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滬申美術館舉辦了自其成立以來的首個展覽“天真與經(jīng)驗”,展覽呈現(xiàn)了十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何多苓、毛焰、劉野、倪志琪、計洲、施勇、陳曉云、蔣竹韻、蔣志、姜杰、趙博,以及十一位中國當代作家余華、蘇童、程永新、劉亮程、翟永明、歐陽江河、閻連科、馬家輝、路內、笛安、周婉京的作品,展期為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3月9日。
展覽現(xiàn)場圖
藝術史卷,圖與文之緣,歷經(jīng)滄桑。十八、十九世紀的視覺藝術,已見風格卓絕之文字。譬如丟勒的“思維圖像”,將圖像學(Iconographie)轉化為文字;又如浪漫詩人兼繪者威廉·布萊克,其作《天真與經(jīng)驗之歌》,文繪交融,探索人類心靈之二境——天真與經(jīng)驗。天真與經(jīng)驗,對立交織,揭示了人類對世界多元的認知與情感體驗。
展覽現(xiàn)場圖
天真,內省之態(tài),純潔無瑕,如“無辜的歌謠”,代表未受污染的視角和未經(jīng)世事的直觀感知。它是對世界開放的接納,充滿好奇、幻想與探索。天真的意義不在于無知,而在于一種未被外界經(jīng)驗和社會規(guī)范塑造的本能認知,強調直接感受和原始體驗。它是對生活最初、最純粹的反應,蘊含無限可能,也是對僵化思維的抵抗。
展覽現(xiàn)場圖
經(jīng)驗,外展之態(tài),經(jīng)過時間、知識和生活磨礪,如“兇猛的老虎”,揭示善與惡的本質。它是一種經(jīng)過反思和積淀的認知方式,具有復雜層次和深度。經(jīng)驗不僅是個人歷史的積累,也是社會、文化和哲學視野的體現(xiàn)。經(jīng)驗常帶有過濾、判斷和矛盾,通過對過去的回顧和對現(xiàn)實的洞察,塑造個體對世界的理解。
正如詩人T.S.艾略特所言:“沒有哪一個詩人、沒有任何一個藝術家可以獨自享有完整的語義”。藝術與文學的表達跨越了單一視角的界限,打破了語言的傳統(tǒng)秩序。若將藝術作品等同于文本,其解構與再造,以及觀者的解讀,共同構建了一種廣泛的互文性。在這種交織的關系中,藝術與文學相互共生與融合,二者的文本意義不斷演化,激發(fā)出新的解讀與闡釋。
本展覽透過天真之歌與經(jīng)驗之歌這一對既對立又相互依存的范疇,邀請國內重要文學家與藝術家共同探討文字與圖像交織的深邃潛力,揭示藝術創(chuàng)作與觀者解讀之間的互動性和共生性。在此辯證過程中,天真與經(jīng)驗并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共同構筑了對世界更為深邃的多維認知。
展期 2024年12月26日 – 2025年03月09日
VIP 2024年12月26日,周四,3-6 pm
地點 滬申美術館
上海市 黃浦區(qū) 中山東一路 外灘三號三樓
參展人 何多苓、毛焰、劉野、倪志琪、計洲、施勇、陳曉云、蔣竹韻、蔣志、姜杰、趙博、余華、蘇童、程永新、劉亮程、翟永明、歐陽江河、閻連科、馬家輝、路內、笛安、周婉京
總策劃 王鈺
策展人 鮑棟 祝羽捷
聯(lián)合策展人 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