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湖帆像
吳湖帆(1894-1968)仿趙氏一門三馬圖
紙本手卷 引首:31×66cm本幅:31×65.5cm×3題跋:31×65cm,31×35cm
出版:1.《吳湖帆書畫集》(第21號作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2.《吳湖帆畫集》P28-33,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
備注:1.葉恭綽題引首。2.吳湖帆、潘靜淑、蔣祖詒題跋。
吳湖帆作為簪纓世家,其廣為稱誦的代表作品多為擬古山水,而他對鞍馬題材的涉足,僅見于1935年的這件《臨趙氏三世人馬圖卷》及另一件《臨韓滉五牛圖卷》。
1934年,吳湖帆以上海博物館籌備委員及董事的身份接受故宮邀請,前往北京鑒定文物并任故宮評審委員。1935年,故宮博物院藏品赴倫敦參加國際展覽前在上海預展,吳湖帆又以審察委員的身份負責整理,使得他有機會接觸元代趙氏一門的鞍馬畫。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趙氏三世人馬圖卷》局部
現(xiàn)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趙氏三世人馬圖卷》,為趙孟頫、趙雍、趙麟祖孫三人所畫人馬圖合卷,紙本設色,縱30.2厘米,橫178.1厘米。后有陳洪綬等人題跋,謂其“三老不失筆墨宗風,古來大小李將軍、高家父子、米家父子之類比。”、“古來父子祖孫以忠孝節(jié)義道應文學相傳,不替者之類耳。”對比吳湖帆題款中所及“蔣氏密韻樓藏趙氏三世畫馬卷對臨一本,并記原題款識于后,王蒙等跋亦入。”可見吳湖帆所臨乃是另一卷傳世“趙氏三世人馬圖”,由雪庭禪師收藏,王蒙、文征明等五家曾于其上題跋。
故宮博物院藏羅聘《仿趙氏三馬圖》
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有一卷羅聘《仿趙氏三馬圖》曾在2009年參加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羅聘特展”,當時主辦方大都會博物館為了突出特展主題,特將館藏趙孟頫祖孫《三世人馬圖》卷一并展出作為對比,可謂相應成趣。對應吳湖帆此作與羅聘臨本之題款相一致,可見“蔣氏密韻樓藏本”與王蒙、文征明等題跋原貌。
1924年,吳湖帆來到文化中心上海后,與龐元濟、錢鏡塘、張大千、謝稚柳等在思想交流上的碰撞,在藝術旨趣上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1929年4月10日,中華民國教育部在上海舉辦全國美展,吳湖帆任常委。加上第二屆全國美展,他得愿飽覽歷代書畫神品:范寬《溪山行旅圖》、董源《龍宿郊民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郭熙《早春圖》、趙孟頫《枯木竹石圖》、高克恭《晴麓橫云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等均得過眼。這一時期,吳湖帆的仿古作品有《臨董其昌山水冊》(1930年),及“以明清筆墨,運宋人丘壑”的《仿郭熙幽谷圖》(1933年)等。而這一時期,吳湖帆在花卉、鞍馬、人物畫上所下的工夫也不少,如他作于1931年的《仿鄭所南蘭花》、1935年《仿唐寅仕女》、《紫玉蘭》、《臨張子政雙鴛》以及此年底至1936年初的《臨王若水雙鴛》等。由山水而逐漸將觸伸向人物、鞍馬、花鳥,進行題材的全面邁進。潘靜淑在此卷后附言“湖帆以山水擅名外間,不知其能畫馬。”也著實明確了這一新鮮的嘗試與轉(zhuǎn)向。
吳湖帆臨古造詣之深,“若非題款,雖善鑒者不能辨”,可謂一絲不茍。他早年遍臨家藏四王真跡,每幀均達數(shù)十遍,每遍反復增損。一次臨畢,必將原稿與臨本并懸,久久玩味,于布局、經(jīng)營、勾勒斫拂之處認真比較、細心體察,繼之對臨數(shù)遍,“師心不蹈跡”,直到毫厘畢肖,筆墨神韻,一一尋真。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葉恭綽題引首
局部五:吳湖帆題跋
局部六:、潘靜淑題跋
局部七:蔣祖詒題跋
權威出版物封面
觀之《臨趙氏三世人馬圖卷》,將趙氏三代異貌,唯妙唯肖表達出來,在古法中流露出新意。趙雍筆法得曹霸為多,趙麟筆法得韓干為重,趙孟頫則“兼曹韓而獲其神妙”,從這件祖孫三代的合卷中,原可見趙氏鞍馬人物的發(fā)展和沿革。而吳湖帆以一己之力,將三人面貌統(tǒng)于筆下。用筆習性上,既連貫又各有重點。
趙氏所擅繪畫科,尤以人馬圖為甚。馬的題材在元代繁榮,或許和元代統(tǒng)治者為蒙古族,善騎射相關,但更重要一點,是和人馬圖在元代社會中的社會功用有關,因而誕生了元代畫壇畫馬名家,如趙氏父子、任仁發(fā)等。趙孟頫的馬由北宋李公麟入手,直達唐代曹霸、韓干。趙雍曾言:“唐人善畫馬者甚眾,而曹、韓為之最,蓋其命意高古,不求形似,所以出眾工之右耳。”趙雍的人馬圖則直接來源于其父趙孟頫。父子畫中,無論運筆還是著色者更接近于唐人的風貌及品格,這得益于趙氏父子有機會見到唐人原作,如趙雍曾直接臨摹韓干作品:“使君惠我雙馬圖,雄姿逸態(tài)世所無。流傳韓干舊墨跡,湖州公子親臨摹。湖州自是名家駒,繪畫此馬無眾殊。鬃鬣蕭蕭朔風起,舉足萬里無長途。”所以元人凌云翰在品《趙仲穆畫馬》詩中所云:“吳興自得曹韓法,父子丹青更一家。神駿按圖猶不識,空今天馬涉流沙。”
趙氏三代畫馬,直追唐人,而吳湖帆臨本,又直達趙氏原本。畫面中蓄須、著烏帽唐朝官服之士人,手拉韁繩,引馬前行之情境,無論人物或馬匹,均用筆工致,形成了盛世富麗高貴的格調(diào)。吳湖帆又著意擬古而出新,全幅充滿著唐人意趣,又體現(xiàn)蒙古族的趣味,同時又具漢人衣冠,自有另一番雍容氣度,這也表明吳湖帆從此前對古人的“亦步亦趨”,逐漸有了自己的特別演繹,向自成一家邁進。
本卷并有葉恭綽題引首“趙氏三代畫馬湖帆臨本”。吳、葉二人對書畫、詞學、古籍和鑒藏的共同愛好,使他們亦師亦友、相惜相知,可謂一時瑜亮。平生交誼,在吳湖帆《丑簃日記》和何聞輯《葉恭綽致吳湖帆尺牘》中有較詳細的記載。
北京匡時2014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11月29日-12月1日
拍賣:12月2日-4日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