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四月天,百般紅紫共芳菲。4月16日下午,沐浴著溫暖和煦的春風,與達·芬奇的一場“不可能的相遇”在中央美術學院校園內(nèi)徐徐拉開帷幕。本次展覽是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與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聯(lián)合呈現(xiàn)的全球藝術教育推廣項目中國首站。今年是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范圍內(nèi)都正在或即將舉辦各種紀念活動,此項目作為中國紀念達·芬奇系列活動之一,將收藏在盧浮宮、烏菲奇美術館、梵蒂岡博物館等世界重要美術館的17件達芬奇經(jīng)典代表作品,包括《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天使報喜》等,通過高清拍攝和仿真原大輸出技術進行高質(zhì)量復制,高度還原畫面質(zhì)感與色調(diào)色溫,集中重現(xiàn)達·芬奇最重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遺產(chǎn)。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參贊孟斐璇,著名建筑師、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院長朱锫,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陳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陽光國際集團董事長王端宵,以及中央美院各院系代表、藝術家、為此次展覽投入贊助支持的機構(gòu)及個人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主持人。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先生在開幕式上表達了“不可能的相遇”三重含義,“第一,我們是和人類文明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相遇了。”作為思想深邃、學識淵博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fā)明家,達·芬奇幾乎在一切領域所涉及的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貢獻。“第二,我們是和人類智慧的高峰相遇了”。達·芬奇曾說過“最高尚的樂趣是理解的樂趣”,而今我們遇到的,是達·芬奇把人類對藝術、對科學、對哲學的深刻理解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的人類奇跡。“第三,我們和我們探究奧秘的機會相遇了。”得益于國際領先的收藏級數(shù)碼還原技術,收藏于盧浮宮等世界級博物館、美術館的17件代表作品匯集在一起,為大家提供了近距離觀看作品的機會,觀眾可以親自探索畫面中的奧妙。
高洪最后表示,“我們的美術館既是藝術的殿堂,也是美育的陣地,我們以此次教育推廣項目來表明我們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對于全社會推廣美育、加強美育工作的誠心和努力,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未來眾多的不可能當中相遇!”
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參贊孟斐璇
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參贊孟斐璇首先宣讀了意大利駐華大使謝國誼的致辭,大使充分肯定了本次展覽豐富的社會教育性以及推廣職能。他指出,意大利和中國在文化藝術領域上的相遇不僅加深了兩國的友誼,更豐富了兩國“智慧絲綢之路”的價值,使其不斷煥發(fā)新的活力。隨后孟斐璇參贊對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表達了感激之情,并透露,除了此次展覽,大使館與中央美術學院也在積極籌備其他重要的藝術和文化交流活動。并強調(diào),2020年是中國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日子,又有著文化年重要的任務和使命,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幫助下兩國將會展開更多豐富的紀念活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
眾所周知,萊昂納多·達·芬奇是14至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思想文化運動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作為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的智者,除了在最為世人熟悉的繪畫領域,他在音樂、建筑、數(shù)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成就。
正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所言,達·芬奇對知識的探求不設邊界,他對人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充滿信心,他的一生集中反映了“文藝復興”精神中對于人的價值和尊嚴的高度肯定,他在各個領域的豐富實踐,為后世的人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這不僅是意大利的文化遺產(chǎn),它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的魅力,是全人類的寶貴的知識財富和精神財富。
意大利學者安東尼奧·保盧奇曾評價道,“回顧達·芬奇五十多年的專業(yè)藝術生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那些出自他之手的作品數(shù)量非常之少,甚至都不足二十件。一些有文件記載的畫作已經(jīng)散佚;一些作品并未完成;還有一些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因技術缺陷而損毀。實際上,對達·芬奇來說,繪畫更多的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它是獲取知識的工具,是科學研究的工具,也是一種前衛(wèi)的專業(yè)實驗的工具”。
誠然,達·芬奇并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油畫作品,但此次展覽通過國際領先的數(shù)字采集和制作技術,還原世界大師的經(jīng)典藝術,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貴原作,能夠以新的方式匯聚一堂,無論對于這些作品之間,還是對于這些作品與觀眾之間,都是一場“不可能的相遇”。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作為一所大學美術館,肩負著服務社會、加強全民美育的使命。在國家提倡促進科技成果轉(zhuǎn)化、探索文物保護新突破、加強創(chuàng)新教育等政策的鼓勵和啟發(fā)下,舉辦此次美育推廣活動,也反映出央美美術館在探索文化遺產(chǎn)再利用的新形式,以及普及大眾美育的新方法上的開放態(tài)度和努力嘗試。
除展覽本身之外,還將在開幕前和展覽期間,分別在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持續(xù)為公眾呈現(xiàn)一系列學術講座,主題包括:《創(chuàng)新者達·芬奇:文藝復興時期科技的象征》《達·芬奇與解剖學》《達·芬奇筆下的女人》等。展覽還配套印制了小冊子,介紹達·芬奇的生平,以及17幅作品的背景知識及相關學術討論。
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23日。
“達·芬奇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期內(nèi)
(4月16日—5月23日)
校外公眾參觀時間安排如下:
每周一、周二、周日參觀時間為9:00—17:30,
17:00停止現(xiàn)場售票。
每周三、四、五、六開設夜場,
參觀時間為9:00—21:00,
現(xiàn)場售票時間延長至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