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前言

來源: 2008-06-26



黑金



溫普林



    “黑金”是張建華一系列有關礦難作品的集成之作,他綜合了雕塑、裝置、行為甚至燈光音樂,為人們呈現(xiàn)了一處井下數(shù)百米的礦井現(xiàn)場。張建華的礦工是有力量的,他們沒有被過度的雕飾,也沒有進行風格化的處理,特別是一排齊齊整整躺倒在地的礦難尸體,更給人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張建華本人頭戴礦工帽,滿臉烏黑,平靜的躺在他的這些兄弟們中間。能稱之為兄弟,是因為他與他們曾同吃同住同歡樂,同在井下五百米深處的黑暗中一起挖掘黑金。

    藝術家張建華關注這些礦工的目光是平視的,是悲憫的,沒有獵奇,也沒有刻意的煽情,然而這種直接呈現(xiàn)是最有力量的。在這個藝術過分強調制造的時代,藝術品更多地呈現(xiàn)出一種光鮮靚麗的外表,如此粗糙、笨拙、不唯美的形式反而使得張建華的作品引起了世人更多的關注。

    黑金是山西的煤老板們對煤的尊稱,巨額的利潤使得煤炭的身價甚至超越了黃金,煤老板們可以像當年的人民公社購買拖拉機一樣成批量的團購悍馬。張建華塑造的就是為這些煤老板們在地下挖掘黑金的人。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金錢本質的時候引用了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一段臺詞,大意是說“黃色閃光的金子,你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雞皮鶴發(fā)的老婦變成妙齡少女……總之,金錢的每個毛孔都滴著鮮血”。然而,資產(chǎn)階級的經(jīng)濟學家說金錢是沒有屬性的,也就是說金錢本身是沒有善惡的。在這個資本的時代,簡單地去批判金錢已經(jīng)是沒有意義的了,藝術家也沒有力量去解決任何社會現(xiàn)實問題。張建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悲憫之情,也讓讀到他的人們在日常的狀態(tài)下多了一份對于底層人文和生命的關注。

    08年6月于東臺書院

                                                                  【編輯:霍春?!?/P>

相關新聞