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榮寶2008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于2008年12月7日在亞洲大酒店落幕,本次秋拍共設(shè)有四個專場,成交總額為5853萬元。其中,中國書畫及畫家畫瓷等部分成交總額為4920.3萬元,成交率為70.63\%;中國油畫雕塑部分成交總額為993.2萬元,成交率為57.79\%。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下,京城各大拍賣行的秋拍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榮寶秋拍在延續(xù)“精品路線”策略的同時,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進一步做了嚴格地控制和把關(guān),以期為藏家們提供更多適合收藏與投資的拍品,從而盡量規(guī)避風險,獲得雙贏。
近現(xiàn)代名家精品依舊受追捧
從這一輪秋拍各家的成交情況來看,近現(xiàn)代名家大師的精品力作依舊是市場追逐的焦點,金融海嘯也擋不住精品對藏家的吸引力。榮寶本次秋拍,張大千的《觀音》(LOT185號)以548.8萬元拔得全場頭籌。這件大尺幅的作品是張大千居四川時為信善友人“普麟女士”所作,觀音大士棲巖閑坐,慈眉善目,容止若思,展卷一觀,祥和之氣頓時盎然于畫外。LOT193號傅抱石的《湘夫人》在展覽時即受到眾多藏家的關(guān)注,這件創(chuàng)作于1962年的仕女畫精品最終以252萬元居全場成交價第二位。LOT180號陸儼少的《巫峽云濤》以168萬元成功易主,這件作品曾經(jīng)數(shù)次著錄,是陸儼少“七十變法”以后的一件重要作品,畫面以縱向構(gòu)圖,立意在一“險”字,江流取斜對角之勢,上接浮云,下出圖外,江流可謂一瀉千里;一葉孤舟,逆流而上,回旋于激流間,撼人心魄。LOT226號作品黃胄的《出診歸來》也取得了162.4萬元的好成績。這件作品創(chuàng)作于1973年夏,著錄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黃胄作品集(收藏卷)》。LOT198號齊白石的《松鷹》以123.2萬元成交,齊白石“松鷹”題材的作品一直是市場關(guān)注的重點,中國嘉德2007秋拍會上,一件大尺幅的《松鷹圖》取得了795.2萬元的好成績。榮寶本次秋拍會上的此件《松鷹》雖尺幅不大,但構(gòu)圖嚴謹精妙,刻畫剛勁有力,是同類題材中的佼佼者。此外,由陳半丁家屬提供的《力爭上游》是一件具有典型歷史意義的作品,是陳半丁先生于1958年“大躍進”時期所作,最終的成交價為110.88萬元。此外,由何海霞基金會提供的幾件作品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LOT 133號何海霞的《定軍山下新戰(zhàn)場》以201.6萬元成交;LOT134號何海霞的《望長城》以168萬元成交;LOT132號何海霞的《漢張良廟》以50.4萬元成交。
“程硯秋舊藏”表現(xiàn)良好
“程硯秋舊藏”專題18件作品,成交了15件,成交額為200多萬元。其中,LOT124號作品張大千的《仕女》以128.8萬元成交。LOT123號吳昌碩的《秋色斕斑》也是表現(xiàn)良好,這件3平尺作品取得了29.12萬元的成績。這一專題開場的10把成扇作品均為持601號牌買家競得,勢在必得的這位買家在競買成功后得意地電話通知友人“無一漏網(wǎng)”。在他所競得的作品中,LOT110號梅蘭芳繪菊、程硯秋背面書法的作品《菊花》是梅、程二人贈予李伯言先生的成扇作品,其最終成交價為5.376萬元;LOT119號姚華的《菊石圖》以2.016萬元成交,這件成扇作品另面是京劇劇作家羅癭公的書法作品,程硯秋在藝術(shù)上能夠取得卓越成就,與羅癭公的盡心教導和全力資助有著密切關(guān)系。
這一專題較為遺憾的是LOT127號張宗蒼的《山水十二開》未能成交。張宗蒼的《山水》冊頁為絹本畫,末頁上有款作:“乾隆癸酉冬月寫于松云館,墨岑張宗蒼。”張宗蒼是清初“四王”之一王原祁的再傳弟子,乾隆皇帝時期的宮廷畫家。這件《山水十二開》雖每幅僅0.1平尺,但畫面清新,水墨淋漓,十分滋潤,誠然是一件佳構(gòu),憾未能在本次秋拍會上找到得以收藏的有緣之人。
“榮寶齋收藏”專題成交喜人
LOT321-338號作品為榮寶齋藏書畫專題,本場18件作品全數(shù)成交,成交額為468萬元。其中,LOT327號齊白石的《壽桃》以89.6萬元成為這一專題的最高價。LOT325號齊白石的《鴛鴦》與LOT326齊白石的《五子圖》均是不到一平尺的小尺幅作品,但畫的相當精致,最后分別以29.68萬元和11.2萬元成交。
