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保利春拍:雍正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臺1667.5萬元成交

來源:99藝術(shù)網(wǎng) 2015-06-06
6月6日晚,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繼續(xù)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陶成——雍正御窯掇英"專場,本場封面拍品清雍正 御制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龍紋花臺以950萬元起拍,最終1450萬元落槌,成交價1667.5萬元。

清雍正 御制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龍紋花臺
清雍正 御制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龍紋花臺
尺寸:高45cm
估價:RMB 12,000,000~22,000,000
“雍正年制”款
來源:歐洲藏家舊藏;倫敦佳士得2011.11.8,Lot406

此件“清雍正 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龍紋花臺”,代表了清宮洋彩瓷器之先聲,藝術(shù)水平更在后來乾隆朝洋彩之上,在造型、紋飾與顏料運用技法諸多方面凸顯出典型洋彩之特征。其以歐洲十六至十八世紀巴洛克風格三足式金屬燭臺為摹仿對象運用御窯廠高超的制瓷技術(shù)恭造而成,與雍正朝同時期其他燭臺相比,其造型新奇別致,裝飾妍麗繁縟,造型層次異常豐富,自上而下逾十層之多,匯集西洋彩繪、模印、堆塑、浮雕諸項技法于一身,相互輝映,各見其妙。

造型方面,借鑒和運用多重棱角外觀與對稱浮雕設計,無不彰顯出濃厚的歐洲巴洛克建筑藝術(shù)風格,也與當時宮中來自西洋國家貢品,西洋座鐘和音樂盒的外圍裝飾如出一轍;在紋飾方面,通體裝飾大量西洋花草藤蔓圖案,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三足之際主題為開光浮雕寶瓶圖,細致精巧,富具立體感,這一構(gòu)圖為典型的西洋特色,與稍后建成的圓明園西洋建筑“諧奇趣”的外墻裝飾極為相似;在繪畫技法方面,處處摹仿西洋光影畫法,注重枝葉的明暗表現(xiàn),并配以浮雕工藝,具有較強的寫實效果。頸部和足部多處使用洋彩特有的圓狀光點裝飾,與乾隆洋彩的特點無異。

洋彩的繪畫設色妍麗繁縟,有別于傳統(tǒng)技法,更需要畫工高超的繪畫功底與豐富的經(jīng)驗。唐英在乾隆八年著述《陶冶圖說》第十七編“圓琢洋采”曾作如此評述:“圓琢白器,五采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須素習繪事高手,將各種顏料研細調(diào)和,以白瓷片繪染燒試,必熟諳顏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細,熟中生巧,總以眼明、心細、手準為佳。所用顏料與法瑯色同,其調(diào)色之法有三:一用蕓香油,一用膠水,一用清水。蓋油色便于渲染,膠水所調(diào)便于搨抹,而清水之色則便于堆填也。”

胤禛藝術(shù)品味高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頗深,一生積極追求宋人生活意趣,對宮廷諸般工藝品之制作均有留意,他繼承康熙皇帝開明的思想,對西洋文化亦有其獨特之體會。這種開放思想在雍正朝御瓷制作中早就予以體現(xiàn),繁縟對稱的西洋花草紋飾在青花和斗彩瓷器上得到廣泛的應用。正基于雍正皇帝對西洋文化的認同和接納,御窯廠創(chuàng)燒出洋彩也是體現(xiàn)了他對西洋事物的好奇和仰慕。

本品尊貴典雅,釉彩妍美多姿,它的出現(xiàn)豐富了雍正朝洋彩瓷器的實物數(shù)據(jù),完整地復原出雍正洋彩五供之全貌,印證文獻關(guān)于雍正朝洋彩燒制的記載,還原了一段近乎遺忘的輝煌歷史。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