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
2008年,金融危機突襲世界。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遭受重創(chuàng),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利率處于歷史低位。中國貨幣流動性過剩,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高企。面臨升息的通道,貨幣政策緊縮。國內外形勢形成強烈對比。在如此復雜的經濟形勢之下,法國藝術價格網(Artprice)發(fā)布最新研究報告稱:2007年,全球拍賣市場到達93.9億美元,經濟危機后,曾經一度萎靡,但2010年,又回歸到93.6億美元,整體也較10年前翻了三番。并且,在這短短的三年中,中國藝術拍賣總額超越了英國和美國,位列第一,藝術市場總額躍居世界第二。表明全球藝術品市場穩(wěn)步復蘇,中國藝術品市場漲勢驚人。本期專題將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入手,邀請著名經濟學家和金融投資人與我們共同探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和未來的走向。
專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導曹遠征教授
Q:現今宏觀經濟的形勢如何?
A:金融危機以后,世界經濟一路下行,雖然去年開始步入復蘇階段,但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即發(fā)達國家出現無就業(yè)增長復蘇,發(fā)展中國家出現有就業(yè)實質性復蘇。但是,發(fā)展中國家普遍面臨通貨膨脹的威脅。但是,進入2011年,發(fā)達國家特別是美國也出現了實質性就業(yè)復蘇,但由于以往寬松貨幣政策的積累,貨幣流動性過剩的不良效應開始顯現。歐盟也率先加息,美國未來也極有可能有所動作。所以,不難看出,全球現今進入了一個全面通貨膨脹的時代。
Q:我國現今的經濟政策是怎樣的?會對國內的經濟形勢產生何種影響?
A:通貨膨脹時代的到來,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物價上漲成為了中國最主要的威脅。一方面,國內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貨幣超發(fā)。另一方面,國際局勢即中東、北非政治形勢尚且不明朗,油價的上漲預期進一步加大。再者,國內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以上三方面都會推高通脹的預期。所以,國家開始調控房地產市場,緊縮流動性,加大擴大內需,推動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通過這幾項措施,暫且放緩經濟發(fā)展速度,釋放壓力,形成中國經濟的軟著陸。
Q:在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資金除去傳統(tǒng)的投資領域,是否會有什么新的方向?
A:一般來講,物價上漲趨勢的確立,會在經濟領域引發(fā)復雜的變化。在中國反映愈發(fā)明顯。資本價格的上漲,造成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最終促成價格指數上漲。海外是抑制的,而在中國卻得不到抑制。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投資實體性或高附加屬性保值品是抗擊通貨膨脹的最佳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房地產、黃金、藝術品都有這種性質,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Q:藝術品領域與其他領域有何不同?
A:藝術品的最大的不同即為非標準商品這個概念。房產和股票都是標準商品,可以通過某些標準進行定位。比如房產,是一個實體,是一個常識,投資者都能理解。而藝術品的介入門檻很高,需要專業(yè)知識和鑒賞能力作為基礎。投資者理解其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但是定價機制和標準仍舊相對不明確,對于非專業(yè)人士沒有明確的概念。所以,投資藝術品需要兩種渠道,即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中介機構如畫廊、博覽會和拍賣行。另外,即專業(yè)的藝術品市場投資機構。
Q:根據權威藝術市場網站Artprice的報告,2010年,中國拍賣市場成交額躍居世界第一,中國藝術品市場也躍居世界第二,您如何看待這種現狀?
A:藝術品投資與投資領域一樣,首先需要豐富的資金儲備,這是其增長最基本的內在動力。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社會積累了大量財富,從而具備了強勁的投資能力。再者,通貨膨脹造成資金急需保值增值,而房產和證券市場投資渠道愈加狹窄,藝術品投資受到更多青睞也無可厚非,也是新興的一種資產投資方式。
Q:您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是否出現了泡沫?
A:藝術品投資收藏,不容易定位。藝術品的價值幾何?眾說紛紜,沒有相對標的物進行考量。但是,藝術品市場的成長卻無容置疑。中國有13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資本快速積累,經濟高速發(fā)展,財富增長驚人。而西方發(fā)達國家經歷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個人的資產受到嚴重的威脅。此消彼長,富貴思淫欲,也就不難理解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快速增長,泡沫之說更無從談起了。
曹遠征: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F任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
【編輯:顏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