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一個人 一幅畫 一本書 一場展

來源:99藝術(shù)網(wǎng)專稿 2023-12-15

一個人、一幅畫、一本書、一場展。由當代藝術(shù)家趙德隆的“一幅畫”引發(fā)中國當代作家、藝術(shù)評論家沈思源寫成“一本書”。

《叩問蒼穹尋找信仰》新書封面

此書由十個章節(jié)組成,分別為走進藝術(shù)、讀懂金錢、走近德隆、生命啟示、和諧交融、對話心靈、尋找信仰、星辰大海、叩問蒼穹、愛是未來。通過畫面與文字的結(jié)合,共同叩問人類的何去何從,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啟迪與深思。

藝術(shù)家趙德隆對話作家沈思源

2023年11月21日下午,趙德隆的巨幅作品《叩問蒼穹尋找信仰》在北京悅·美術(shù)館舉辦展覽,全球限量版畫作品同期發(fā)布,同名新書《叩問蒼穹尋找信仰》發(fā)布會在畫展開幕式當天同時舉行,并由亞馬遜全球發(fā)行。

開幕式現(xiàn)場

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也同步發(fā)布了趙德隆的巨幅油畫作品《叩問蒼穹尋找信仰》。無數(shù)人在屏幕前駐足觀看,并紛紛贊嘆這是他們一生中從未見過的畫面,仿佛無數(shù)金錢滾滾而來,只要你張開雙臂,就可以擁抱這從天而降的財富。而成群結(jié)隊的牛羊在大屏幕上歡快地奔跑。其氣勢之宏偉,寓意之深刻,令人在驚嘆之余又不由得陷入沉思。

巨作中席卷而下的錢幣呈現(xiàn)出當代人在金錢面前的困擾和矛盾。金錢可以帶來物質(zhì)上的享受和滿足,但裹挾而來還有焦慮、迷失、道德困境……

畫面中源自遠古巖畫中的那些形象,呈現(xiàn)出人類最初為了生存奮力狩獵的場景,也展現(xiàn)了那時最樸素的追求:活著。

遠古為了生存而奮爭的場景和今天充滿物欲而彌漫的金錢就這樣交織在一幅畫中。仿佛洞穿了我們走來的所有線索,也擊中了蒼穹中我們迷失的信仰。

然而,背景由左向右展示了由無邊黑暗慢慢過渡到火紅朝霞的情景,預示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必將沖出黑暗的束縛,真理與信仰也必將像清晨的陽光,充斥寰宇,普照大地,迎來希望。

對于趙德隆的這幅作品,有人說好,創(chuàng)意好,畫得好,且上面貼的錢都是真金白銀的錢,因此稱之為是“世上最有良心的一幅畫”。因為光貼上去的這些錢本身價值就一百多萬。當然,也有人說“不好,把好端端的錢都貼在畫上,多可惜。”但是趙德隆覺得一點也不可惜,這比換成任何其他的物質(zhì)都更有意義。金錢在他手里變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藝術(shù)品,令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又于觀看中引發(fā)各種沉思。可以說,趙德隆事實上無限提升了金錢的意義與價值。

金錢本身并不庸俗,在于我們?nèi)绾慰创?,使用它。是使用到善的地方還是惡的地方?如果用金錢來收藏藝術(shù)作品,讓藝術(shù)的瑰寶在人間世世代代的流傳,造福人類的精神世界,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那么就是善用金錢。如果用金錢去換各種武器,去侵略他國的領(lǐng)土,對生命進行血腥的屠殺,那就是惡用金錢。德隆將金錢搬上畫布,從此世世代代供人瞻仰來自世界各國乃至歷朝歷代的各種錢幣,這本身即是前無古人的舉動。對于金錢而言,這或許也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大善。就像為金錢樹了碑。世人只曉得用金錢買買買,何曾真正地尊重過它,瞻仰過它?

藝術(shù)家趙德隆致答謝辭

德隆在這幅作品中以這樣的方式呈現(xiàn)三界錢幣的樣子,讓我們重新思考金錢的本質(zhì)。他想透過這幅作品,促使人們思考人類的出路、精神的圖騰、以及靈魂的歸處。畫中對金錢大篇幅的展示,正是為了提醒我們,不要將人類的惡怪罪到金錢的身上,而當審視我們自己的心。我們對金錢的渴望是出于內(nèi)在的貪婪,還是我們想要更好的造福這個世界,美化這個世界?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金錢可以引人走向地獄,金錢也可以引人走向天堂??梢哉f,我們對于金錢的態(tài)度照樣也是一種修行。將自己所犯的錯誤都推卸到金錢的頭上,將金錢的功勞都攬到自己的身上,這是一種人。還有一種人,清晰的知道,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一切的善惡皆出乎自己的心。這樣的人敢于承擔自己的罪責,對金錢卻心懷尊重與感恩,而不會讓金錢成為自己的替罪羊。在德隆看來,金錢照樣有其神圣性。正如每個文字都具有神性,古代的象形文字更加具有其靈性與神性,乃至通達天地。以藝術(shù)的手法將這些充滿神性的文字呈現(xiàn)出來,懸掛于墻上,日日觀照,同樣可以從中獲得神啟,乃至獲得某種神奇的力量。

德隆用看起來極庸俗的錢幣及創(chuàng)意表達了一個極高尚的哲學問題——即我們從哪兒來?來干什么?最終要到哪兒去?這三個人類最終極的問題,以及到底什么才是人類終極的信仰,成為他這幅作品中最核心的叩問。并透過由沈思源所著的同名書籍,給予了讀者答案。

引領(lǐng)我們在《叩問蒼穹尋找信仰》中透過蒼茫的天地,穿越文明與藝術(shù)、現(xiàn)實與想象的前世今生,去找到生命最終的信仰。

作家沈思源尤其擅長透過文字洞悉人性,通過寫作直抵生命本質(zhì)。著有《天國歸來》《漂魂》《水里的圣經(jīng)》《返思錄》《夢醒記》《太陽之子》《安之書》《孤獨之美》《我的愛》《二囡家書》《必由之路》《走著走著就遇見了》《身心健康密碼》《生命是一場喜悅的旅程》《心象無極》等多部長篇小說及各類文學作品。她一直堅守文以載道,將自己的思考和寫作專注于探求宇宙的實相、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此次發(fā)布會現(xiàn)場,嘉賓如云,其中有眾多重量級嘉賓到場。新書簽名的地方,人們排起了長隊。一位藝術(shù)家與一位作家如同哲人般的對話,吸引了許多人的好奇心。誠如此次發(fā)布會的主題——愛,是未來。愛也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奇跡,將一切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T杆腥硕蓟钤趷壑?,將世界變?yōu)閻邸?/p>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