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魯虹專欄:圖說師友——傅中望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魯虹 2024-08-12

按:?在《中國當代藝術史2000年——2019》出版之后,我所涉及的有關中國美術史的系列著作,實際上已經由1966年寫到了2019年,因為,此前我已經出版《文革與后文革美術1966——1978》與《中國當代藝術史1978年——1999》等著作。本來想接著撰寫1949年——1965年的中國美術史,資料其實也收集得差不多了,可因一些客觀上的原因,我決定暫時放下這一計劃。那么,在今后相對空閑的寫作時段,我該做些什么呢?這是我近期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也征求過若干人的意見。由于我很同意一個朋友的建議,即借鑒意大利藝術史家喬治奧·瓦薩里的做法,將一些沒有寫進上述著作的重要材料,如一些藝術家、批評家、收藏家等關于藝術的趣聞軼事寫出來,以為現(xiàn)在與往后的研究者提供補充性材料,于是我便由自己比較熟悉的師友開始了此一工作。起初,我也只是想運用文字的方式,后來又想到要以繪畫的方式為每人畫一幅肖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方力鈞畫相關作品的啟示,結果就有了“圖說師友”的專欄,只是三十多年沒畫畫了,還是有點手生,相信畫上一段時間,會有所恢復。后經與99藝術總編楊凱商議,擬每周發(fā)一期,文字會長短不同,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希望讀者能喜歡。

——魯虹

“圖說師友”之傅中望
魯虹畫,2024年6月

一個有才情或有擔當?shù)娜?/strong>

——略記與雕塑家傅中望的交往

掐指一算,我與傅中望相識不覺已有50多年了,但在早期,我們的接觸并不多?,F(xiàn)在回憶起來,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的一次交往。

1996年春節(jié)于武漢大學,右一為傅中望

那年我尚在湖北美術學院讀書,記得有一天,傅中望在學院新修的教學樓平臺上參加中央工藝美院在漢招生點的考試——當時他還是湖北省博物館的一名美工。我與同學是在考試結束后方上樓的,就在大家夸他之機,他將我拉到一邊問道:“我今年同時考了中央工藝美院和湖北美院,你看去哪邊為好?”我想也沒想就回答說:“肯定是去北京,那里有更好的教學條件,而且有著更開闊的學術視野。”后來他果真去了中央工藝美院,由此也為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好了必要的積累。而命運的這一安排,對于他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他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的雕塑作品?《生命使者》?,不僅帶有明顯的唯美傾向,也與曾經流行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模式有異。而這顯然與吳冠中先生的創(chuàng)作觀影響有聯(lián)系。

傅中望
生命使者
石膏,37 × 51 cm,1984

1983年,傅中望畢業(yè)回到了曾經工作過的省博物館,但不到一年,便調到了省美術院雕塑創(chuàng)作研究室。因我當時在湖北美協(xié)創(chuàng)研部工作,于是與他有了較密切的交往。我注意到,從1985年起,他的工作室總是堆有形狀不一的廢舊鋼鐵材料。原來,受美國雕塑家大衛(wèi)·史密斯的影響,?他其時更關注的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材料組合焊接起來,以創(chuàng)造具有抽象意味的結構主義作品。?也正是受此想法驅動,他隔些日子就要到湖北美術院附近的一個廢品回收站去,這也使他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金屬焊接雕塑作品。而反映他此階段學術成果的當是?《天地間》?等。在相關作品中,他想辦法融合了一些中國傳統(tǒng)元素——或較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中國文化對宇宙自然的認識,或較好體現(xiàn)了對“工業(yè)文明”的深刻反思,所以受到廣泛好評。不難預測:只要沿著上述創(chuàng)作邏輯深入下去,憑著他的能力,肯定會走得更遠。

傅中望
天地間
石膏、布、鐵,650 × 500 × 150 cm,1985

可自1987年起,傅中望卻終止了相關探索,轉而把時間更多放在了看書、出外聽學術報告會和思考上。有一次我問他為何如此?他回答說:?盡管他的此類作品在中國雕塑界堪稱新穎之作,但從更大范圍看,并沒有從觀念和形態(tài)上超越西方?,因此,他很想改而從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去尋找出路。

傅中望
金屬焊接系列A#
鐵,89 × 37 × 16 cm,1986

彈指之間就到了1989年,那是秋季的一天,我到省美術院辦事,在他的工作室意外看到一大批木制作品,他本人稱其為?《榫卯結構》系列?。因在中外藝術史上從沒見過同類作品,所以不禁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告訴我,其靈感產生于一次他去武漢大學參加“中國建筑文化研討會”,當聽到一位筑學者說“中國的斗拱就是最好的立體構成”時,從小做過木工的他一下子猛醒了,這既讓他突然意識到了榫卯結構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價值。此后,通過對傳統(tǒng)建筑的認真考察與對相關書籍的刻苦鉆研,榫卯結構所暗含的現(xiàn)代因子終于被傅中望所發(fā)現(xiàn),進而形成了他的創(chuàng)作主線。也正是看到了其內含的藝術史意義,我立刻為他的這批作品寫了一篇評論,并連同幾件作品發(fā)表在了武漢的一家文化報上;再往后,我還在由我主持的《藝術與時代》雜志美術專欄中推薦了他的這批作品。【1】