LOT328號吳昌碩的《高枝實累累》是作者晚年時期的作品,以50.4萬元成交。LOT331號張大千的《策杖高士》是作者饋贈友人之作,創(chuàng)作于1947年。這件水墨作品繪制精妙,人物刻畫細膩傳神,線條流暢灑脫,可見張大千從敦煌歸來之后,人物創(chuàng)作上又上一個新的臺階。這件作品的最終成交價為33.6萬元。同時付拍的《花卉》(LOT330號)是張大千1948年所作,臺北藝術(shù)學院國畫教授吳華源先生作了題跋,此件作品的最終成交價為21.28萬元。
當代書畫成交平穩(wěn)
LOT393號作品李延聲的《礦山漢子》以201.6萬元的成交價成為當代書畫專題的花魁。李延聲這件礦工題材的作品,構(gòu)圖如同紀念碑式的凝重,用筆如刀鑿斧劈,形象如雕似塑,飽滿的情感和形式張力相輔相成,筆墨沉雄磅礴,極傳統(tǒng)而又極現(xiàn)代,成為當代中國畫的一大亮點。
本次上拍的范曾的5件作品成交了4件,且成交價都位居前列,由此可見當代名家的精品依然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同時,也可看到名家精品與當代其他畫家的作品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開,市場將在大浪淘沙中煉出真金白銀來。LOT389號范曾的《東坡吟嘯圖》以109.76萬元成交;LOT388號范曾的《度何圖》以75.04萬元成交;LOT392號范曾的《童子牧?!芬?3.84萬元成交,此件作品著錄于1991年出版的《范曾巴黎新作集》;LOT390號范曾的《促織》以44.8萬元成交。
本期拍賣圖錄的封二作品何家英的《圣水湖畔》以89.6萬元成交。這是一件具有唯美主義的精品,兩位女性在古樹兩側(cè)一正一背,古樹顯現(xiàn)了圣水湖古老的歷史,而年輕的女孩又是青春活力的化身,兩者的巧妙結(jié)合,彰顯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作者用富于魅力的藝術(shù)語言,描繪、展示少女的圣潔和美的夢幻。此外,LOT417號劉大為的《烏日娜》以33.6萬元成交;LOT414號王明明的《李白溪月飲酒圖》以26.88萬元成交;LOT422號白雪石《千峰疊翠》以24.08萬元成交;LOT397號田黎明的《小河清清》以19.6萬元成交;LOT416號史國良的《好媽媽》以19.04萬元成交。
畫家畫瓷、連環(huán)畫稿及線裝書籍活躍拍場
榮寶在本次秋拍會上設(shè)置了畫家畫瓷、連環(huán)畫稿及線裝書專題,以期活躍拍場,并力求在藝術(shù)市場上尋求新的突破口。
“畫家畫瓷”開中國瓷器藝術(shù)的新風氣,展現(xiàn)了中國瓷器藝術(shù)品的魅力。在提升瓷器藝術(shù)品審美價值的同時,對于畫家也是一種很有難度的挑戰(zhàn)。瓷藝畫不同于平面創(chuàng)作,它十分強調(diào)追求立體感,因此,畫家需要進行大膽創(chuàng)造,多次嘗試,以求得瓷藝畫與瓷器的完美結(jié)合。本次上拍的30件畫家畫瓷作品成交了28件,成交總額為350余萬元。其中,LOT289號范曾的“老子演義青花畫缸”以134.4萬元成交,LOT288號范曾的“神猿青花抱月瓶”以33.6萬元成交,LOT291號王鏞的“煙霞無盡圖青花筆筒”以17.92萬元成交,LOT 293號龍瑞的“古窯記青花畫缸”以13.44萬元成交。
連環(huán)畫稿專題43件作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在國畫市場上頗受歡迎的黃胄、方增先、程十發(fā)、劉旦宅、劉繼卣、范曾等國畫家都曾繪制過連環(huán)畫,因此,在對他們的作品進行收藏的同時,連環(huán)畫原稿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這對了解一個畫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技法流變有著重要價值,對收藏的完整和傳承也有著深遠意義。榮寶本次秋拍以專題形式推出連環(huán)畫原稿作品,不求一時之利益,而是希望以此引起更多藏家來關(guān)注連環(huán)畫稿,讓連環(huán)畫稿的藝術(shù)價值以及其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得以彰顯。本次拍賣,LOT464號方增先的《點睛》以3.36萬元成交;LOT458號顧炳鑫的《你還不知羞》以1.12萬元成交;LOT459號賀友直的《這個婆娘不是人》以1.68萬元成交;LOT460號高燕的《安徒生與瑞典之鶯》以1.12萬元成交;LOT461號戴敦邦的《入迷的曹雪芹》以1.008萬元成交,LOT470號王亦秋的《劉邦取糧于敵人關(guān)中》以2.24萬元成交;LOT487、488號劉國輝的《畫家齊白石》與《安娜怎么進門》分別以1.344萬元成交。這批短篇連環(huán)畫原稿的作品成交情況基本符合預(yù)期,從預(yù)展現(xiàn)場反映來看,更多藏家較為關(guān)注長篇連環(huán)畫原稿的收藏,并以名家及當年風靡的題材作品為首選。
