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佳士得中國區(qū)董事總經理劉珺
近日,被譽為“世紀拍賣”的洛克菲勒家族珍藏即將上拍的消息刷爆各大媒體頭條。究其原因,家族傳奇、印象派大師、慈善拍賣等都已給出最好的注解。洛克菲勒的家族收藏對于內地藏家有哪些啟示?凝聚數(shù)代人心血的珍藏再度流向市場又該如何看待?佳士得中國區(qū)董事總經理劉珺給出了她的答案。
5月上旬,佳士得將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舉辦佩吉及大衛(wèi)·洛克菲勒夫婦珍藏拍賣,拍品包含逾1500件跨多個品類的洛克菲勒家族藏品,估價超過5億美元,畢加索玫瑰時期巔峰作品之一《拿著花籃的女孩》、馬蒂斯重要作品《側臥的宮娥與玉蘭花》、莫奈《綻放的睡蓮》等藝術精品將悉數(shù)進行拍賣。
本次拍賣可謂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慈善拍賣,拍賣所得全部收入將悉數(shù)捐至大衛(wèi)·洛克菲勒夫婦畢生支持的10多家慈善機構,用以繼續(xù)推動科學研究、扶助高等教育、資助藝術事業(yè)、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及土地保護項目等。
慈善拍賣是善舉,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凝聚幾代人心血的藝術收藏再度散落,是否是藏品的最佳歸宿呢?“這些曾為我和佩吉帶來無比愉悅的藏品將再度與世人分享,希望其他藏家能像我倆一樣,從藏品中找到我們過去數(shù)十載所獲得的那股快樂與滿足感。”從大衛(wèi)·洛克菲勒的這句話中,似乎能找到答案。他們并未把自己當做這些藝術品的擁有者,而是保管者。與此同時,也能夠清晰看到洛克菲勒家族傳承的情懷和力量。
劉珺表示,“其實,慈善和收藏的交融是洛克菲勒家族一直在做的事情,已經將不少藝術品以捐贈形式獻給世界頂級博物館,對于洛克菲勒家族來說,這只是百年傳統(tǒng)的一種延續(xù)。這次拍賣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大衛(wèi)·洛克菲勒夫婦藝術收藏的規(guī)模特別大,另一方面,佳士得希望把洛克菲勒家族的藝術收藏和慈善故事推廣到中國,從而影響更多的人關注收藏,關注慈善”。
對于國人來說,“洛克菲勒家族”并不陌生。1917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捐資創(chuàng)辦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正是這個富有傳奇性的家族以及印象派大師作品的魅力,使得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迎來開館以來最多觀展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觀展人群不只是藏家、藝術愛好者,還有很多企業(yè)家和慈善人士積極參與,這讓劉珺甚感欣慰。她表示,“這次拍賣意義重大,不僅在于藝術品收藏層面,有些企業(yè)家或慈善人士或許不了解藝術品,但對于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00年的成就和貢獻很了解。洛克菲勒家族的傳承、藝術收藏、全球視野會對他們產生很大啟發(fā)。所以佳士得關注的不只是拍品和拍賣規(guī)模,更關注拍賣之后的慈善捐贈,以及對社會的推動性作用”。北京商報記者徐磊
人物專訪
■北京商報:從安思遠專場、藤田美術館舊藏,再到洛克菲勒家族珍藏,佳士得為何總能拿到這種全球矚目的拍賣標的?
劉珺:從佳士得來說,非常榮幸能夠拿到這些標的的委托。佳士得的品牌很重要,但品牌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強有力的支撐。首先,佳士得是一個擁有跨品類優(yōu)勢的公司,有很專業(yè)的估價、梳理、宣傳能力。其次,佳士得與委托方的合作并不是從這一場拍賣才開始的。比如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是五六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里在佳士得或通過佳士得顧問競得的,這是一個長期合作和信任的關系。再次,佳士得全球平臺的宣傳服務和非常有力的拍賣結果,對于組織大型拍賣活動的能力都是很好的印證,能夠給委托方足夠的信心。
■北京商報:從目前招商的情況來看,這次拍賣的買家構成有哪些變化?將采取怎樣的策略?
劉珺:洛克菲勒家族珍藏拍賣涵蓋大約1550件拍品,除印象派與現(xiàn)代藝術大師作品外,還有歐洲裝飾藝術,以及中國與歐洲瓷器等多個范疇。拍賣門類的多元,受到全球買家的關注,也使得買家組成更加分散。同時,因為洛克菲勒家族的影響力,買家群體也更加多元,企業(yè)家和慈善人士對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這也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愿望,一方面通過拍賣收入去支持慈善機構,另一方面引起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個無形的、更為重要的初衷。
■北京商報:洛克菲勒家族收藏對于中國藏家或者企業(yè)家有哪些啟示?
劉珺:我覺得還是時間,這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代是做石油起家,到現(xiàn)在已經第五代、第六代,而中國企業(yè)家還處于第一代、第二代。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能夠給中國藏家很多啟示,比如如何進行藝術品收藏,家族傳承怎么做,作為一個企業(yè)家對社會應該承擔什么責任等。令人欣喜的是,觀展人群里有不少企業(yè)家已經開始注重慈善方面,一直在咨詢洛克菲勒家族如何將藝術收藏與慈善相結合。對于佳士得來說,在介紹藝術大師作品之外,積極推廣洛克菲勒家族的藝術收藏和慈善故事,如果能夠對社會起到積極作用的話就更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