傅中望
榫卯結構·拱
木,70 × 110 × 40 cm,1989

蓄之既久,其發(fā)必速。資料表明,傅中望的此類作品先后參加了“’92‘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杭州/中國美術館)“后八九中國新藝術展”(1993年,香港藝術中心)等,此外,不僅有多位批評家為其撰寫了極有分量的評論文章,還為多家刊物所推薦,如《美術文獻》創(chuàng)刊號就以封面和多版面隆重介紹了他的作品。

傅中望
榫卯結構·地門
木、石,600 × 600 × 20 cm,1994

我于1994年10月從湖北文聯(lián)調至深圳美術館。雖然從此與傅中望沒先前見面的機會多,但彼此間的交流卻并不少。一方面我經常年回漢總在與他聚會;另一方面,在業(yè)務上也有諸多互動,特別是在邀請他參展方面,如1997年或2001年,我與孫振華分別策劃“永遠的回歸”雕塑展與“重新洗牌——以水墨的名義”展時就邀請了他。只因名目繁多,又受限于文字,故下面僅談一個例子。

“第一屆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畫冊
1998年舉辦,1999年出畫冊

1998年,我回武漢過春節(jié)時在武昌新華書店購買了一本書,名為《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 【3】 ,看后深受啟發(fā),因為書中介紹了著名藝術史家詹森的寫作方法,那就是在撰寫藝術史之前,先要列出一個有意義的藝術作品目錄。 【4】他的工作足以證明:?做好重要藝術作品的排序工作,將十分有利于藝術史家從中探尋重要的藝術問題與書寫的框架?,于是,我在借鑒此一方法的同時,也開始了收集1979年-1999年所出現(xiàn)的中國當代藝術優(yōu)秀作品的工作,用以為我今后撰寫中國當代藝術史做準備。

中國當代美術圖鑒
魯虹主編,雕塑分冊為傅中望主編,2001年

1999年秋天,湖北教育出版社的編輯陳偉先生與牛紅來深圳美術館,提議將相關圖片與文字資料分類出版。他們的建議令我十分感興趣,而且,該社領導很快同意了我的出版方案,接下來,我就開始了編輯工作??紤]到工作量太大,故?特約傅中望參加編輯《中國當代美術圖鑒1978-1999》雕塑分冊。?【2】好在他爽快同意了,并很快提供了本分冊入選的作品名單以及作者聯(lián)系方式,而我則進行了后續(xù)編輯工作。在此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作為藝術家的傅中望,其實有著批評家一般的理性與眼界,而這對我深入了解中國當代雕塑發(fā)展的線索極有幫助。那段時間,我們經常聯(lián)系,有時一天會有好幾個電話。他的敬業(yè)精神,嚴謹而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給我留下了極深刻印象。后經共同努力,該畫冊終于在2001年9月正式出版,在出書那會,傅中望正好要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上課,所以他自費購買了一箱書帶到北京,并全部送給了一些朋友和學生。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湖北一些當代藝術家和批評家紛紛去了北京、廣州和深圳等地,?幸虧傅中望、魏光慶等人一直堅守,故湖北當代藝術依然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后來的事實告訴我們,大家的努力并沒有白費。

湖北美術館門口的“再水墨”海報

2006年,即將建成的?湖北藝術館(湖北藝術館后更名為湖北美術館)?準備投入運作,湖北省文化廳領導經多方考察或調研,想到了傅中望。但當省文化廳領導和他談及這一事時,他卻陷入了極大的矛盾之中。為此,他既征求了許多朋友的意見,而我就是他征求意見的對象之一。

“再水墨展”座談會于2012年12月在湖北美術館舉行

左一為傅中望

當時,我是完全同意他擔任這一職務的,我說對他說:?希望擁有一個美術館,是湖北幾代藝術家的夙愿。?現(xiàn)在有了難得的機遇,就應抓住不放。由于許多朋友都提出了類似意見,更由于希望有所擔當?shù)南敕ㄕ剂松巷L,傅中望終于接任了湖北藝術館館長的職務。不過,他的“瘋狂”或全身心投入?yún)s是朋友們所沒有想到的……

有一次我從深圳回武漢見到魏光慶時,他告訴我,傅中望的工作太到位了,現(xiàn)在的藝術館就像他的家,每天是早去晚歸,從來沒有星期天,而且館里的一切事務都要操心,包括親自做設計,監(jiān)督施工等等,可謂事無巨細,親歷親為,就像做自己的作品一絲不茍。也因為全身心投入工作,竟使他連創(chuàng)作也顧不上了,因此在經濟上損失不少。以致有職工說,傅館長是一心為公的典范,比共產黨員還像共產黨員。

