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父親》
從1980年的《父親》開始,羅中立明確而堅定的構建出為底層農民艱困生活傾訴、吶喊的藝術道途。
中國當代藝術鄉(xiāng)土寫實主義的靈魂,在羅中立的每一個創(chuàng)作階段中,跟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都產生了各具深意的詮釋;而對底層農民在歷史刻痕中為生活奮斗的烙印,則是一以貫之的。
走在水堤上的農夫(60x50cm)
今年(2012)泓盛秋季拍賣,所征集的五件羅中立1980、1990年代及2000年以后的不同時期作品,即具體而微的呈現(xiàn)出羅中立鄉(xiāng)土寫實主義的精神內涵。《走在水堤上的農夫》(60x50cm),是1981年的作品。肩扛干柴,手提田鋤的農民,在水堤上穩(wěn)健的前行,兩眼微垂的沈靜面容,凸顯了不畏艱辛的堅毅,靜中有動的畫面,令觀者動容。這一年,羅中立開始著手畢業(yè)制作《故鄉(xiāng)組曲》系列,內容多以描繪農民的生活、勞動細節(jié)為主軸,人物的表情、心緒、動作,都以粗豪而細膩的筆觸與奔放而典雅的色彩呈現(xiàn),此件拍品即具有這樣的特征。
雷陣雨(135*200cm)
1990年代中期前后,羅中立出現(xiàn)了較多場景開闊的作品,內容的鋪陳具有劇場效果的視覺震撼力,1993年的《雷陣雨》(135x200cm),就將農民們?yōu)楸芎烙晟交鸲鴤}促趕路歸家的情狀生動的表達;畫面中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畜奔忙的情態(tài),恍若身歷其境。
浴之四(39.5x54.5cm)
這個時期,羅中立也作了許多以農民生活化為題材的“速寫式”系列作品,濃重豪健的色彩與筆觸,在畫面上揮灑出生動的肢體語言,此次上拍的“浴之四”(39.5x54.5cm),即為此類風格的典型之作。
過河少女(119 x
1998年,羅中立接下了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的重擔,然而,繁忙的行政事務并未稍減羅中立的創(chuàng)作熱情,羅中立把握著所有的空檔余暇創(chuàng)作、思考,2000年左右的作品,色彩由沈厚內斂漸趨明麗疏朗,明顯的成為爾后創(chuàng)作面貌蛻變的過渡期,此次上拍2000年所畫的《過河少女》(119 x 94.5cm),即為此階段的杰作。
過河系列(160 x 200cm)
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與人民生活的進步,羅中立將當年底層農民艱困圖存的感動升華至更具多元內涵的開闊歷史定位,此次上拍2007年所作的“過河系列”(160 x 200cm),即明確的將過去的農民鄉(xiāng)土素材與特征,轉化為半抽象性的粗獷線條與奇麗色彩表達,讓過去寫實性的艱苦農民形象成為歷史鉤沈,而將豐富多元的常民藝術養(yǎng)分注入農民題材,于是,剪紙、年畫、木刻、繡像、石雕……等元素,都成為羅中立對農民、鄉(xiāng)土的深厚情愫的嶄新寄托。
【編輯: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