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日本藝術家小野洋子下月將在滬舉辦首次中國個展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徐佳和 2008-10-08


小野洋子作品《蒼蠅》


裝置作品《出口》

很多時候,小野洋子的名聲遠播得益于與列儂的故事,但是縱使沒有列儂,當代藝術界也無法掩蓋洋子的萬千才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列儂遮蔽了洋子作為當代藝術家的炫目光彩。75歲高齡的她依然創(chuàng)作精力旺盛,11月22日,將在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的《小野洋子——飛》(Yoko Ono —— Fly)個展將是這位75歲的女藝術家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的個展,展覽開幕當天,小野洋子還將進行一場名為ONOCHORD的類似蠶蛹蛻繭而出的現(xiàn)場行為藝術表演。從去年年底開始籌劃的此次個展,小野洋子的身份不僅僅是藝術家,也是策展人。

此番展出的9件裝置作品貫穿于小野洋子五十多年的藝術經歷,1960年代她是活躍的激浪派和概念藝術家,在電影和表演領域中有不俗的表現(xiàn),她呈現(xiàn)出的視覺效果簡單有力,并富有詩意,討論生與死,討論重生,討論交換,信心和婦女的解放,以及和平。展覽除了裝置作品之外,還有一部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蒼蠅》(FLY)參展,這部影片作為先鋒派電影的代表作入選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整部影片展示了一位寂然不動的女士,看上去幾乎是在昏睡的狀態(tài),唯一運動的東西是一只蒼蠅,鏡頭跟著它停留在她身體的不同部位。這部電影是如此的無聊,可是在她身體的靜寂中暗含著某種東西,這只蒼蠅的輕微運動看上去非常色情,充滿了欲望。洋子把這描述為自傳體的篇章,而且選擇了一種引人注目的精妙方式來表達她自己。

裝置作品《出口》創(chuàng)作于1997年,由100副棺材組成,在死者臉部的位置上安放生長著的綠色雪松,郁郁蔥蔥的雪松仿佛是逝者身前生機盎然的面容,作品探討了死亡與重生。她擅長于制造藝術事件,擾亂人們的習慣性思維,對現(xiàn)有的世界觀提出質疑。

據(jù)負責展覽中方人員比利安娜介紹,9件裝置作品由于運輸費用太過高昂,都將在上海重新構建。2004年上海雙年展上出現(xiàn)過的作品《許愿樹》也將在展覽上重現(xiàn)。

藝術家簡介:

小野洋子(Yoko ono)1933年2月18日生于東京一傳統(tǒng)日本家庭,14歲時全家遷居紐約。60年代初,她在文學、哲學和電影創(chuàng)作等方面就已才華橫溢,是當時紐約前衛(wèi)藝術舞臺上的風云人物。1970年出版了著名詩集《葡萄柚》(Grapefruit),同年執(zhí)導電影《羽化登仙》(Apotheosis)和《蒼蠅》(Fly),作為先鋒派電影的代表作參賽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


在過去五十年間,小野洋子一直是國際舞臺上重要的實驗和先鋒藝術家,而且是少數(shù)的女性藝術家之一。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