當然,以上介紹的僅是魏光慶對傅中望的評價。應該說,真正讓我從新的層面了解傅中望還是與他一起策劃周韶華老師個展的全過程。

傅中望在創(chuàng)作
網片來源于網絡

2007年,我借參加“第二屆美術文獻展”之機看望周韶華老師時,接到了讓我為他個展策展的邀請。此后,我就做了一個策劃報告交給傅中望。但我萬萬沒想到,傅中望竟然讓各個部門又根據(jù)我的策劃報告做了十分詳盡的實施方案,其細節(jié)之具體實在令人驚訝!并且,從海報到標語的布置、從合唱隊的節(jié)目到鋼琴演奏的曲目……全是落實了又落實,其專業(yè)程度、細致入微的考慮在國內絕對是走在前列。應該說,上述相同的感受也出現(xiàn)在了我在該館策劃“再水墨”展、“再肖像”展與“第一屆湖北美術館論壇”的時候,限于文字,在此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

傅中望在“周韶華:黃河、長江、大海三部曲”展覽上接受采訪
湖北省藝術館,2008
?大河之舞

與傅中望交往多年,先前只知道他人特聰明、藝術悟性高,創(chuàng)作點子多,對朋友很真誠。在他任館長后,我又發(fā)現(xiàn)了他新的優(yōu)點,那就是,不但具有公益心、富于犧牲精神,工作投入,還具有很強的行政能力,而細致的工作風格則是他走向成功的秘訣。還有,作為藝術家出生的他,對美術館的多項功能亦有著非常好的理解,絕不輸于任何由批評家出生的館長。體現(xiàn)在業(yè)務的布局上,他一方面帶領全館工作人員,圍繞工業(yè)版畫、美術文獻、三官殿1號等系列藝術展,很好的展開了收藏、展覽、研究和公教等工作;另一方面,則圍繞“湖北美術百年”大型陳列展,做好了針對多個不同年齡段,不同畫種之優(yōu)秀藝術家的個展與資料收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所有這些正是使湖北館成立不久就成為九大“國家重點美術館”之一的原因。

湖北美術館常設展“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展”
展覽海報

雖然朋友們都很支持傅中望就任湖北美術館館長,但對他如此投入工作,竟至放棄創(chuàng)作還是有些擔心。有一次他到深圳,我與孫振華去機場接他,在路上,孫振華問他:“老傅,你的雕塑探索與紅軍長征相比,就像走到了吳起鎮(zhèn)一樣,為什么不繼續(xù)走向延安,卻要轉向去做館長呢?”我也接著說道:“早知你如此投入,當初真不該建議你做館長。這其實是害了你。”他只是笑了笑,沒做回答。

張曉剛,冷林與湖北的朋友參觀傅中望工作室
2018年

恰如大家所知,在十年任職湖北美術館館長期間,傅中望是將絕大部分精力與時間放在了為大家做貢獻上,故在他退休后,為他辦一個大型藝術展,就是黃立平館長與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與此相關,近些年來,?他的創(chuàng)作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以做榫卯結構為主的方向,即不再考慮所謂造型與觀賞的問題,而是或在不同的現(xiàn)場實施插入楔子的行為,或借助于科技手段在一些影像中將楔子“插入”不同的建筑與現(xiàn)場中。?基于這樣的思考,我與策展人冀少鋒商定,本展要必須以呈現(xiàn)新作為主,即使要放少數(shù)舊作,更要強調其與新作的內在聯(lián)系。后經多方共同努力,?“楔子:傅中望”?展于2020年10月16日下午在合美術館隆重開幕。來自省外的眾多批評家、藝術家、媒體代表與本地嘉賓共同出席了開幕式。另外,三個月后,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精美畫冊隆重推出,多名學者都結合他的新近追求撰寫了文章。

“楔子:傅中望”展覽現(xiàn)場

今年10月17日將是合美術館成立十周年的日子,為此,?“傅中望文獻展1973-2023”?特列為重點展覽之一。而這樣的安排是基于如下學術理由:首先,傅中望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藝術家;其次,他擁有極為豐富的文獻資料——其中包括不同時段的手稿、通信、展覽海報、畫冊、書籍等,除此之外,還有作為相關背景,并具有各種有意義的文化物,如具有不同特點的各種手機等等,雖然本展重在涉及他個人的“藝術史”,但由于其必然帶出人們對于整個當代藝術史與社會發(fā)展史的記憶,因此非常有意義!

“傅中望文獻展(1973-2023)”第三次籌備會議
武漢合美術館,2024

關于傅中望,我無疑很難在一篇文章中寫盡,不要說先前的很多事我不得不舍去,就連我們近年一起做的“@ 武漢”、幾屆“東湖生態(tài)雕塑展”,還有已經做過的“武漢雙年展”等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的學術活動等也只好留待以后再寫了。

——2024年8月6日于武漢東湖

注:

【1】《美術思潮》???,我調到了《藝術與時代》負責美術欄目的編輯工作。另,傅中望后來告訴我,這是國內藝術類雜志首次以專欄的方式推介《榫卯結構》系列。
【2】魯虹主編《中國當代美術圖鑒:1979——1999》分六個分冊,2001年8月,湖北教育出版社。
【3】【4】見《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