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評論:中國藝術復興任重道遠

來源:沈陽晚報 2008-12-18

  英國《獨立報》一篇《世界震驚中國藝術復興》的文章,給中國藝術界在年終歲尾送來了一份“大禮”:在“最好賣”的20人當代藝術家名單中,中國占據了11席,其中排名最高的張曉剛2007——2008年度總成交額達到了3230萬英鎊?!丢毩蟆芬虼苏J為,中國藝術已經狠狠搖撼了“西方藝術”在藝術市場上長達500年的統治地位。   

  此言一出也許會讓國人很提氣,但是看看這些藝術家的專長,清一色的油畫一族似乎充滿了諷刺的味道。油畫作為西方人的專利,中國的藝術家能夠得到認可,除了技藝上十分優(yōu)秀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東方現實主義題材,這也是西方藝術界最為關注的。而這一榜單再次暴露了中國畫在西方繪畫觀念的沖擊下,歷經百年左沖右突,依然難現曾經輝煌的尷尬,實在令人擔憂。  

  有人說西方人不懂中國畫才有此現狀,這是謬論,中國畫尤其是清代以前的古畫之所以在全世界備受矚目,除了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外,最重要的還是在藝術上的成就。但是國畫藝術為什么沒有達到人們理想中的境界呢?吳冠中曾說過,如果清朝畫家虛谷活到現在,他很想請他喝茶。若張大千請他喝酒,他不愿意去,因為跟他沒什么話好說。虛谷的靈魂在略顯生拙的畫作中顯現了;而張大千卻因技術的純熟而泯滅了自我太多的東西。這是當代畫家的一個通病,沒有真正深入到生活,去感受這個時代,更沒有將穿在腳上的“大師”的鞋踢掉,穿著別人的鞋前進焉能走快!中國畫的衰落還在于畫家迷失于急功近利中,迷失于對自我認識不足上,當代缺少藝術大家皆因畫家們對傳統文化領悟不足、學養(yǎng)不深、才情不高。另外,當下藝術評論的缺失,也是國畫衰落的重要原因,很多評論家為了蠅頭小利出賣了自己的“話語權”,助長了畫壇邪風?! ?br />
  中國藝術的復興是一種趨勢,但卻任重道遠。中國畫應該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藝術體系,應有自我修復自我完善的機能,何況前賢已為我們留下了那么多氣象萬千而博大精深的藝術寶藏供取法,關鍵在于如何去發(fā)現。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