很低迷,只是相比中國當代藝術,似乎平穩(wěn)了一些。
中國嘉德是最早介入傳統(tǒng)油畫、雕塑板塊拍賣的,10年前,他們的一個拍賣季油畫、雕塑成交額3700萬元,而今年春拍,油畫、雕塑方面共有4個專場,總成交額達1.3億元。當然,這里面有一些屬于當代藝術。
經典油畫板塊黑馬頻出
中國經典寫實油畫其實已經培育出了自己的收藏序列。老一代油畫家以靳尚誼為領軍人物,作品最高達數千萬元,平尺單價達百萬元以上;改革開放后第一代畫家中,領軍的有中國寫實畫派“三駕馬車”楊飛云、艾軒、王沂東,上海有陳逸飛、徐芒耀,西南畫派有羅中立、周春芽、何多苓,湖北有冷軍。近年來,油畫界還不時出現黑馬品種,比如川美的龐茂琨、廣州的郭潤文、北京的劉小東、李貴君、忻東旺等,現在就差上海在陳逸飛、徐芒耀之后出現市場黑馬了,但已出現一些具備黑馬相的畫家候選。
判斷價值看懂最重要
說油畫市場冷清,其實只要看看上海藝博會就知道了。在全球各大藝博會中,上海藝博會是最偏傳統(tǒng)、經典一路的,但每年的這個藝術大派對上都人聲鼎沸,攤位得提早一年下手預定。上海藝博會宣傳負責人王安桅表示,今年的主題為“收藏就是時尚”,也許,用不了多久,家里有沒有收藏品,就是判斷你時尚與否的標準了。
參加過上海藝博會、主營經典寫實油畫的上海富大畫廊主人夏漪萍說,近兩年的冷清大概是指拍賣市場上,其實畫廊方面一直很穩(wěn)定,尤其在藝博會上,成交向來活躍,好作品向來搶手。但很多人只知道市場掐尖的那幾個名字,剩下的即便作品很優(yōu)秀也不敢下手,為什么?因為看不懂好壞,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有位朋友在瑞典看到小時候崇拜的19世紀畫家左恩的油畫原作,折合人民幣才400多萬元。左恩是北歐代表性畫家,相當于俄羅斯的列賓。中國那個時代油畫還沒起步,為什么后來中國的模仿作品、落伍作品會被炒到價格超過西方大師呢?還是缺乏藝術知識。目前大部分油畫家定價還非常合理,要學會看到真正的藝術價值,這才是收藏。
如何判斷一幅油畫的收藏價值呢?夏漪萍認為,畫家應具備較高的繪畫功力和藝術修養(yǎng),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和創(chuàng)新技術;作品必須表現時代特性;要有較高的繪制難度。具備了上述三個條件的油畫作品,且價格合理,就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