線裝書籍是本次秋拍的尾聲部分,6個標的成交了5個:LOT501號“五朝詩別裁集”以1.456萬元成交;LOT502號“唐人文集”以3.584萬元成交;LOT503號“容齋筆記”以4.368萬元成交,這一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也是毛澤東一生中比較喜歡讀的一部有較高價值的筆記書,毛澤東生前要的最后一本大字線裝書即是這部《容齋隨筆》;LOT505號“笑話幽默”與LOT506號“唐詩三百首”均以1.12萬元成交。在這一小專題中,LOT504號毛澤東選讀史書大字線裝本未能成交,這一個標的涵蓋了《史記》《后漢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等大量史書,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和收藏價值,鑒于其產(chǎn)生的特殊背景和印制的極少數(shù)量,可以類比于御制的“官窯瓷器”,本次秋拍雖未成交,但其價值不減,未來有識者或可有機會藏之。
中國當代藝術(shù)有待重建價值體系
本年度秋拍,各大拍賣行的油畫專場都一致表現(xiàn)出急劇下滑之勢。金融震蕩對當代藝術(shù)的沖擊最為激烈,相應(yīng)媒體報道鋪天蓋地。榮寶本次秋拍也未能逃過這一波沖擊,全場成交額為993.2萬元,成交率為57.79\%。LOT49號劉溢的《玩偶系列之一》以95.2萬元成為油畫專場的最高價;LOT29號周春芽的《綠狗》以89.6萬元的成交價位居第二;LOT75號墨客的《中國記憶》以69.44萬元成交;LOT21號夏俊娜的《鏡花緣》與LOT7號高瑀的《陰陽界》分別以64.96萬元和61.6萬元成交。
自2006年始,中國當代藝術(shù)的市場價格呈暴漲之態(tài),新的記錄不斷被創(chuàng)造,成交價格一再被刷新,這一狀況一直延續(xù)至2007年末。但是,隨之轉(zhuǎn)年而來的2008年春拍吹來寒風,中國當代藝術(shù)價格出現(xiàn)下滑趨勢,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批判性的各類文章見諸大小報端。9月17日,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shù)”專場成交率大幅度下降;10月4日,香港蘇富比“亞洲現(xiàn)當代藝術(shù)”夜場爆冷,成交率僅為59.6\%;10月5日上午,香港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shù)”專場,成交率只有35\%。內(nèi)地于2008年11月和12月興起的兩輪秋拍大潮,包括油畫和雕塑在內(nèi)的中國當代藝術(shù)也無一幸免地遭遇“滑鐵盧”,當代藝術(shù)市場大手筆的調(diào)整就此拉開帷幕。
多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shù)的價值體系一直掌控在西方國家手中。海外資本投機者在短期內(nèi)拉動某些藝術(shù)品的急劇升值,并將他們的標準強加給中國人,國內(nèi)的資本漸漸成為被動的跟風者,而在其間真正獲利的是西方國家的少數(shù)投機者。隨著西方投機者們陣地的轉(zhuǎn)移以及金融海嘯的沖擊,被“惡搞”了的中國當代藝術(shù)處于尷尬境地,無論是被哄抬的價格還是被扭曲的思想都需要市場“無形的手”來進行調(diào)整和修復。如果說,這樣的調(diào)整是一種被迫和無奈,倒不如說是一種機會,即借以此次調(diào)整和修復,來重建中國當代藝術(shù)的文化價值體系和思想價值體系,從而在基于本民族文化思想價值的基礎(chǔ)上,重建中國當代藝術(shù)品的市場價值體系,這無疑是一種進步,能推動整個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